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港行银行卡异地开户(香港户口可以开户内地银行卡吗)

为避免通关出现“不断熔断”现象,哪些确诊病例会被计算在内、哪些则不需要,尚未有公开标准;香港一些特殊的抗疫做法能否达到内地标准,亦有待经实践检验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相关准备工作不断推进、中国香港特区与广东在时隔近两年后恢复“小通关”的关键时刻,两地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新变化及未定之局,使得情况变得相对“棘手”:




在确诊病例方面:12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公报称,正调查一宗涉及变异病毒株的新冠肺炎初步确诊输入性病例。该病人被认为极有可能带有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




两天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通报称:一名入境人员外市集中隔离期满返穗后,在居家隔离期间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经复核后确认,其检出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疫情防控对接的标准方面,针对作为通关自动保护机制的熔断安排,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近日表示:希望熔断门槛不要定得太严谨,以免动辄触发而叫停通关。




“目前通关工作需要香港与内地就确诊案例的定义达成共识,确定当出现哪类个案时需要启动熔断机制。出现熔断肯定会带来不便,故不希望机制确立后会出现‘不断熔断’情况,因此需要控制香港疫情持续‘清零’。”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近期指出。




香港如何准备通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多种刺突蛋白基因变异,相关化验结果显示前述香港感染者样本刺突蛋白基因涉及T478K变异,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检测特性,N501Y及T478K同属于其中两个测试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标靶,




按照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下称“防护中心”)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该名病人身份为香港某航空公司货机机组人员,其曾于3月22日及4月15日于香港接种两剂新冠肺炎病疫苗(复必泰)。他于12月9日在香港进行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并于12月11日前往美国,12月13日由美国经航班CX2071返抵香港。




其抵港时,在香港国际机场临时样本采集中心抽取样本进行的新冠肺炎检测结果呈阴性。其后,根据相关豁免人士规定,他回到位于油麻地碧街44至48号祥兴大厦的家中接受医学监察和定期强制检测。12月15日,他曾短暂在社区购买食物及前往流动采样站抽取样本进行检测。




一旦该案例确诊,将成为香港首个流入社区的新毒株感染者案例。而使其抵港后获得豁免的机制是否存在漏洞,近日再次引发香港是否应继续收紧防控标准的讨论。




为降低风险,防护中心已要求对其所居住的大厦进行强制检测,其于潜伏期内到过的12个地点亦要进行强制检测。该中心发言人称,“政府一直严阵以待,密切留意变异病毒株的最新科学数据,监察不同地区的疫情,并会采取最严格的防疫措施,防止该变异病毒株流入本地社区。”




除强制检测手段,作为与内地恢复通关的重要一环,香港近日开始正式上线港版健康码即“港康码”。截至12月16日中午,已有超过50万人申请注册港康码。




因港康码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相关资料需要由目前香港较为通行的“安心出行”APP导入。




作为“数据采集前端”的“安心出行”APP(目前其下载量已达690万),目前仍采用进入公共场合前扫码机制,不具备自动追踪功能。为加强管理及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该APP的应用范围已于12月9日起扩大,香港市民在进入餐厅、健身中心、戏院、美容院及按摩院等场所时均需扫码进入。




虽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依然有部分香港专家对《财经》记者指出:目前香港居民进入超市、商场或搭乘交通工具时,政府仍未强制要求扫描“安心出行”,此举可能使得疫情追踪存在不少留白处,与内地的做法存在较大落差。此外,在最拥挤繁忙的公共交通设施中不强制采集数据,可能会成为香港目前防疫工作的隐忧。




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香港近期准备通关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大幅减低复必泰疫苗的中和能力。多位专家因此建议称:香港开打第三针已非一个应该花时间考虑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必须马上修补保护屏障,以防变种病毒一旦流入社区,也有另一重可靠防线抵挡。




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于12月初撰写的一篇名为 “接种率与通关”的公开文章显示:目前香港接种最少一剂新冠疫苗的合资格人口,接种率有七成,而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取决于香港整体防疫抗疫的能力和成效。




“高接种率是重要一环,避免为本地及内地带来额外的公共卫生风险,但恢复通关与否并非与某一个特定的接种率挂勾。要持续保持与内地(通关),然后与国际通关,高的接种率更加重要。”该官员称。




熔断机制尚未公布



香港与内地(前期仅限于广东省内)仍未恢复“小通关”,香港方面的疫苗接种率应只是各方考虑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尚未公布的关键性细节,可能是如何确定一旦疫情出现反复后的通关熔断机制。




按照目前香港方面公开的信息显示:随着港方多个相关机构负责人频繁与内地相关人士进行对接,讨论口岸检疫流程及健康码对接等安排。粤港两地对于“通关”熔断机制的初步认识,是会采纳目前内地的跨省“熔断”安排,即一旦被纳入中、高风险,即会中止人员往来。




2020年3月,国务院相关部门曾公布低中高风险地区的定义:如相关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4宗或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即被列为中风险区域;如相关地区累计病例超过50宗,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即属于高风险地区。




此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各个地方政府亦可根据疫情情况综合研判,由省级政府进行分析评估后,对符合调整条件的县域及时调整分级。




以广东省为例:12月初,广州白云区在入境隔离酒店工作人员例行核酸检测中,确诊1宗新冠阳性案例。12月7日,广东省文旅厅发布通知称: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立即暂停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 酒店”业务,待全省全部为低风险地区后,可自行恢复经营有关业务。




双方均采取高防疫标准确保通关循序渐进、不会对内地及香港疫情防控带来额外风险,是目前讨论熔断机制的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大框架确定后,香港的一些特殊的抗疫做法能否达到内地标准,或许仍有待实践检验。




首先,在熔断机制启用方面,为避免出现“不断熔断”现象,哪些确认案例被计算在内,哪些不需计算,目前并未有公开的清晰定义。因此有不少期待到广东的香港市民担心:在极端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一旦香港有感染者确诊病例即熔断的现象。




其次,在熔断机制暂停方面,按照目前内地城市的安排:从中风险地区降至低风险地区的要求,是相关地区要连续14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从高风险地区降级至中风险地区的要求,是相关地区在连续14日内,没有发生单日超过10个确诊病例或1次聚集性疫情。




在此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内地正在不断细化前述风险标准分级标准。例如,一些城市通过实施疫情分区分级的防控要求,可以将风险区域的划分精细至一幢楼、一个小区、一个社区、一条街道和整个城市。




如香港也采用类似的分区分级的防控措施,有望提升熔断机制运行的精确度。但按照香港目前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公共交通运输网络密集且无需扫码即可进入。因此有香港专家指出:要判断是否熔断,应在较大范围内“看整体”。例如明确出现社区感染者并有高风险时才需熔断。




“香港特区政府更需做好各方面防疫措施,巩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成果。港府早前已提高新冠病人出院标准、取消大部分豁免检疫群组、加密高风险群组检测次数、强制市民进入政府处所要扫‘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并为已完成接种疫苗人士补打第三针,以对接内地控疫措施。”香港的一家报纸近日刊发评论呼吁称,“这些都并不足够,当局还需尽快落实具有追踪功能的通关码,在机场实施分隔内地客和外地客,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进一步完善检疫酒店的管理,避免再有检疫人士擅离检疫酒店,增加病毒流入社区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