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决议和决定的区别,决议和决定的区别不包括制作程序不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可以说是我们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什么是“历史决议”?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候审议通过?与1程序945年、1981年两次历史决议相比,怎样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长江日报求知采访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


“决议”针对的是全局性、宏观性的问题


求知:怎样认识“决议”“意见”“决定”和“历史决议”?


祝捷:在党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中,“意见”“决定”针对的是具体问题。例如十九届三中全会定的通过的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是“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是“决定”,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但是“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这次六中全会的“决议”涉及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文件中涉及建党百年的重大意义,涉及建党百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涉及“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涉及的是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那么它已经不是个“具体问题”了,而是全局性、宏观性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历区别史决议”是不是比“决议”的层级要高,其实“历史决议”也是“决议”。“历史决议”是“有关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是内容上的界定,并没有一类单独的文件叫“历史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的“决议”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的“决议”也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习惯性称之为“历史决议”,是从内容上来说,而不是从文件类型上来说。


历史决议就是要把成就和经验谈足


求知: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审议通过有关历史经验的“决议”?


祝捷:从历史的必然性来看,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有几个“最”。第一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二这是在一个国家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第三这是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政党,同时也是最成功的政党。


一个大党,历经百年奋斗,克服了那么多困难,今天我们要把这些成就和经验谈足,这就像一个“人”一样,人在每一个阶段也会去总结过往工作心得体会。这也是为我们走好下一个一百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要感悟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让我们能够明晰现在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同时也不同是归纳总结建党百年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决定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其中当然有很多历史经验是需要总结和回顾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决议”正好处于一个重大时间节点上,建党百年、十九届六中全会,和明年要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去实现党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再合适不过。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开启第二个一百年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形成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想象,党的二十大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此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并且形成一个有利于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决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每一个历史决议都是解决一个问题,问题导向非常鲜明


求知:前两个历史决议产生的背议和景,和现在的时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不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要目的、重大意义又是什么呢?


祝捷:每一个历史决议都是解决一个问题,问题导向非常鲜明。


第一个历史决议,是解决走什么路的问题。是走中国革命道路?还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革命道路,遵义会议是它的起源,总结和提炼在六届七中全会。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把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这24年的历史总结为两条路线的斗争史,结论是毛泽东同志始终代表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所以第一个历史决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期做出的决议。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也是在制作我们党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历史性转折,但很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历史,党内外都有不同的声音和争论。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公正评价,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公正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总结决议,是我们党风雨前行、安身立命的根本。


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走向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保证是什么?这就是本次全会“决议”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所以,这一次全会突出的历史贡献就是“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全会强调“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一次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做了新的挖掘、新的概括。过去是“八个明确”,现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这一思想是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及时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从而始终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在非常中心的位置。


历史决议本身就是“正确党史观”的集中体现


求知:怎么理解“历史决议”和正确党史观的关系?


祝捷:“正确党史观”是如何看待历史,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讲。


第一个“看主流”。我们可以把党史看成是一条“长河”,那么它有“主流”“主干”,也有“支流”“末流”。过去两个历史决议就是“主流”“主线”。


第二个就是辩证法。也就是说,不能把党的历史切块看,党的历史要一贯、连续地看。要辩证、动态地看,不能以偏概全,同时对党史人物的评价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不包括来。


第三个就是“向前看”。回顾历史、总结过去,也是为了向前看,而不是为了翻历史旧账。所以过去的两个历史决议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有一句话:“犯了这些错误的同志们的观点中,并不是一切都错了,他们在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反蒋战争等问题上的若干观点,同主张正确路线的同志们仍然是一致的。”两个历史决议是去解决争论、澄清争议的,不是来“扯皮”“翻旧账”的,而是来凝聚人心,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这些决议就是全党的共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这个特点在这一次的决议里也体现得更加明显。


第四个是“讲政治”。不从政治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是历史虚无主义。看待党的历史要有大局观,这一次决议也讲了几个词,就是从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去看党史,党史的学习和教育一定要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和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


“两个历史决议”本身,就是“正确党史观”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如此。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编辑:付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