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编 者 按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重要体现。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于9月1日起施行。省应急管理厅将逐条刊发内容解读,促进应急管理干部学法用法、企业单位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社会公众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为法律施行营造良好氛围和法治环境。



条 文 内 容


第八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条 文 主 旨


本条是有关行政部门的安全生产有关事项审查批准和监督责任的规定。


条 文 释 义


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不应有无责任的权力。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如果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也推动有关行政部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把“审查批准关”和“监督关”。


一、相关行政部门对安全生产有关事项负有的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


依据本条追究相关行政部门法律责任的前提,是相关行政部门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本法第10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于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的,本法也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上述的这些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都负有相关的监督职责。


本法第63条同时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因此,具有相关行业事项审查批准或者验收职能的部门,在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时,同样有可能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对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


法律上的权力与责任是并存的,不应有无责任的权力。具有监督职责和审查批准权力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现权责一致的原则。因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既要依法追究事故单位的责任,也要依法查明负有审批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如果经查明,相关部门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则应当一并追究法律责任。


其中,追究法律责任的前提是相关的生产安全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且有关行政部门具有失职、渎职的行为。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认定这些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责任,需要结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予以认定。对于失职、渎职行为的表现形式认定,则应当结合本法第90条具体列举的行为类型加以把握,例如,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等。


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对象,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既包括具体从事安全生产有关事项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经办人员,也包括相关行政部门及其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对于法律责任性质的理解,应当结合失职、渎职行为的严重程度加以把握。情节较为轻微,不构成刑事责任的,则主要给予责任人降级或者撤职的政务处分。如果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满足刑法相关罪名构成要件的,还要进一步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是在追究失职、渎职行为时,要避免盲目扩大化。事故的调查处理,最终目的是查明原因、接受教训、举一反三,以后不发生相类似的事故,而不仅仅是处罚相关人员。目前,不少地方把重点放在了惩戒方面,而忽视了对事故真正原因的分析,不重视把原因向同行业或社会公布,以提高广大职工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对事故隐患的认知能力和预防水平,结果是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这种做法应当予以转变。从总体上来说,只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认真履行了义务,尽职尽责做了工作,就不能简单地定“罪”。对确实属于不负责任的,或者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严格依法按失职、渎职处理。


条 文 内 容


第八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条 文 主 旨


本条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预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


条 文 释 义


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是严格执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到安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可以教育有关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执行安全法律、法规的观念。为了保证事故调查处理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制度上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地方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一、生产安全事故依法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有法可依,除本法有关规定外,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作了全面具体的规定。


在事故调查阶段,根据事故等级由国务院或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或者授权委托有关部门组织调查。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在事故处理阶段,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及时作出批复,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无论是发生生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还是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对事故调查进行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和干涉。否则,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