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表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其他相关费用)

03-01 13:29 教育部


续梅:


刘景:


马建斌:


刘宝平:


王延: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我发言介绍的题目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新时代“四维驱动”资助育人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将资助工作落脚点放在人才培养上,将立德树人切实融入学生资助工作,是新时代资助工作者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十年前,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物质支持与素质支持并举的“双线资助”模式。十八大以来,学校立足公平精准“一个基础”抓住困难学生的人格培养、素质培育、精神追求”三个关键,探索创建了“四维驱动”的资助育人新模式。


一是开展精准资助,确保工作公平准确。


困难生认定一直是制约资助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学校早在2007年就构建了“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实地走访”的“四段一体”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2017年,学校在原有二维“量化测评模型”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三维的“智能动态认定模型”。该模型能同时承载10万人的申请与认定,不仅可在3秒钟内划分困难等级,还能根据学生日常消费情况动态调整其资助的类别,认定准确率高达99%,为实现资助款的精确分配,学校启动上学成本测算,根据现有的11个学费标准,划分了14个资助等级,尽可能满足又不超出每个学生的需求,引领全国困难生认定工作向精准化又迈出了重大一步。


二是开展人文资助,培育学生感恩意识与完善人格。


资助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引领他们完善人格、向美而行。学校打造“微心愿”助学平台,引导受助学生“知恩于心”。学生通过平台提出心愿,爱心人事可在网上认领,一对一地满足困难学生差异化的个性需求,使其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怀,有效激发其勤学修德、笃实感恩的意识和情怀。学校成立“红烛志愿者协会”,引导受助学生“感恩于行”。23年来,学校6万余名贫寒学子,以“桃李不言”的师者情怀和“兼济天下”的赤子之心,如行者般,从白山黑水到中原大地,从西北大漠到青藏高原,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122个支教助学基地,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家庭子女和残障儿童得到了助学帮扶,代代相传的红烛精神,让其从受助者变成主动传递爱心、担当社会责任的“助人者”。


三是开展素质资助,培育学生发展性能力。


资助工作更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培养困难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学校搭建“就业齐飞”平台,实施“UGEM”结队助学计划,学校、政府、企业、媒体四方协同联动,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竞争力,使困难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搭建“励志书院”平台,将“书院制”引入资助育人体系,投入600余平方米专用场地,300余万专项经费,开设意识觉醒、案例示范、共同成长等系统性励志课程,选树励志典型,为学生补精神方面的“钙”,着力解决“志短”的问题。


四是开展信仰资助,培育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资助育人就是要在党的旗帜下培养更多具有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受助学生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会”,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会、学习大讲堂等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环节,坚持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的经费,组织开展“红色体验行”“祖国建设成就体验行”,带领受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唤醒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归属和认同。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勤工助学服务团等学生组织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引领受助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始终高势位、大力度推进资助工作,2006年就成立了独立的正处级建制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10个固定编制,除此之外又在每个学院配置了专门的资助专员,坚持资助工作和思想教育、就业创业、团的工作等有机结合、协调互动、齐头并进,营造了大资助、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学校始终坚持理论先行,资助团队先后承担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发表了CSSCI论文30余篇,出版了相关著作7部。学校校级最高荣誉“东师奖章”获得者中的70%是受助学生,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等先进典型。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媒体的大力支持。


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把资助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王延副书记。学生资助工作的介绍就到这里。同时我还有一条信息提醒大家关注,也就是在最近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当中,高校占了8项,说明高校在基础研究中的主力军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我们国家基础研究工作标志性成果的展现,绝大多数入选的科学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视为“重大突破”或者“填补空白”。相关项目介绍,我们都会挂到教育部门户网站上,大家可以再细看一下。下面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朋友,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教马主任。我们知道国家资助体系建立已经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随着国家扶贫力度加大,整体上贫困人口在不断地减少,而这十年来受资助学生人数和资金却在不断地增长,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谢谢。


马建斌:


谢谢你提了这么一个很犀利的问题,没有关系,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回答。表面看来,这个数据确实是矛盾的,因为这十年来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资助金额和资助规模确实在不断地增长,并且大幅度的增长。表面看似一个矛盾的数据,其实不是矛盾的,两者之间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正相关的。简单的讲,正因为我们这个资助资金金额和资助规模、人数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扶贫规模的下降。为什么这么讲?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资助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我们国家目前的脱贫标准是人均收入3000多元,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学生资助,如果不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学费问题、生活问题,这个家庭脱贫就很难了。正因为我们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促进了这些贫困家庭的脱贫。


另外一个方面,学生资助促进了这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这又怎么理解呢?因为通过学生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能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也就促进了贫困家庭的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如果没有学生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很可能就会流失,那这个家庭要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对两个数据关系的第一点理解。


第二,十年来,资助资金、资助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了我们国家扶贫政策的优越性。我们国家扶贫政策是脱贫不脱政策,就是在一定阶段内,贫困家庭脱贫以后继续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为什么?因为要“扶上马、送一程”,避免他“坐不稳再掉下来”。这是第二个方面的理解。


第三,十年来资助规模和资助资金总额不断增长,也体现了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的科学性。因为我们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动态调整的,是根据受助学生的受助需求,是根据财政的支撑能力来动态调整的。所以这十年来,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膳食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助学金标准不断提高,高校的助学金标准、奖学金标准、助学贷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像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在2017年提高了博士生国家助学金的标准。正因为我们标准提高了、范围扩大了,所以资金规模和受助规模在不断增长。谢谢。


刘宝平:


我补充一下。这位记者提的问题非常好,我原来也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以前我在财政部门、在财政厅工作,觉得从这么多年扶贫十年,人数怎么越扶越多,财政拿钱越来越多呢?后来我到教育厅工作一年多时间,我感觉到扶贫政策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不断地完善一个过程,也是扶贫力度在不断加大过程。因为我们过去助学金、奖学金,还有救助政策最早只有在大学本科有,后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开始实施了,后来又对中职学生、学农专业的学生进行免学费。从2016年开始扶贫,把幼儿园的学生、高中的学生、所有阶段建档立卡的学生又加进来了,人数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连硕士生博士研究生都有奖助学金,所以我们资助的范围在扩大、标准在提高,证明国家资助的政策不断完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我相信在2020年,我们各个资助政策更加精准,使那些贫困大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这是我们在基层搞工作的时候,也觉得怎么越扶人越多了,资金越来越不够了,现在我们由过去的对特别贫困的学生现在变为只要够国家资助的条件的,都要资助,包括残疾学生、特殊教育学生,现在也纳入了资助范围了,有这个原因。


中国网记者:


请问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学生资助是否会告一段落?


马建斌:


谢谢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有一定普遍性,对这个问题如何认识决定了各地、各学校对资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资助队伍的稳定和信心。宝生部长曾经表述过,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讲?我想有两个方面:


一是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总是有一部分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继续帮助,也就是说,“扶上马,送一程”。如果没有学生资助,这些有子女上学的家庭很可能就会出现返贫。这是一个因素。


二是从国际经验来说,不管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不管人均收入有多高,总是有一部分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不仅不能减弱,而且需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学前教育资助,这项资助在前些年基本没有,后来逐渐的多了一些,请问将近100亿元的资助大概投入在了哪些地方?另外一个问题,在城市里很多学前教育不纳入义务教育,民办教育的收费比较贵,好像也间接影响了生二胎的意愿,以后学前教育的资助有没有可能从西部偏远地区转向城市的低收入人群?谢谢。


马建斌:


在学前教育表现更为突出。所以,目前还没有办法像其他阶段一样全国执行统一的政策,对学前教育资助总体的原则是中央补助、地方先行,就是由各地先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资助政策,中央再进行补助。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以及一些地方经验的总结,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全国性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我想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大。谢谢。


刘宝平:


续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