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银行开户环节预留印鉴风险案例(预留印鉴由存款人在开户银行预留的)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28亿存款遭莫名质押”一事持续发酵,在接力调查之下,案件又有了新的情况。



涉嫌伪造公章、再度质押的无理要求、股权出质、员工失联等一条条线索串联起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与华业石化背后的关联也越来越引人遐想。似乎也证实了,不仅涉事员工是“内鬼”,银行方本身或许也扮演着知法犯法的角色。


事件并非偶然,风控早有漏洞


此次事件其实并不是渤海银行首次爆雷,在2017年,富控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中技物流称,存放于渤海银行上海分行的共计2.5亿元存款,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该银行直接划转,用于清偿煜培公司向渤海银行的借款。


今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曾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其中对渤海银行开出了9720万元大额罚单,共涉及34项违法违规行为。


这证明,渤海银行内部的风控机制早就存在问题,如今来看,企业积弊已久,想要处理好内部问题恐怕需要重拳整治。


在此次案件中,渤海银行的“罪名”也可一一列举。


第一,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从此事件逻辑来看,如果确实如存款方企业所说其并不知情,那么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就是彻头彻尾的涉嫌挪用储户的存款为借款企业做抵押,其问题一旦查实,后果会非常严重。


第二,涉嫌伪造公章罪。据江苏省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这些办理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上的印鉴都涉嫌伪造。


第三,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今年3月,无锡方盛会计师事务所对山禾药业进行例行调查时,向渤海银行发出询证函,确认“10亿存款不存在使用限制”一事,银行回复称“经本行核对,所函证项目与本行记载信息相符”。而事实上,彼时,山禾药业的存款已被该银行设定为贷款质押物。


这就意味着,渤海银行没有尽到审慎审查的义务,或者是“明知故犯”。律师表示,如果查证,这样的数额显然已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有可能会承担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案件持续发酵,中小银行声誉受损


目前,涉事双方均称已向警方报案,但案件尚未有最新进展,进一步的事实,还有待相关部门的核实与披露。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时表示,渤海银行事件曝光后,通过多方的信息汇集到一起,虽然仍是扑朔迷离,但基本勾勒出可能是一起涉及多方内外勾结的案件。


近年来,监管部门再三强调存款安全的重要性,各家银行也提升了印章数字化管理和内控合规的力度,这一事件的出现,说明个别银行仍存在管控不到位的问题,这也给银行业敲响警钟,行业需进一步加强风控执行的薄弱环节,提高内部风险控制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