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租赁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机械、运输工具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不仅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依赖经营的主要资产。因此,请查看以下分析:
企业生产产品,其生产成本构成材料、工人、成本。除了购买直接材料和雇佣工人外,我们还必须有工厂和机械设备。如何合理地将这些工厂和设备的成本纳入产品成本?
我们将购买机械设备和建造的工厂的成本一次性作为成本,这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这些设备和工厂将使用多年,并将用于生产许多产品。其成本不仅是为了获得当前的收入,也是为了获得未来的收入,即固定资产成本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获得收入的成本,自然需要与收入进行比较。因此,确定固定资产标准,按照一定的方法逐步分配固定资产成本,无疑是最符合经济业务本质的做法。这就是折旧的本质,根据固定资产自身的经济利益消耗进行计算。
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计入固定资产并分期折旧?到目前为止,有人说2000或2000以上的人需要按照固定资产计算折旧,有人说5000,有人说500万。
1、如何处理会计,首先要建立的观念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持有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租赁或经营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期期间,或者固定资产能够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数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租赁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
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机械、运输工具、设备、设备、工具等。
由此可见,《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标准上都没有限制。是否按固定资产计算,主要强调使用周期和持有目的。持有的目的是生产经营,也是房屋,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持有房屋出售,当然,房屋不是你的固定资产,而是你的库存,如果你是生产企业,房屋是生产场所,那么自然是经营持有,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没有金额限制,是否意味着只要使用周期超过一年,我就应该确认为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
因此,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这类企业可以在不超过该金额的情况下,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本准则没有规定具体的金额标准。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公司情况在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具体的金额标准。只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就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
什么是更真实的反映,例如,如果你设定一个500万标准不是很真实,没有企业说我不到500万一次性计入成本也符合我企业的经营特点,如果有这个,我想问,你生产什么产品?
第二,既然标准没有金额标准,5000、500万标准从何说起?
由于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固定资产金额标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会计经常说固定资产标准超过5000,现在固定资产标准甚至超过500万?
其实这5000、500万都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
这5000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固定资产折旧税收政策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64根据号码),自2014年1月1日起,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超过50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一次性扣除当期成本,折旧不再按年计算。
500万,财税〔2018〕54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业购买的新设备、器具(所称设备、器具,是指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折旧不分年计算。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不一定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经济利益消费模式,也不应完全按照税收政策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的固定资产标准仍需参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
如果会计和税收政策不同,如资产按固定资产会计折旧,成本和费用可以一次性计入税法,那么这就是税收会计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税收调整记录。
当然在税法允许5000以下固定资产可以一次性扣除政策实施后,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日常核算的税会差异,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下,制定内部固定资产标准为5000,5000以下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保持和税法的优惠一致,这个也是可以的。
然而,当税法允许一次性扣除500万一次性扣除时,企业将税法标准作为会计标准,500万元以下的采购设备一次性计入损益,真的不符合业务实质,这样的会计信息也是扭曲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单独处理,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税收优惠按照税法的规定。
事实上,没有必要害怕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来管理它。
500事实上,万购设备一次性扣除政策的本质是加快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无非是提前扣除企业购设备的成本,让企业在初期不仅承受购设备的财务压力,还承受企业所得税的双重财务压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少交税,因为无论是先扣除还是按税法折旧分期慢慢扣除,总扣除额都不会改变,你得到的无非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因此,您首先扣除相当于无息欠税务局一笔钱,未来欠钱,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净利润,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暂时的差异不包括在当期所得税费用中,而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记录。
举个栗子: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假设A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0万「会计报表上的数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请问A2018年公司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请注意,这里不是100*25%直接计算,因为税收不承认用会计利润计算企业所得税,他们承认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会计利润的税法口径进行调整。假设没有其他调整,只有500万的影响。
假设企业在2018年购买了一台机床,原值为100万元,当期折旧为20万元。这20万元包含在您当前总利润的100万元中,但我们计算企业所得税。没有新的政策。税务局表示,您的100万元可以一次性扣除,这是非常有利的。
我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100-80=20,减少80万,因为20万已经反映在总利润中。
因此,当期应缴企业所得税=20*25%=5万
借:所得税费用5
贷款:应纳税-应交企业所得税5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同时,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要求,调整后的80万元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2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
今后一年,我们每年都会调整税会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会随着折旧的完成而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