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生活 >

华语乐坛没落是音乐产业没落大趋势里的一朵浪花


前阵子各种年终盘点,不知哪里出了一个野鸡榜单,引起众老爷吐槽:华语乐坛药丸!然后各路大神从各个维度分析,乐坛是如何每况愈下,竟让一群竖(孙)子成名。其本质不过是一个产业的没落而已。

所谓的华语乐坛,是指七十年代后,港台发源的音乐产业制造出的东西。早年由于硬件设备(唱机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受限,传唱度基本可以忽略。直到半导体技术爆发,产品价格开始亲民,所以在世界范围内,音乐行业的消费热潮开始萌芽。而在此之前,在西方的歌舞剧、交响乐是人民的精神消遣的主流模式。在中国,扑面而来的是热烈到窒息的红歌,哦,还有样板戏!所以,披头士、猫王、鲍勃.迪伦在培养最初一代流行歌迷的时候,中国彼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民间主导的流行音乐。


初代流行乐人引领了世界,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用各式各样方式表现出来。有狂暴的、田园的、圣洁的、粗鄙的、se情的、反社会的...。当年轻人可以用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状态时,旺盛的荷尔蒙有了一个释放出口。更多年轻人在各种情绪中找到共情,并成为了那些情绪制造者的粉丝。这股风潮随着技术的升级慢慢扩散到全世界,收音机、录音机的普及加速了音乐产业的成熟。因为精神需求市场巨大,所以音乐产业成为一个朝阳行业,能带给资本巨额收益。所以,一大批牛x音乐人、乐队、歌者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攻城掠地,慰藉着羸弱的灵魂,攫取了如山似海的利润。


在美国扶持下成为影视硬件的霸主的日本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培养出影响力仅次于漫画的行当。曾经日本流行音乐是亚洲的旗帜,生产了许多流行乐坛的大神。早年,经常有乐评人说日本抄欧美,港台抄日本。甚至在所谓的华语乐坛鼎盛时期,香港制造的巨星们多是拿日本歌填个词,几乎编曲都不换就成大卖专辑。虽然有罗大佑李宗盛等人撑脸面,彼时华语乐坛像极了县城里的玩票乐队,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无人喝彩。所以当年传言有人介绍张学友迈克.杰克逊,说其是亚洲歌王(神),看得让人不禁一颤。差距那么大,大得中间要加上罗大佑、崔健、李宗盛、许冠杰,就这也能称王(虽然我还挺喜欢学友哥的)?然而这都不算事,没有什么能阻止资本赚钱的野望。九十年代和千禧年,不论是谭咏麟、张国荣争霸还是四大天王携众星闪耀,华语乐坛是建在沙地上的城堡。并没有多少经典曲子是华人写的,也懒得去学习、探索音乐的新境界。所以罗大佑、李宗盛、甚至齐秦都弥足珍贵,因为少了他们,整个华语乐坛连遮羞布都没了。

花开两朵,另一枝是大陆这边。改开之后,流行乐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市场巨大,在红歌与样板戏的熏陶下从未见过靡靡之音的国民迅速被港台音乐俘获。邓丽君成为大街小巷的bgm,张蔷靠着翻唱荷东里歌爆红。大陆土生的流行乐也发展出了两支,西北风和岭南风,然则南北加起来在添上土生摇滚也敌不过港台。诚然,彼时不管在音乐理念、技巧、形式上,大陆流行乐还处在蹒跚学步的状态,但是从作品的质量上说,并不比港台差多少,只是少了资本统筹运作的能力,所以国内一些比较好的音乐专辑都是在台湾或者香港制作的。早期大陆的编曲水平一言难尽,充满了乡土气息,一直到窦唯出现。不管怎样,大陆流行乐在世纪末吃到了一点残羹。因为接下来,音乐市场不但内卷,更可怕的是随着数字化世界来临,娱乐行业面临着行业翻转的临界点。而从业者还在因循守旧,丝毫没有危机感。


二十一世纪拉开序幕,电脑的普及几乎革了传统音乐行业的命。首先是mp3的出现,让盗版变得更简便。早年磁带、胶片、lp、cd的音乐载体毕竟更容易得到收益,盗版由于技术和上市时间缘故,让正版有个正常的生命周期。在盗版未上市之前,正版尚能产生利润,虽然被盗版侵蚀了大半。但是mp3加上初代互联网的无偿分享精神,让众多音乐论坛吸着唱片公司的血野蛮生长。音乐爱好者们无私地把自己的宝贝转录成数字音乐,从早年36k波特率到300k的任君选择。什么,觉得音质还不够好,无损的要不要?到ape、flac格式出来,各种唱片刚发布,很多论坛就有人为了刷点论坛荣誉把压制好的无损压缩的专辑放出来。啊,那真是白piao党的美好时光!然后,各类mp3播放器把数字音乐传播给了更大人群。这是压垮音乐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么?不是!



真正让音乐行业下行的是互联网行业孵化出更多更有趣的娱乐项目。早年大家没啥可以玩,听歌、看书、观影、逛街几乎涵盖了九成九的普通人。而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种方式让人们消磨时光。魔兽世界号称最高近千万人同时在线。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世界销量最高的《Thriller》是一亿多一点。常年让几百万人疯魔在一个网游里,每个月不停地自愿充费,还有部分氪金玩家为了一些虚拟物品一掷几十万金。更有无数可以聊骚的聊天室、软件可以让年轻人释放过剩的荷尔蒙。音乐产业由文化娱乐业的中流砥柱变成了“其他”,随着关注度的降低,音乐行业也正式进入了寒冬。当发行唱片根本没有利益的时候,当做个综艺节目比做十张专辑都赚得多,唱片公司有个毛精神去给艺人打造专辑。现在的娱乐公司只愿意捧红流量,并且迅速把流量变现。真正的好歌者、创作人都死一边去吧,赚不到钱都jb是垃圾。当红流量想好好出专辑,省省吧,努力地给公司赚钱,给你买点版权,唱唱口水歌就好。什么,音乐天才,有多少流量?不出名,滚一边玩蛋去吧。成名艺人也很尴尬,明明还不错的专辑,但是发行唱片是要亏本的,只能靠演唱会和综艺才能变现。这才是乐坛沦陷的根本原因。



华语乐坛并不是没有新生代,不但有而且还有很多牛人。因为他们成长在国力上升的阶段,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环境,他们的素质甚至能甩当年所谓的天王好几条街,但是没有几个公司愿意出手帮他们成为真正的音乐人、歌者,因为资本是逐利的。所以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口水都能引起追捧,像《学猫叫》都能刷榜,像《野狼disco》都能传唱,《小苹果》能大杀四方,还苛求什么华语乐坛有希望之光。

现在依然有一些歌者很用心在表达,你可以听到GAI(被招安后洗去了痞气)的不屈向上;可以听到陈粒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可以听到太一瑰丽的魔幻世界;可以听到张智的北方风光;可以听到宋胖子(挺有才的货为什么吸d啊)的撩动心弦......。在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太多太多,只是他们基本上很难冒出来。没有资本做推手,没有专业的包装推广团队,即使有一两首曲子能泛起气泡,但很快又会被无数黏糊糊腻歪歪的口水歌压制得毫无生机。毕竟,下里巴人和着众。可以预见,当歌者有方法把天赋变现之后,乐坛才会重焕生机。华语乐坛没事,其实世界乐坛的状况也是一样,君不见billboard格莱美也每况愈下么,都是黄鼠狼下耗子。或许,经过市场选择后会有站出来的扛鼎者,重新定义华语乐坛。

#华语# #音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