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姜永斌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5G网络规模化部署的关键期,也是5G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的快速发展期。2021世界5G大会开设的11场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产业是什么、经济、创新等关键词展望5G未来发展大计。
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5G智慧教育直接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为教育扶贫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5G与多种智能技术的结合将直接助力教学质量提升,有效促使教学方式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并以高质量的视频阶段传输让学习者身临其境。5G还可助力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提供高效迅捷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学习行为的智能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获取需求反馈,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无线移动通信专家):从商用网络情况看,设备和用户数,中国都是在全球领先的。5G赋能科技冬奥,满足冬奥三地办会、高效协同和管理的需求,实现十大意思应用,如智慧观赛、超高清直播、运动科技、安全办赛等,推动冬运竞技项目成绩阶段跨越式发展。通信的能力和环境直接相关,不同的通信环境对通信的性能,会产生大的影响。筹划目前,延庆高山滑雪比赛场地,京张高铁及奥组委办公区5G网络验证方案设计和建设工作已经完成,5G网络在已建成区域稳定运行。
记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5G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我国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重要特征是智能化、信息化、能源电气化、电力低碳化。通过大数据把源、网、核、储能以及多能互补联系起来,以5G为代表的先进通信技术在能源互联网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传输、先进的储能技术、能源的产销者、虚拟电场等交叉结合,使数据流来带动信息流、电力流,创建能源信息共享互继、融合创新的新业态,推动能源、电力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
吴锋(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材料专家):2026年三大运营商全部升级5G后,电力消耗将达到全国总用电量的2.1%,高于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水平。通过5G技术,能够使线深充电账单支付和其他服务,服务方案越来越完善,使它实现千亿量级的容量连接。电池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一环,当芯片进入电池内部,即智能电池的出现将会颠覆电池系统的结构,也会是5G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电池借助5G实现电化学数字监测、智能预判与安全防御,并通过云通信和大数据进行交互。
记者:5G是全球合作的成果,接下来我们筹办应该怎样继续发展5G?
奚国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是引领技术创新的重要抓筹办手。我国在5G标准制定上态势良好,为5G的标准制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行业应用标准上做了许多探索。但是在标准的制定上,应该还面临着垂直行业应意思用程度不深、产业生态系统有待完善、网络安全威胁依然严重等诸是什么多挑战,需要大家携手解决。当前加快5G应用创新发展是重中之重,5G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应用筹划,关键是赋能垂直行业。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6G研发已经开始,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将于2023年开展对6G的研究,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6G进行标准化。通信先进国家已经相继启动6G研发,移动通信连接下的多种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将承载高技术产业的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