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新野慧算账代理记账公司国内排名(快合财税和慧算账哪个好)


随着晋怀帝司马炽的死亡,被普遍接受的继承人司马邺在长安登基,成为西晋最后一任皇帝晋愍帝。


但这时候的司马邺所掌控的区域无非是关中一带的狭长地区。此时北方大部分已经沦于敌手,关中地区饱经战乱,长安早已破败不堪,司马邺所拥有的代理政治军事力量更像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经济实力甚至不比临近的成汉强到哪里去。


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年轻人,司马邺虽然有一些少不更事,但还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他很明白,这时候他早已无法对江东的司马睿发号施令。既然在长安的朝廷如此风雨飘摇,这时候再和司马炽一样和司马睿起冲突实在是毫无必要,更何况,司马睿如果要谋求晋室的中兴,也必须依仗地方诸侯的力公司量。因此司马邺调整了自己的政治策略,承认了司马睿的地位,封他为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要求司马睿率兵北伐。


司马邺的这个任命看起来有些疯狂,其实也颇动了一番心思。首先,他并非毫无保留承认司马睿的地位,而是将司马睿抬到了“辅政”这一地位上,一方面固然是对司马睿的提拔,但另一方面,也是将司马睿安在臣子的地位上要他为晋室尽忠尽节。


其次,为了对司马睿进行制衡,司马邺同时册封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将司马保也抬到和司马睿同等的地位上,这样司马邺便有了“双保险”,可以不把鸡蛋全都放在司马睿这一个篮子里,这也即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分陕而治”。


最后,司马邺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皇帝这个名分,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政治运作,取得对司马睿以及慧司马保发号施令的权力。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明显的差距,尽管司马邺为了再兴朝廷的威望作出了努力,但他此时控制的关中已经无险可守。加上关中地区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敝、人口稀少,经济实力十分差劲。而且都这时候了,索綝还在和司马保内斗,导致司马保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无奈之下,最终司马邺只得撤掉左右丞相,直接任命司马睿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让司马睿的权势进一步得到了上升。


可以说,尽管司马邺一百个不情愿,但司马睿的实力和地位的增长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既不能像司马炽那样公开和司马睿进行冲突,也无法做到制衡司马睿以达成掌控他的目的,便只能接受司马睿逐渐达到能够和他分庭抗礼的地位。




从两方势力对长江中游地区的争夺上,便可见司马邺和司马睿两大集团之间微妙的关系。


此时,荒唐的荆州刺史王澄正在被杜弢弄得焦头烂额,干脆直接向东逃窜去投奔司马睿,把烂摊子甩给了司马睿委派的荆州刺史周顗。


随后王澄便被王敦找了个理由处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的私人恩怨,另一方面,王敦也不想多一个声望更高的琅琊王氏成员再去建康盖过他的风头。




但新任荆州刺史周顗的日子也没比王澄好到哪里去。杜弢统率的流民军节节胜利,以湘州的长沙为据点,甚至向东扩张到了江州境内,将准备前去赴任的周顗堵在了江州的浔水城中。眼看连江州都有危险,司马睿急忙命令扬州刺史王敦带着陶侃、周访和甘卓前往支援,靠着陶侃的救援,杜弢被迫退守泠口,周顗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看起来,不管是王澄还是周顗,都无法担负起荆州刺史这一重任。这时候,陶侃再次站了出来,证明他才是目前最有能力担负起这个重担的人,因为他不仅擅长统兵作战,对局势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当优秀。


在救援周顗前,陶侃正担任武昌太守。由于饥荒的原因,武昌境内有许多沿江打劫的水匪,在抓获几个俘虏后,陶侃查出他们都是西阳王司马羕的手下,陶侃丝毫没有畏惧权贵国内的意思,派人逼着司马羕交出他的手下,自己亲自带着人在钓台列阵,只要司马羕敢说个不字就直接开干。司马羕只好交出了当盗贼的手下,陶侃将他们全部斩首以威慑贼人。从此武昌地区安全畅通,因而返回故土的人络绎不绝,陶侃竭力帮助他们安家定居,又在郡东设立了和夷人交易的市场,武昌地区因而兴盛了起来。




在救援了浔水城的周顗之后,陶侃判断杜弢一定会去偷袭自己的根据地武昌。于是准备立即从浔水城急行军返回武昌,陶侃对部下朱伺表示:“这次返回武昌,需要连续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你们能忍受一路上的饥饿吗?”


朱伺表示:“白天行军,晚上捕鱼,这样的日子十天都可以!”陶侃对朱伺充足的士气十分满意,于是迅速返回武昌城,果然遇上了准备偷袭的杜弢,再一次将他击败,杜弢一路逃回了根据地长沙。


[1]浔水城之战


[2]公元313年8月


战后,陶侃派参军王贡向王敦汇报战果,得到了大领导王敦的高度肯定。考虑到荆州刺史是个麻烦位置,王澄没什么本事而且已经被自己解决,周顗看起来也没有能力解决荆州的问题,看来看去,还确实是陶侃最合适。在王贡的建议下,王敦决定推荐陶侃作为新任荆州刺史,代替逃回豫章的周顗,屯扎在沔江,准备进行后续荆州平叛的计划。至于周顗,就还是去司马睿身边做他的军谘祭酒吧。


但让陶侃没有想到的是,王贡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在完成使命之后没有返回武昌城,却转向竟陵城去拜访了竟陵太守杜曾。




杜曾是新野王司马歆麾下的一员勇将,能够披甲在水里游泳,十分骁勇。在司马歆死后,他的部下胡亢在竟陵拉起了一支队伍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并封杜曾为竟陵太守。后来,由于猜忌的胡亢对身边人极其不信任,杀死了几员骁将后,杜曾害怕殃及自身,便悄悄引来荆州流民王冲的军队向胡亢进攻。趁着记账胡亢将精兵派出去对付王冲的时候,杜曾杀死了胡亢,兼并了他的部众,成为盘踞在竟陵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


王贡之所以前去拜访杜曾,是因为想借助杜曾的力量消灭王冲,从而给自己的功劳簿添上一笔。他假传陶侃的命令,封杜曾为前锋大都督,很快便消灭了王冲。


对陶侃来说,王冲的覆灭当然是好事,但毕竟他也蒙在鼓里快,不明白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召集杜曾前来见财税面,打算问问清楚。


杜曾和王贡心里犯了嘀咕:虽然自己消灭了流民,算是帮了陶侃的忙,但谁知道陶侃会不会秋后算账,追究哪个假传命令的责任?两哪个人一慧合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陶侃宣战,同时也算是和司马睿所代表的江东集排名团做了切割。


王贡在沌阳向陶侃的参军郑攀发起了攻击,将郑攀击败后,又在沔口击败了朱伺。合陶侃准备向涢中撤退保存实力,结果部将中有人准备跳反,于是忽悠陶侃暂时按兵不动,导致陶侃又被公司猝不及防被王贡打了一个突袭,很快败下阵来。混战之际,叛军钩住了陶侃的乘船,准备将他活捉。幸亏他跳上一只小船,加上朱伺奋力苦战,才让陶侃得以脱险。




陶侃经历了这场大败,被王敦罢免了官位。不过由于陶侃本财税领出众,王敦还是让陶侃以平民身份继续率兵作战,将功赎罪。


之后,陶侃避开杜曾的锋芒,转而向长江以南的杜弢作战,而杜弢也派出部将王真在林障向陶侃发动了袭击,再和次逼迫陶侃逃往滠中。多亏周访率兵前来救援,两人合兵一处击败了杜弢,而后进逼湘州,将杜弢赶了回去,陶侃靠着这一仗得以官复原职。


[3]公元313年9月


在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司马睿新野决定先从湘州下手,首先解决杜弢。于是,他派出王敦担任总指挥,率领陶侃、周访、甘卓等人向湘州发起了攻势。


王敦从豫章进军到湓口坐镇,而陶侃和周访一直推进到夏口,和杜弢展开了决战。


陶侃和周访都很能打,几十场大小战斗打下来,杜弢的军队死算账伤甚众,杜弢眼看扛不住,决定向司马睿投降,然而司马睿不允许。


无奈之下,杜弢转而向自己的老交情,时任南平太守的应詹出面,表示以后这条命就是司马睿的了,愿意供他驱使,请他向司马睿求个情。


当初杜弢刚到荆州地区的时候,正是得到了应詹的提拔,才得以崭露头角,后来他们还成为了战友,算是一个战壕里面一起扛过枪。如今应詹看杜弢还算有投降的诚意,也不想让他死在乱军之中,决定卖个面子。于是应詹给司马睿写了一封信,表示杜弢出身还算不错,也很得人心,只是被局势所迫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请司马睿放他一马。


应詹很有人望,关系网又比较密切,保不齐哪天还需要他出面帮忙,司马睿决定给他一个面子,答应杜弢的投降。




但让司马睿没有想到的是,这道命令下去了,却无法执行。


对王敦、陶侃和周访这些人而言,自己费了好大劲,眼看就要大获全胜,如果杜快弢投降了,那岂不是让应詹拿了最大的功劳?他写几个字比我们这些人打生打死还要有用,真是岂有此理!


前线的将领根本不管司马睿的诏命,继续向杜弢发起了进攻,杜弢认为司马睿出尔反尔,大怒之下,将前来接受投降的使者处死。


到了这份上,也不用谈什么投降不投降了,打到底吧。


[4]公元315年1月


杜弢派出部将杜弘和张彦偷袭豫章,也即王敦的大本营,王敦急忙命令周访回师救援豫章,周访立即返回和张彦展开了一场血战。在混战中,一支流矢正中周访的面门,将他的两颗门牙击碎,周访晃晃身体站了起来,继续指挥进攻。


周访的玩命进攻取得了很大效果,两军血战到黄昏,周访最终将张彦斩杀。




随后,周访来到水边与杜弘对峙。杜弘人数众多,不像张彦那样能靠玩命战胜,于是周访暗中派出一部分士兵假扮成樵夫绕到敌军背后,大声喊叫:“王敦将军来了!王敦将军来了!”


周访这边的士兵信以为真,以为增援到了,士气大振,而敌军的士气瞬间低落了下去。夜晚,周访又派人点起漫山遍野的篝火,敌军以为周访这边的人数越来越多,吓得连忙趁夜撤退。




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周访很明白,一旦天亮后杜弘得知真相,还是会杀回来。于是他火速率军渡河到北岸,烧掉桥梁。


果然,回过神来的杜弘又回军攻打周访,但这时候桥梁已经被烧断,眼见无法渡河算账南下,杜弘只好撤军返回湘州。


周访跟在杜弘后面紧追不舍,一路追到了庐陵城,将杜弘团团围住。


杜弘也不白给,他想了个办法,将财物扔在庐陵城下,趁周访的士兵上前哄抢的时候,他趁机突围了出去。


靠着这一仗,周访获得了龙骧将军、豫章太守的官职,而被击败的杜弘最终辗转投降了王敦,成为了王敦的部下。


[5]公元315年3月


在夏口,陶侃仍然和杜弢处于相持阶段。双方见招拆招,你来我往。


杜弢派之前背叛陶侃的王贡率领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联合五溪蛮一起进攻武昌,截断陶侃的粮道,而陶侃干脆趁夜奇袭杜弢的大本营巴陵,将杜弢逼回了长沙。


随着战事的吃紧,流民军内部也产生了矛盾,杜弢怀疑张奕要背叛自己,直接杀了他,这导致人心惶惶,投降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打破局面,杜弢再次派王贡前来挑战,王贡把腿横在马背上,一脸嚣张地看着陶侃。


陶侃远远看着王贡,大声喊道 “你本来是个好人,为什么要跟着叛贼胡作非为?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


听到陶侃的喊话,王贡内排名心有些波动,他不自觉将腿放了下来,嚣张的神色也开始慢慢消失,神色也恭顺了许多。


这细微的转变被陶侃看在了眼里,他继续喊道:“我截发为誓,只要你投降,一定既往不咎!”说罢,陶侃立即挥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段头发。


看陶侃诚意十足,王贡当即率军投降,而这也导致了杜弢的崩溃,随即陶侃和应詹一起攻克长沙,平定了杜弢的叛乱。这样,司马睿便拿下了湘州,再一次扩大了地盘。


[6]公元315年7月


[7]湘州攻防战


战后,代理周访和陶侃都得到了封赏,陶侃再度被任命为荆州刺史,驻扎在江陵,准备在后续的行动中真正将荆州的地盘收入囊中。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总指挥王敦,他靠着这一仗取得和了镇东大将军、江州刺史、兼江、扬、荆、湘、交、广六州都督,也就是说,江东集团的军权,至此全由王敦统领。并且,原本刺史以下的地方官的委任都需要司马睿批准,现在全凭王敦一句话说了算。自然,王敦也愈加骄横了。


王敦的飞扬跋扈逐渐引起了其他人的警觉,首先劝谏的便是王敦的堂弟王棱。为了让这位堂弟闭嘴,王敦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毒计。




荆州的流民帅王如投降王敦后,由于他骁勇善战,很得王棱的喜爱,于是请王敦把他调给自己做属下。王敦劝道:“这种人性格蛮横悍勇,难以教养,你又性格急躁,不能宽容待人,反而容易给你带来祸患。”但王棱坚持自己的想法,王敦也就答应了他。


事实果然如同王敦所料,虽然王棱把王如安排在自己身边特别优待,但王如经常和王敦的部将们比武惹事,每次闯祸,王棱就用棍杖打他,让王如极为不满。王敦趁机让人私下告诉王如,让他杀掉王棱。于是,王如趁着宴会期间,请求舞剑助兴,等王如舞剑逐渐舞到王棱面前时,王棱发现不对劲,呵斥道:“王如,你想干什么?”王如更不答话,径直向前刺杀了王棱,给王敦除掉了心头大患。得知这个消息,王敦心中暗喜,但还是装出一副震惊的样子,把王如杀了当替罪羊。




王敦顺利除掉了一个眼中钉,但对新任荆州刺史陶侃而言,他面临的好麻烦要比王敦大得多。


首先,他面对的第一块绊脚石,是驻扎在竟陵的杜曾。一开始,陶侃的行动十分迅猛,他很快渡过长江,将杜曾包围在了石城。


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让陶侃有些飘飘然,司马鲁恬劝道:“凡是打仗,心里要有数。现在您的部下没有比得上杜曾的,可不能轻视他。”陶侃没有接受劝谏。


杜曾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于是杜曾偷偷打开城门派出骑兵突袭陶侃的军阵,还从陶侃的背国内后发起了突袭,陶侃再一次被杜曾打得惨败。


不过杜曾决定做人留一线,他遥望败退的陶侃,下马拱手拜记账了一拜,才告辞而去。


都是朝廷的人,何必以死相逼,山不转水转,谁说得清楚以后会怎么样呢?


既然不被司马睿集团所容,杜曾便向荆州北部进发,准备投奔司马邺集团。




杜曾的麻烦还没解决,陶侃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对手。


就在陶侃和杜弢在湘州相持的时候,远在长安的司马邺也任命了一位新的荆州刺史,名叫第五猗(第五是姓氏)。可以说,司马邺的反应也非常迅速,在荆州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他准备浑水摸鱼,趁机掌控荆州的权力。


第五猗的任职路线,是从武关南下就职,沿途要经过荀藩兄弟所组建的行台的势力范围。




虽说司马邺是荀氏行台最先接纳的,但不久后司马邺便被裹挟着去了长安,而留恋故土的荀氏兄弟便在豫州驻扎了下来,成为了一股半独立新野的势力。


此时荀藩已经死去,接替荀藩掌管行台的是他的弟弟荀组,为了有一个安定的根据地,荀组派荀崧担任江北都督,驻扎在了荆州北部的宛城。




也就是说,此时荆州的北部被荀氏行台所掌控,而南部的江陵城则驻扎着随时准备北上的陶侃,第五猗这个荆州刺史做得如履薄冰。


不过,相对司马睿这边而言,司马邺所任命的第五猗在威望法统上更得到了荆州士民的普遍承认。这也意味着,对司马睿而言,第五猗和之前的周馥、华轶一样,已经成为了新的对手。




就在这时候,第五猗在襄阳遇上了杜曾,这对夹缝中的难兄难弟便结成了儿女亲家,组成了军事同盟以求自保。司马睿和陶侃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他们。


不过,杜曾决定先挑一个软柿子捏,他好决定先下手为强,拿下宛城作为根据地,至此,荆州准备迎来一场错综复杂的恶战。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4]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5]陈金凤,李鑫《司马睿与东晋皇权政治述论》


[6]何鑫泰《两晋之合际政局再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