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别只看合并报表,分析母公司财务报表也很有意义

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你对世界、对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决定了你最终的投资回报!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中,一般都会分别披露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不过绝大部分投资人一般只会看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数据,很少看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其实,中国的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同时披露母公司报表肯定说明是有一定意义的。今天我们鹏风理财师事务所股票研究小组就尝试给各位分享一下看母公司财务报表的意义,不一定全面、正确,还往更懂的朋友多多指正哈。

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那个更重要


毫无疑问,相比于母公司报表,合并报表是更重要的,比如美股上市公司一般只要求披露合并报表。但在合并报表的基础上,如果结合母公司报表的信息,尤其是对比两个报表相同科目下的差额,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状况的了解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并报表企业是“想象的共同体“,他并不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存在,现实世界里,生产经营、债务偿付的主体,都是报表内一个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法人实体包括母公司和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或孙公司,所以,合并财务报表就是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数据相加或抵消后形成的报表,这个报表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家公司集团的报表,但也只是会计意义上的,不是法律意义上。


我们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喜欢用各种比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通常,如果我们计算像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毛利率、三项费用率、净现比等反映集团效益状况及盈利预期的指标,直接用合并报表的数据来分析,是可行的。但资产和负债在集团内一般不会是均匀对应分布,如果我们计算如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展示部分资产活力的比率,直接用合并报表数据分析,意义就不大了。此外,直接用合并财报数据计算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指标往往很容易被误导。


对比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相应科目差异的意义


1、有助于具体分析偿债能力

上文说到,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会计主体作为编制基础,而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是独立的法律实体。根据有限责任制原则,母公司债权人的债务清偿权只能基于母公司报表上反应的财产所有权,在不存在担保的情况下,子公司对母公司没有清偿义务。因此以合并报表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会掩盖母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如果母公司旗下有众多子公司,但有不少利润贡献较大的子公司母公司对其没有绝对控制权,同时母公司自己的借款又没有子公司做担保,那么如果母公司有息债率太高,就很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仅仅看合并报表的有息负债率,可能会觉得整个集团的有息债务率不高,挺安全,从而被误导。


2、有助于分析企业内部关键交易情况

我们通过分析两个报表的差异,首先可以判断集团内的业务及资金往来情况。通常情况下,都是合并的数据大于母公司的,但有时却会发现越合并越小。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等科目越合并越小,一般表明子公司占用了母公司资金;如果“债务”类科目越合并越小,则很可能意味着母公司占用子公司资金;如果“存货、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等科目越合并越小,则说明集团范围内存在内部销售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其他应收款”科目。集团企业中,向关联方输送资金往往通过其他应收款来进行。当然,母公司其他应收被子公司占用的部分往往收回的概率较大,而子公司被母公司和兄弟公司占用的部分转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很大,需特别关注。


3、有助于分析集团资金管控模式和控制紧密度

集团企业资金管控模式一般分为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反应了母子公司之间不同的控制关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货币资金科目的对比来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在集权式模式下,企业集团往往会要求子公司将大部分现金结余上交母公司统一调度。而在分权模式下,子公司会保留较多的现金结余。因此,如果我们发现母公司报表中母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合并报表的比例很高,则说明企业集团很可能是集权式资金管控模式,母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掌控力度较大,企业集团内的各个公司经营协作更紧密。


此外,也可以通过借款类科目来分析资金管控模式。一般情况下,母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其融资能力要高于子公司,具体体现在融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上。如果母公司报表中的借款科目金额合计占合并报表中对应科目金额合计的比重较大,或者集团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财务公司进行借款融资,则说明集团企业资金管控模式大概率是集权式。

4、有助于分析母公司的扩展效应和投资效益

我们认为这一点是对比母公司和合并报表差异最大的意义。企业的扩张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主经营性扩张,一种是控制性投资扩张。通常,不同的扩张方式对财务状况的表现与企业发展有显著差异。相较于控制性投资,自主经营这一企业扩张的方式更为我们所熟知,也就是企业主要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其发展,而控制性投资式扩张的实质在于通过对外投资活动来达到自身发展与扩张的目的。因为自主经营发展这种方式比较好理解,我们主要讲控制性投资扩张效应的评价和衡量方法。


所谓的控制性投资扩张,指企业基于战略性控制的目的而对子公司进行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通常,不同的企业,其进行控制性投资的目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除了产业或产品结构的多元化与地域结构多样化的考量以外,主要还是基于短期内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企业资产对利润的贡献方式不同,把企业资产划分为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为了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和研究控制性投资的扩张效应,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把投资资产划分为控制性投资资产和其他投资资产。经营性资产指的是企业因常规性的产品经营和劳务提供而形成的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存货、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等)、无形资产等。控制性投资资产可以通过母公司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之差、母公司报表“其他应收款”项目与合并报表“其他应收款”项目之差、母公司报表“预付款项”项目与合并报表“预付款项”项目之差三个方面来进行大概的反映。其他投资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衍生金融资产、合并报表项目所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类资产。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体现在母公司财务报表“预付款项”中的投资资产问题。很多时候母公司报表中的预付款项里的资金很可能是变相给子公司进行资金支持,而不是真的因为向供应商预先支付货款或服务费等,这无疑增加了我们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进行判断的难度。


通过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几个科目的差额,我们就可以分别通过控制性投资增量所撬动的资源和效益两个方面来分析和衡量母公司控制性投资的扩张与盈利效应。通常,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数据的差额就是控制性投资增量所撬动的资源。一般地,合并资产总计比母公司资产总计越大,则表明企业控制性投资的资源撬动能力和扩张效应越显著,而具体看扩张的效应,最关键是看核心利润的占比,最简单的比可以用合并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相比,因为这里面有风险,投资收益在里面。如果子公司不分红,子公司的效益就体现在子公司的净利润中,如果子公司分红,分的红就表现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


至于如何具体分析一家企业的控制性投资扩张效应情况,用几个案例分析应该更有助于理解和应用,估计还得花半天时间写三四千字才能讲明白,这个我们下次再讲,感兴趣的朋友,敬请期待。如果我们的分享让你受益,记得点赞或转发哦。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