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余杭香港公司注册要求(宁波公司注册费用及流程)

共同富裕看浙江,浙江人才看余杭。余杭人才工作连续12年领跑全省,打造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最优区。同时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在人才政策、生态、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引进的余杭经验。


今年,余杭三家企业入围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年新高。在余杭这片不到1千平方千米的行政区划面积上,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字节跳动、vivo……众多国内大牌企业密布;之江、良渚、湖畔等诸多重大创新平台成掎角之势分列;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等高校创新平台落户,各类海归博士、科技领军人才云集,国内创业者前赴后继。


科技发展强劲的背后奥秘,是多年来余杭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多平台创立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多渠道引进培育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全方位打造人才创新高地,提升人才吸引力,激发其创新活力。


创新平台的“耦合效应”


良渚实验室是浙江省打造的首批4家省级实验室之一,依托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开展建设,疑难未诊断疾病是它三大研究方向之一。一年多来,良渚实验室在疑难未诊断疾病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建立线上疑难未诊断疾病和罕见病注册系统,目前登记了1万多个疑难未诊断疾病病人,包括100多种罕见病。


作为浙江的科创重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良渚实验室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总共4个省级创新平台。四个重大科创平台中,之江、良渚、湖畔三大高能级创新平台,都位于余杭境内,形成了余杭的高端创新载体优势资源。


良渚实验室


三大科创平台


湖畔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


三大科创平台术业有专攻。之江实验室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和智能系统五大科研方向,良渚实验室围绕最具普适性和最富挑战性的两大重点领域——代谢与衰老疾病和肿瘤机制研究,湖畔实验室则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


落地余杭时间不长,几个重大创新平台就结出累累硕果。上月,良渚实验室郭国骥团队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展示了可用于高通量筛选的单细胞测序平台Microwell-seq 2.0;湖畔实验室主任印卧涛获得2021年度 Egon Balas奖。此外,之江实验室牵头的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荣获超级计算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奖项——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中国团队又一次站在国际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领奖台。


引进科创项目不遗余力


去年8月,浙江省首个科技小院入驻鸬鸟三水果业,由张福锁院士团队领衔,该团队入驻后,聚焦蜜梨新品种研究与改良、土壤提质增效、科学施肥等,对当地蜜梨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改良试验。这是余杭助推优质资源向西倾斜,促进“人才西进”的重要体现。


鸬鸟科技小院


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服务人才就是服务经济,服务发展。在余杭,各类高层次领军人才荟萃,呈遍地开花之势。据余杭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底,余杭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905名。


11月19日,余杭(良渚)院士村正式启动筹建,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郑健龙、陈湘生成为首批入驻的院士。余杭(良渚)院士村位于新港村风逸荷塘区块,将通过院士及科学家实现以智引智、以才聚才等发展需求,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人才聚集、特色产业聚合、区域发展蝶变。


在启动仪式上,龚晓南院士领衔的地铁盾构隧道洞内微扰动高压旋喷加固装备(TJS)项目签约落地。该项目的研发将对保障地铁设施的结构安全、对隧道内加固技术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企业与人才比翼齐飞


日前,归创通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余杭第一家上市的科技人才企业。创立至今,归创通桥已成长为国内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的领军者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归创通桥已有13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8款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为国内同类型公司中取证最多的公司。清行科技、归创通桥在余杭的成长壮大,成为余杭依托科技项目招引科技人才,从而培育企业发展的生动案例。


归创通桥


在余杭未来科技城,众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林立,如阿里巴巴、中电海康、菜鸟等众多科技企业群雄汇聚,成为余杭科创高速发展的“定海神针”。


余杭区坚持引进全球智慧资源和各类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多层次培育人才。


今年新增“雏鹰计划”和“鲲鹏计划”的企业数量也很可观。198家企业入选“雏鹰计划”,位列全市第一;同时,新认定1家鲲鹏企业,15家准鲲鹏企业。在更大维度的空间里,一大批企业孵化器也在余杭建设完成。今年1-11月,全区新增孵化载体34个,超额完成30个的目标;新增物理空间148.04万平方米,离150万平方米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未来五年,余杭创新发展的思路更为明晰。余杭要争取孵化载体达到200个以上,物理空间达到1000万方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高端研发机构达到500家以上。

● 疏解道路交通、加速环境提升、完善民生配套……余杭“靓城新景入眼来”


● 孩子可以上哪所学校?最新入学政策如何?教你一键查找!


● 同心抗“疫”!余杭疫情防控中暖心的人和事⑰


来源/区委组织部


编辑/付腾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