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荔湾区税务筹划机构(全国税务筹划机构排名)

夜晚的沙面岛秋风微凉,将南街夜市扑鼻的香气吹向四面八方。街灯亮了,温柔的光投射在沙面大街的现代艺术雕塑上,岛上宛若一间开放的城市夜间博物馆。经历一场微改造后,如今的沙面愈夜愈美丽,江边的杂草地不见了,蒸腾的烟火气和沸腾的人气,留住了老城的味道与温度。


开进敬梓里的青年创业社区


宝源路龙藏公馆,改造后的酒店内部环境


小店林立的宝源路


改造中的珠江钢琴创梦园


敬梓里文创社区


走进去却是另一片天地。温柔的灯光投在粉刷一新的墙壁上,为老屋撒上一片暖意。随处可见的艺术家画作装点着整幢房屋,虽无华丽的装修,却是一派古朴的时尚气息。在成为敬梓里文创社区之前,这里曾住着23户人家,平均居住面积约15平方米。“通过微改造,我们将这里变成一个集咖啡、插画、零售、手工为一体的文创社区。目前,已引入8家商铺入驻营业。”敬梓里文创社区主理人冯正敏介绍,通过打造设计师工作室,敬梓里社区将展示与经营功能相融合,充分发挥老屋在空间上的聚集效应。


如今,整一条敬梓里已初现规模,咖啡屋、创客空间纷纷开进了老房子里,为了与街坊邻里更多互动,冯正敏团队在微改造中打通了非承重墙,营造出更多活动空间,还在老屋里设计了小型影院。“敬梓里是个社区大家庭,欢迎街坊们来串门,我们正在与附近写字楼筹划联合举办圣诞活动。”冯正敏说。


在荔湾,人们在老街中常会转角遇惊喜,改造后的社区犹如星星之火,既点亮了老街区的市井画像,也调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改造的潮流中。“以完全商业模式运作的历史文化街区很难大批复制,今后,自主改造将是城市更新的趋势,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局面。”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说。


另一条老街代表是有着“西关三宝”之一美誉的宝源路。如今,这里依旧保留着自带天井的独栋庭院,依稀可辨“72家房客”的居住格局。由于地处西关永庆坊旅游景区,近年来,宝源路也成了投资者眼中的“宝地”。经过自主改造,曾经生活气息浓厚的居住区,渐渐成为小店鳞次栉比的商业旺地:理发店、西餐厅、面包房、青年旅舍等间隔分布在沿街的老房子里,个性化的装饰风格彰显出广府文化的多元、包容。


走进宝源路81号龙藏公馆,21间充满西关特色的客房,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感受到浓郁的在地文化。运营方负责人表示,该幢房屋几经易手,曾被改造过三次。“龙藏公馆极具文化底蕴,这样的房子应该交给了解在地文化的人经营,让文化价值在市场中充分体现,绝不能像管理一般连锁酒店那样。”龙藏公馆运营负责人认为,来这里开店的人看中的是特色鲜明的西关IP。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宝源路人流量呈自东向西递减之势。以逢源路为界,宝源路东侧受长寿路地铁辐射,人流较多,商铺也开得更为密集;西侧则因靠近居住区,且环境仍待整治,并未有太多商家入驻,只剩下几家古董仓库和物流公司。宝源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宝源路西侧也曾在产业导入方面做过努力,但终因区位与人流量的原因,致使入驻者寥寥。


事实上,敬梓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位置不显眼,便有商家在靠近中山七路的地方加装霓虹灯指示牌。尽管如此,多数社区改造采用微改造形式,对建筑外观改动并不显眼,若要增加人气更需依靠商家的聚集效应,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此外,不同街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如泮塘拥有公园景致,永庆坊有丰富的粤剧文化底蕴,每条老街的改造都是量体裁衣。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谦认为,个性化改造恰恰是老街的活力所在,通过集思广益,由设计方、运营方、原著居民、政府部门共同缔造,让老街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郭谦表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不单体现在资金方面,更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