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2002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2021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的申请)

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便盛行太阳崇拜,太阳崇拜是中国祭天文化的核心部分。《文献通考》 中记载:“次朝日则张大次小次没重帟重案,大圭执镇圭缫籍,五采五就以朝日。天子无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开龙出龙降拜日于东门之外。返祀方明礼于南门外,礼月于四渎。大司月奏黄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孟冬天子乃祈来年于大宗 ”屈原在《离骚》 中也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在《 神怪大典》 中,这种对日的祭祀和崇拜,被编入大明之神部。因此,本文称其为对大明之神的崇拜。





对于太阳的崇拜,早已有之。根据《 史记》的记载,追其源头是神农氏。神农部落以农业为主,注重太阳崇拜崇拜,亦在情理之中。帝喾高辛氏也曾设丘祭日。“帝喾高辛氏设丘兆以祀日……帝喾高辛氏历日月而迎送之……帝喾以日至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日月星辰”。到了周朝,祭祀日月星辰的礼仪更加繁琐。


周制以柴祀日月星辰。日坛曰王宫.月坛曰夜明。牲幤俱色赤,乐与祭五帝乐同。神之玉以珪壁。王搢大珪,执镇珪,缫籍五采五就以朝日。王服元冕所以赏质。自朝至暮,行祭之礼。先以牲幤于柴上,以燔之,升烟于天,以同五帝之仪。凡祭日月,岁有四焉。迎气之时,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郊,一也。二分,祭日月,二也。祭义云: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三也。月令十月,祭天宗合祭日月,四也。观礼拜日于东门之外,观日于南门外,礼月于北门外。


经过春秋战国及秦朝的思想酝酿, 汉代人的主干思想是阴阳五行。政权的更迭,也说成是“赤帝子靳白帝子”,解释焉五行的相生相克,运动与转化的必然。五行的说法是广泛应用的,“有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露、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以至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汉代人们的思想虽以五行为主,但五行与多神崇拜并不冲突,其实是同一个系统。反而为日月星辰、山川风雷等崇拜丰富了内涵,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解释。



汉代白、黑、青、黄、赤五帝中,“赤、白最尊贵之也”,而赤帝掌管夏天,“龙精初见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惟此夏德德恢台,雨龙在御炎精来。火景方中南讹至,靡草云黄含桃实”这便与火德、太阳也有密切的关系, 以赤为尊,客观上也促进了对太阳的崇拜。


汉高祖曾下诏,“吾甚重祠而敬祭”,对上帝及山川诸神十分重视。对于太阳,也曾设祠祭祀,并安置巫术人员进行管理。



高祖六年长安置晋巫祠束君。按《 史记》 《 汉书》 高祖本纪俱不载。按《 汉书·郊祀志》,高祖六年长安置祠祀宫,女巫、晋巫祠束君。以岁时祠宫中。(注师古曰:“束君,日也。”)


可见,汉高祖并没有亲自朝日。而汉武帝在“元鼎五年亲郊泰畤朝日”,并且记载于《汉书·五帝本纪》之中,而《汉书·郊祀志》也记载,“武帝祭日以牛”。对于汉武帝朝日,还有更详细的介绍:


汉武帝立,二十八年始。郊太一朝日夕月,改周法。其后常以郊泰畤质明出行,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即为郊日月,又不在束西郊。遂朝夕常于殿下束面拜日,群公无四朝之事。



后汉时期,,依旧延续了对太阳的崇拜,“建武二年初,立日位于围坛中营”,并且同武帝时期一样用牛来祭祀。将日月之位列于中央,周围建立四个通道,汉代的许多祭祀场所、坟墓都采用了这样的构建形式,文献记载如下:


按《 后汉书·世祖本纪》 不载,按《 祭祀志》 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围坛,有四通道以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在日东,月在西,别位不在。郡神列,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日月北斗共用牛一头,日月北斗无陛。



由于科学技术力量的制约,古人不知道太阳为何物,也不知太阳究竟在什么位置。因此,有许多传说和遐想。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荠。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



可见,先秦时代的人们认为太阳出于山中,或是树木之上。到了汉代,宣帝在东莱郡建成山日祠。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宣帝祠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京师近县鄂,则有日月祠。按《地理志》,东莱郡有成山日祠。


根据颜师古的注释,在东莱郡建立日月祠的原因是“齐地纪云:古有日月出见于东莱”。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说的理解和侧重点也不一样。正是如此,古史才层累的造成,传说和神话才一代代被诠释和丰满,流传至今。


简单描述了官方的祭日行为之后。下面,将介绍一下民间对大明之神的崇拜情况。民间祭祀百神的主要场所是社,人们在社中集会、祈福、盟誓。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对于太阳神的称谓也不同。伏羲太皞、神农炎帝、东皇太一等都可以理解为太阳神、火神。除拜神之外,还有单纯的祭日行为。汉代的画像砖、坟墓、铜镜等都对太阳崇拜有所体现。



仅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铜镜切入,分析一下以铜镜为载体的太阳崇拜。据考古证据,目前最早的铜镜可以追溯到齐家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流行,战国中期种类繁多,纹饰也有所变化。汉朝鼎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衰。到了隋唐繁荣发展,纹饰融入西域等其他地区艺术特色,大放异彩。五代、十国、宋、金元时期铜镜发展进入衰落阶段。


汉代中国的铜镜发展繁荣鼎盛,虽然王莽时期,铜镜的花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最为流行的仍是日光镜和昭明镜。其中,日光镜可分为日光连弧纹镜和日光重圈镜,昭明镜可分为昭明连弧纹镜和昭明重圈镜。可见,铜镜与光、日紧密相连。日光镜和昭明镜,大都可以迎日透背文,将其文饰图案映射出来,因此,古人又称其为“透光镜”。



经考古发掘及专家的整理,汉代的铜镜可分为十五类。草叶纹镜类是其中之一,发现的铭文较多。粗略统计有二十余组,其中十组与日有关。据统计,在六十多面草叶铭文镜中,以第一组铭文居多。


1.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2.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3. 见日之光,长乐未央4.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服者君卿5. 见日之光,天下大阳6. 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所言必当7. 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所言必当8. 日有熹,宜酒食,长贵富,乐无事9. 长富贵,{乐}无事,日有熹,常得所喜,宜酒食10.天下大明……


从这些铭文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太阳可以带来吉祥和安定。见到灿烂的阳光,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祥和美好。太阳在人们心中被赋予神奇的力量,“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有日光庇佑,在政治上,“服者君卿”;在经济上,生活富足,“宜酒食,长富贵”;甚至在爱情上,也期望感情与日光共长久,希望对方对自己“长毋相忘”。太阳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还可能与中国巫术中的神鬼理论相同,有太阳的地方阳气重,阴气灭,所以太阳在人的心目中是正义、自信的源泉。



再看日光连弧纹镜的情况,日光连弧纹镜是汉镜中出土数量最多,流行范围最广的铜镜之一。铭文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第二组:见日之光,长不相忘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


见日之光,长夫毋忘


据统计,《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介绍的的六十三面铜镜中,第一组铭文占了四十八面,第二组第一项有六面。可见人们认为太阳足以影响天下,总是寄托于阳光美好的愿望。


至于昭明连弧纹镜,其铭文根据镜面的大小而定。有时候省字,有时候又加字。总体看来,铭文应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兮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至于日光重圈镜和昭明重圈镜,其铭文也大多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天下大阳”。


此外,西汉晚期也流行日有熹连弧纹镜。其直径大于日光连弧纹镜和昭明连弧纹镜。铭文为“日有熹,月有富,乐毋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贾市程(利)万物”。这句铭文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普通民众的生活理想可见一斑。





同世界上各地的许多民族一样,中国古代也有对太阳的崇拜。它兴盛于上古时期,“这种信仰显然是人类最古文化的主要部分。这种信仰必然是最古时代的黎明,在个别的民族彼此还没有分开之前,就已根深蒂固的生长在这文化中了”。到了汉代,仍然有其思想的遗留。皇帝祭日,百姓敬日,人们对太阳仍有一套完整的祭拜体系。


参考书目:


【唐】杜佑,1984,《通典》,北京:中华书局。


【宋】马端临,1935《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


【清】蒋廷锡,1991,《神怪大典》(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袁珂校注,1980,《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孔祥星 刘一曼,1984,《中国古代铜镜》,北京:文物出版社。


许长志,1990,《中国文化艺术之最》,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黎家勇 麦桂演,1994,《中国秦汉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岳庆平 尚琤,1994,《中国秦汉艺术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岳庆平,1994,《中国秦汉习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顾颉刚,1998,《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烈,2000,《中国祭天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彭卫 杨振红,2002,《中国风俗通史 秦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2003,《文物中国史·秦汉时代》,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徐杰顺,,2004,《汉族风俗史 第二卷》,上海:学林出版社。


吕思勉,2005,《秦汉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柏中,2005,《神灵世界秩序的构建与仪式的象征——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2009,《文物秦汉史》,北京:中华书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