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动天下的《史记》出自司马迁之手,自问世以来,后人争相传阅以来,各个朝代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和赞誉。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不朽名言。
郑振铎称《史记》为历史时代的百科全书。
而所有的赞誉,《史记》也是当之无愧的。
但在司马迁的生命当中,生活当中,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纪念与感谢的,就是他的夫人柳倩娘,正是因为有了她,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史记》。
在全书的构思中,柳夫人参与了意见。在司马迁被处死后,冒险辗转保存书稿,也多亏了柳夫人的胆色与辛劳。
先来介绍人物背景与时间,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人,距今两千一百六十多年。
司马迁的妻子,姓柳名倩娘,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父亲柳振庭是一位诗书画都极好的读书人。
柳倩娘貌若天仙颇有才学,在父亲的影响下,五岁时随父亲学画,爱在墙上画小动物,十岁时就画山水人物、花卉鸟木,在乡里被夸为小画家。十五岁通读《六经》,翻读《庄子》、《离骚》等名著。
柳倩娘十五岁时随母亲赴长安看望外祖父李广,在外祖父家邂逅了一位才华横溢、温文尔雅的青年才俊,表兄李陵告诉她那是司马迁,是他的至交好友。
在还没有与司马迁见面之前,柳倩娘便已读过司马迁的文章,深深为他的才学折服。如今见得真容,更是芳心暗许。
谁料,才貌双全的柳倩娘却被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看上,意欲纳为自己的小妾。
柳倩娘宁死不从,后为躲避李广利逼婚,在表兄李陵的帮助下暂躲在太史府司马迁处,从此与饱学多才的司马迁相知相识,两情相悦,结下好姻缘,但是李广利却与李陵、司马迁结下冤仇。
此后柳倩娘自告奋勇,随同司马迁走访名山大川和历史名胜,先后到江淮、庐山、九凝山、长沙等地,边走访边收集史料,还为史料制图而风餐露宿,帮助司马迁为撰写《史记》积累了详实而有价值的史料。
他们结婚后,在司马迁整理父亲和壮游长江南北,出使西南及扈驾遍游全国所得的史料时,柳倩娘不仅操持家中一切事务,更帮其落实考证资料。
天汉二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武帝发兵讨伐匈奴,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大军,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不得不诈降敌人。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
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灭了李陵家族,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
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后来他想到,如果就这样死了,毫无价值。
他想起了父亲叮嘱要完成《史记》的遗愿。
想起了妻子倩娘陪自己走访历史名胜、风餐露宿的情景。
想起了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所受的屈辱而取得骄人的成果。
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吗?
最终,他选择了用"腐刑"赎身死。
他要完成《史记》。
从此,他集中精力著书,妻子倩娘精心照料,十年如一日。
终于书成身死。随后,柳倩娘为了保存《史记》,与子女离开京师,返回司马迁的故乡韩城。
她并遁入空门,带着《史记》正本,藏匿于尼姑庵中,隐姓埋名且受尽苦难,一直等待《史记》有出头之日时。
多年以后,她见时机成熟,让外孙杨恽将他的皇皇巨著《史记》献给汉宣帝,从此天下人都能共读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心愿,柳倩娘终于达成了。
尽管正统历史文献没有留下柳倩娘的名字,但她作为司马迁的妻子,她为丈夫著《史记》并使其流传后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人们会永远记得她,永远怀念她。
来源:少梁御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