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电脑重装个税申报系统数据包(个税系统重装后数据如何恢复)







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落入他人之手,被用以牟利。面对如此精准的“定制服务”,有人感叹互联网的奇妙,有人则惴惴不安:电话那头的是谁?我的信息为什么被陌生人了解得一清二楚?


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落入他人之恢复手,被用以牟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一出生,家里的电话就会被月嫂公司、胎毛笔作坊打爆;手里缺钱,小贷公司就赶着送来“及时雨”;准备深造,培训信息简直要把手机刷屏;长期炒股的,八成会被拉入各种荐股群……


面对如此精准的“定制服务”,有人感叹互联网的奇妙,有人则惴惴不安:电话那头的是谁?我的信息为什么被陌生人了解得一清二楚?




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成都的李先生最近刚拿到新房钥匙,没想到装修公司和建材市场经营户的推销电话就随之而来,一天少的时候数个电话,多的时候10多个。一开始李先生还有耐心听对方的推介,可是类似电话不断打来,他渐渐不耐烦了。


“后来我一听是这类电话,就说我没买房子。可是对方能准确说出我所买房子的楼盘名称和房号,这是怎么回事?”李先生大惑不解。每天被这类电话骚扰,李先生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上海的小江最近也有点烦恼,他在填写个税申报时,突然发现自己“被就业”了。


当他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注册时,发现自己的任职信息中,出后现了一家并非自己当前受雇公司的信息。这家他已经“任职”了8个月的公司,远在外省,他完全没听说过,与之也没有过任何交集。


这并不是个例。在微博的“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话题下,很多网恢复友表示也遇到了类似问题。有人甚至在申报时发现自己已经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其他企业的法人。


当前,有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包盗用,然后成为某些公司的“隐形雇员”。这些公司依靠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以此来进行偷税。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不久前的另一则资讯,让很多人感到心惊个税。在大名鼎鼎的“暗网”上,60万个账号的12306旅客信息被出售,涉及410万名旅客的信息,如何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登录账号密码等内容,并且卖方还免费公开了部分账号,供买方验证。这个数据包的价格,仅为20美元。







网络时代下,每个人的信息都在“裸奔”。


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超过12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而人为倒卖信息、PC电脑病毒感染、网站漏如何洞、手机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


如此全面、精准的个人信息究竟从何而来?


来自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一份专项调查显示,保险、理财和房产中介成为个人信息滥用的重灾区。同时,商家在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中普遍存在不正当、不必要与不规范等问题,经营者通常不向消费者明示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电脑围。更有数据显示,93%的消费者曾经被要求提供与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黑色产业链


“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和倒卖到了十分猖獗的程度,已形成各种各样的网络个人信息倒卖产业链,对全体公民的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侯义斌如是说。


2017年6月,浙江宁波警方曾破获一起案件,“上游卖家”程某出售的公民信息高达1.2亿条之多。2018年,360公司还配合深圳警方进行了通信网络治理专项打击,向深圳警方提供了10万余个被标记超过500次的骚扰电话线索。今年3月,甘肃警方接到多起针对老人的电话诈骗,诈骗分子掌握大量老年用户的真实信息,目标明确地展开骗局且成功率极高……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此前据新华社报道称,在网上只需要花费700元钱,就能买到同事的个人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的地步。业内人士反馈,这条产业链里所有的流程基本上都是过了好几手,数据之庞大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仅2018年下半年,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总体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贩卖个人信息已然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个人信息遭泄露


元凶是“内鬼”


一家保险领域的创业公司员工透露,创业初期,为了扩充业务,公司就从其他渠道购买到了几十万条用户信息,其中包括用户的车牌号码、手机号等相关信息。


根据警方日前通报,在网络上售卖60万个12306账号的数据贩子,就是北京某科技公司的职员。旅客账号以及密码信息主要是其通过网申报上购买获得的,而乘客姓名和身份证号数据,则来自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


去年11月,某大型连锁酒店被曝出泄露大量住客个人信息。同年12月,网络上再次传来爆料,多达3160万条的陌陌用户数据正被销售,其中包含手机号和账号密码等。







广东警方摧毁多个重大盗窃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在近几年,源于企业‘内鬼’的数据泄露比例,正在逐渐增多。”一位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士表示。有媒体曾报道称,目前已有的80%的数据泄露都是企业内部员工所为。“黑客”攻击不过是数据泄露来源的冰山一角。


而在几乎所有用户资金和核心隐私数据比较集中的领域,无论是金融保险、工商、文娱、电信运营,还是医疗、外卖、酒店等行业,在数据最数据下层的生产环节,网络黑产的数据“搬运工”们无处不在。


2018年个税底,央视曝光了一起数据泄露事件,包含了50亿条公民数据信息被泄露,其中有不少来自京东。而据警方通报,嫌犯就是京东网络安全部的内部网络工程师,其与盗卖个人信息的团队包相互勾结,监守自盗。


2019年2月,福州市破获一起苹果“内鬼”售卖个人信息案件,共抓获了32名苹果国内分公司和外包公司的前员工。


360网络安全响应中心高级安全分析师韩昊晟表示,多数用户为了方便,往往使用“一套密码走天下”,这也电脑为黑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打防并举:


合力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墙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下硬功夫、出实招,努力筑牢公民个人信息防护墙。


在制度建设方面,从刑法修正案(七)增设“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到刑法修正案(九)将上述两项罪名合并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再到“两高”公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系统解释》,关于公民信息安全的司法保护正不断完善。


此外,民法总则、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也有相关规定,相关案件的定罪量刑不断明确和细化,对犯罪分子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现有法律法规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它们多是末端惩处、事后追责性的规范,还需要强化源头治理的引导性规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表示,应通过专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监管体制以及信息占有者、公民个人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完善信息安全保护网的顶层设计。


据了解,基于形势发展需要,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计划。


在打击犯罪方面,“净网”行动持续深入。今年1月22日,公安部召开“净网2018”专项行动总结暨“净网2019”专项行动部署会,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继续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等突出网络违法犯重装罪。


在日常监管方面,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在为群众提供办证、办事服务时,要求务必核实关键信息,从源头遏制被冒用等信息安全隐患。金融系统还采取异常提醒、紧急止付等举措,保护用户免受损失。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明确禁止上述违规操作,并且做到“谁采集、谁负责”重装,要求信息采集必须事先获得用户知情和同意。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很大程度上落脚在隐私权保护上。在这一点上有着丰富司法经验的美国、欧盟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治理类型,而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韩国,相关司法实系统践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个申报人信息安全保护。


美国强调行业自律,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信息保护政策数据。主要包括三种自律模式:一是建议性的行业指引;二是网络隐私认证计划;三是技术保护模式。


欧盟通过提高“用户知情同意”的要求,新增被遗忘权、数据可携带权等手段,规定强化了数据主体的权利。同时为数据控制者增设了诸多义务,如数据泄露告知、任命数据保护官员(DPO)、进行隐私影响评估(DPIA)等。


韩国引入了个人信息影响评价制度和个人信息泄露通知及申告制,建立关于个人信息的国家认证资格证制度,并确立了个人信息团体诉讼制度,构筑了事前预防个人信后息泄露、事中保护和事后救济的完整体系。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19年3-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