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浙江工商局郑宇民退休(原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明)



这两年,鲁冠球的健康状况是浙商圈内晚辈关切的话题,甚至,百度搜索中一度出现了“鲁冠球看病”的词条。浙江这位生于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浙商群体中的“教父级”人物,他享有的这些关心,是人们对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敬重、敬畏和爱。



年轻的创业者津津乐道于他是商界“常青树”,想从他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经济大潮的洗礼,始终屹立不倒的蛛丝马迹中寻找成功的秘密;老员工们则喜欢回忆胡润第一次见他的情景,“有两个翻译,一个把他的萧山话翻译成普通话,一个把普通话再翻成英文”,关键点是后面的这句转折,“他上到那个富豪榜上,就没下来过了。”


没下来过,对于一个人,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有点阅历的人都明白,这有多难,更何况,是在商界。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马云在闭幕演讲上开场就说,“没有人会在台上(讲演的舞台)工商局站很久,所以要珍惜当下。”


1969年7月,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钱,登上创业舞台,那一刻开始,就没再下来。甚至,连中场休息都没有。三年前,身体稍有微恙,但仍在人前表示:万向跟生命一样重要,“退休没有时间表”。


记者随后打电话给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他刚刚从鲁家回来,心情沉痛。他说,鲁冠球守望浙江、放眼世界的浙商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


一代浙商鲁冠球辞世,我们含泪相送,却不说再见。


离世前圆梦:中国人自己的整车,投产


2017年1月22日,在杭州萧山区举行的万向集团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鲁冠球宣布对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博士奖励1900万元,以表彰他为推动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所做的贡献。


这是当时公司给个人颁发金额最高大奖,获奖的陈军,最初是在万向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一名博士,主要参与万向电动汽车项目。大多数人认为,这重奖或许是因为陈军帮助他原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家中,鲁冠球的“造车梦”是最漫长的48年。与国内所有民营造车企业不同,鲁冠球的“整车梦”的实现选择了一条踏实而渐进的路径。


1969年创业伊始,鲁冠球就说过:“很想做大事,但是实力不够,只能从小事做起。”此后他在多个场合说,这件大事就是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整车。



对鲁老的离去虽然早有准备,但消息乍听,仍有雷霆万钧之感。多年前采访过鲁冠球的本报记者说。一代浙商中,鲁冠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教父级的。


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在万向集团官网“创始人”一栏中,用了这样一句话概括鲁冠球。如果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勾勒的话,我们想到了这些节点和故事——


【15岁开端的商路】 第一次创业就倾家荡产


1945年,鲁冠球出生在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退休亲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5岁时,读初中的他被迫辍学,到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


3年后,鲁冠球因人员精简而被辞退。不想当农民的他回乡后,想尽一切办法要跳跃龙门。利用3年铁匠生活中对机械农具的兴趣和钻研,他筹集了3000元办了个米面加工厂,让乡民们不必再走七八里地到镇上磨米面。


那个年代不允许私办工厂,虽然他的米面加工厂没有挂牌,但后来还是被发现了。工厂要用电,这边刚接上,那边就被人掐掉。六年中加工厂换了七个地方,东躲西藏,但最终仍没有摆脱被取缔的命运。


被查处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家底——1150块钱盘点好后,连同账本、印章全部交给大队。为了还清欠款,还把祖父遗留下的三间旧房都卖掉。


第一次创业就让自己倾家荡产,父母的血汗钱也化为乌有,鲁冠球成了局长别人眼中的“败家子”,但不服输的他一直等待机会的再次出现。


【24岁东山再起】 “奋斗10年添个零”


1969年,鲁冠球筹集了4000元同六个农民开始做打铁匠,自办修车铺。尽管当时初出茅庐,但鲁冠球很早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奋斗十年添个零”:最初实现1天赚1万元,十年后变成1天赚10万元,再过十年变成1天赚100万元。


在那个铁桶般的计划经济年代,生产什么,购买什么,销售什么,都由国家下达指标,如果指标之外的物品流通便属“非法”。好在聪明的鲁冠球有过之前创业失败的经历,他吸取经验东钻西闯,找到了一条能够让农机厂活下来的缝隙———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比如饲料机上的榔头、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做什么。


之后的10年间,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8年,农机厂已有3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更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到这一年的秋天,他将宁围万向节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也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其间,除了管理工厂,他还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总之,只要是他认为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他都想尝试一下。


【大企业家的扩张】冲向更广阔的市场


鲁冠球本人并不把自己定义为浙商,在他的概念中,他是中国一代企业家。确实,无论是事业的版图,还是思维的版图,拥有浙商精神的鲁冠球,心中的领地是整个世界。


3万套万向节风光出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次出口美国,也是他征战世界和资本市场的探索。


1988年工商局,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股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完成了他在资本市场确权的第一步。


凭借良好的商业触觉和早年打浙江省下的根基。1992年后的万向已在跨国并购和金融领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呼之欲出……… “外面的世界有资源、外面的世界有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鲁冠球常说,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缺少,浙江人应该勇敢地走出去。


而他本人正是走出去的浙江企业的代表。


这也是浙商精神中最可贵的地方:敢为天下先。在别人以为愚公只能移山的时候,愚郑宇明公却出海了——海外建厂、跨国并购、打造有万向标志的金融全链条。


为什么他代表了一代浙商精神



鲁冠球关于自己的梦想有一句话,“我这一代造不了汽车,我儿子也要造”。欣慰的是,他在离去前圆了这个梦。


他说,“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做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


他说,“没有人会相信,60年代为了创业,我先后三次将祖父、父亲和我自郑宇明己的房产都变卖了,六年间搬了七次家。”


他说,“失败有规律,成原功没规律”,所以他郑宇民一直以来郑宇民都非常强调稳定。企业只有稳定了才能做想做的事。稳定也是多方面的,人员、产品要稳定,基础管理要跟上,形成游戏规则也很重要…


他说,资本市场建立在信誉之上,信誉建立在实力之上。


他说,有的人管100个人利润几个亿;有人管几个人利润就几个亿。


他说,“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浙江省路,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


他说,投资有三条禁忌,暴利行业不做 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 国家做的不做。


他说,两万多人的万向团队皆是接班人。


他说得其实不多,因为他更喜欢谋定而动,悄悄地干了再说。可是,今天,哪怕这不多的说语,我们也听不到了。


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步鑫生……绵延了半个世纪的一代浙商,渐渐告别舞台。


唏嘘之下余有庆幸——他们的企业还在,他们的精神还在,伏脉千里退休,不断不尽。


这精神是什么呢?是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创业之路吗?是持续创新、敏锐洞见、资源整合、敢闯敢冒、永不服输的企业家气质吗?


也是,也不是。


这精神于一代一代后辈创业者,是具象而个体的表征,是家国情怀的内核,是向上向善的动局长因;


这精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是深夜沮丧,晨起迷惘,垂泪于人生道既阻又长时,想起57年前的萧山少年,他家财散尽,倾家荡产,又咬起牙关卷土重来的激荡。


这精神是,人要有一个梦想,要坚定地实现它。


一代浙商鲁冠球,一路走浙江好,精神不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