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截图上的游戏币有2.66万,花了5000多元购买的。
市民任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少了5000多元。原来,任先生10岁的女费用儿用父亲的账号和身份信息,绑定了手游,购买了数千元的游戏币。
通过游戏服务平台查询,任先生的账号两个月内一共充值了6400多元。在任先生多次申诉交涉下,游戏服务公司表示只能退还2449元。
10岁儿童一时兴起充了5512元
6月1日,家住奉化的任先生使用支付宝购买东西时,发现支付宝奉化中的钱不见了,于是立即查看了支付宝的交易明细。仔细核对后,发现6月1日凌晨,他支付宝账户内的5500多元被分为多笔金额通过支付宝充值到了APP store里,并在同一款手机游戏里进行了消费。
可任先生平时不玩游戏。随后,任先生想到了女儿经常在玩游戏。果不其然,在任先生的询问下,女儿承认了她在手机上用任先生的账户登入了游戏,并用任先生的身份信息绑定游戏,通过支付宝购买了游戏币和道具。
原来,女儿热衷网易里的一款名为《第五人格》的角色对抗类游戏。5月31日晚上,任先生早早地休息了,将手机放在桌子上。要10岁的女儿便拿起手机玩游戏,一直玩到了6月1日凌晨。玩到兴头,想到了用充值来获得外观皮肤等更高级的游戏体验。用平时记下的支付宝支付密码,女儿一下子充了5512元到游戏中。
充值容易退款难 游戏平台自说自话
公司当天,任先生便通过游戏平台进行了申诉,联系了游戏客服。经多次申诉后,工作人员留下任先生的身份信息和他的游戏账号,称核对查明后将会电话告知任先生处理结果。
6月3日,经游戏平台找人经营公司反馈,任先生的账号在过去两个月里消费了6402元。其中,6月1日凌晨就消费了5512元,包括8笔648元购买游戏道具,1笔328元等。其中,任先生女儿购买1504费用元的游戏道具后,赠送给了网友。游戏经营公司表示,根据规定只能退款900元。
任先生表示,对这些消费支出他并不知情,希望游戏服务平台能酌情退还费用,并将该游戏账号永久注销。在任先生的多次交涉下,6月10日,该游戏公司工作人员回复任先生,要扣除1504元的道具奉化消费费用,然后退还剩下金额的30%,也就是退款1469元。
6月13日下午,游戏客服向任先生反多少馈,这笔费用可以退还4898元的公司50%。剩余金额需要任先生联注销系苹果平台退款。对于退款的依据,游戏平台客户并没有直接回复。
昨天,任先生联系了苹果后台客服,对此,苹果后台客服表示,是否可以退款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会在4天内回复。
对此,任先生表示,对游戏公司的几次退款依据改动表示不解,已通过12315向宁波、广州、杭州的消协进行了投诉备案。
消费远超孩子民事能力 充值属无效消费
针对此类事件,有网友提出建议,作为游戏运营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游戏实名制审查,控制未成年用户的充值、付费行为,并控制其游戏时间。同时,在游戏充值系要统中,应增加充值验证设置,比如指纹密码、手势多重验证设置。
浙江铭生律师事务所注销徐律师表示,10岁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消费金额较大又未经其监护人即父母同意或追认,这一消费行为应当属于无效,所以游戏公司应该视情况予以退还。
徐律师提醒:家长首先要管找人好自己的手机和电子产品,尤其是绑定了银行卡的设备,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如果孩子一定要使用手机、电子产品,最好在家长监督的状态下使用。
此外,相关网络游戏、网络支付软件等,账户、密码不能向孩子透露,最好避免“自动登录”“免密支付”的设置;多少建议采取指纹识别登录等方式,必须家长亲自操作才能使用,防止孩子误操作或直接登录玩游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