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上海一九四三有限公司(上海一九四三在线试听)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


《上海一九四三》被收录于周杰伦2001年发行的专辑《范特西》中,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以一位老兵遥想当年父母的故事为背景创作。


泛黄的春联、老街坊、小弄堂、老唱盘……方文山的歌词中尽是些温馨的老物件,不提战火,也不提往后的故事。


他在文字中没有刻意渲染悲伤,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直接的情绪,通过意象的堆叠营造可视场景:时光流转,从1943回到2001,萦绕在心头的是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伤”。


这,便是方文山歌词独特的魅力——诗意。



《上海一九三四》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诗意,余光中先生从当时众多流行歌曲词作中选出了《上海一九四三》,并收录进当时的读本中,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读到这样一篇诗似的歌词。


如果将《上海一九四三》的入选与“偶像崇拜”挂钩,着实冤枉了周杰伦,因为这首歌是以歌词单独作为韵文的形式被选入读本的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将焦点转移到作词人方文山的身上,看看他的作品为何诗意,为何美,又是为何能够开创“中国风”这一华语流行乐坛独树一帜的风格


颜色词烘托的诗画美


汉语有些词语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外,还带有某些直感性,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从而加深理解,产生强烈的共鸣。


颜色词就是其中之一。


颜色可以给人最强烈的刺激、最敏感的美,也就容易产生最富有感情的暗示、最有光彩的想象、最强烈深沉的情调,所以文字的着色像颜料的色彩一样会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感受。这里不妨以《发如雪》来说:


狼牙月,伊人憔悴


我举杯饮尽了风雪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发如雪》


歌词开头写“狼牙月”,月亮的颜色像狼牙那样抹上了一层米黄,朦朦胧胧,就此营造出伊人憔悴、相爱男女分离的淡淡忧伤的氛围,而“发如雪”则进一步加深了红颜白发的凄美,这份美好的爱情在回忆中像夜空皎洁的明月一样无暇与完美,令人永世无悔。


音韵和谐造就的音律美


方文山2007年3月到北京签售他的诗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其间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说道:“诗与词是不分家的,所以我觉得写词就是写诗。


中国的诗歌注重扬声音之长,追求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声韵美。他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押韵手法:豪放的,选 ang、ong、eng;婉约的,选ai、ei、i、u 。随情选韵,各得其宜。


依然以《发如雪》为例:轮番押“e”韵和“ei”韵,多用散句、长句,浅吟低唱,整首歌词流淌着淡淡的忧伤。


狼牙月,伊人憔悴


我举杯,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缘字诀


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发如雪》


清代文学评论家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这样谈论不同韵辙的作用:“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有声响……”


通俗点说,韵母开口度大的豪放,开口度小的婉约,方文山用来显得游刃有余。为了歌词音韵和谐,他还不惜调动词类活用、变换词序等手法。


汉语的词一般都有定类,通常不可误用。但是在诗歌中为了押韵,有时会有意识地把某一类词转为他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爱在西元前》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菊花台》


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


——《千里之外》


“永远”“灿烂”在句中都是形容词临时做名词用,刻下的是永远爱你的誓言,飘落的是菊的灿烂的容颜,活用使文字更加精炼;


“透明着尘埃”“诗化了悲哀”两句前后照应,形式整齐,音节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东风破》


句子的各个成分通常有固定的位置。而《东风破》中,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这两句将宾语“成熟”结局”分别提前到主语“我”前面,这是因为《东风破》整首歌词轮流押“ou”“o”韵,“错”“透”正是由于宾语提前而处于句子末尾,才能合辙押韵,如果循规蹈矩按常态结构句子成分,那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音节整齐匀称也能很好地体现音律美。


练铁砂掌,耍杨家枪


呼吸吐纳,心自在气沉丹田,手心开


日行千里,系沙袋


——《双节棍》


《双截棍》中也有不少音节整齐的短句,“仁者无敌”“风生水起”“飞檐走壁”“一身正气”等,一三对一三音步,四三对四三音步,或四四照应,节奏紧凑,铿锵有力,气势如虹。


典故、辞格增加意蕴美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古代文学故事或民间传说,后人在作品中化用,即为用典。


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菊花台》


此句歌词化用李白《月下独酌》第一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妙就妙在明明是孤独一人,偏以倒影与自己凑成一双,以双衬单,更显孤单,这是运用反衬手法的效果。



《红尘客栈》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恋你化身的蝶


——《发如雪》


这一句歌词化用了两个典故,先化用“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红楼梦》第九十回,此句出自宝玉之口,是向黛玉表白心迹之言,从此以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就成了男女之间信誓旦旦的代名词。


而后“只恋你化身的蝶”,令人联想到中国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传说。作者借古典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引起听者丰富的联想,丰富了歌词的内涵。


关于周杰伦、方文山与文化


2019年,方文山参加由哈佛费正清中心主办的华语乐坛40年座谈会,作为职业作词人,他深度解析了自己创作的方法、观念,在讲到韵脚时,他还提到了这样一个趣事:


“我作词的时候常常把一首词当作电影去经营,根据脚本收集资料。你们可能不知道《青花瓷》原来叫《青铜器》。后来考虑了一下,周同学开演唱会就会变成说:下一首,青铜器。蛮好笑的就换了。”


“当初我写好《青花瓷》的时候,唱片公司的人并不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原因,原来他们是将“青花瓷”听成了“青蛙池”,以为只是用青蛙一跳一跳的样子,象征爱情的每个阶段而已。”



△周杰伦与方文山


方文山与周杰伦有一个共同好友——吴宗宪,也就是在吴宗宪的公司里,他们相识,最后成为华语乐坛的传奇搭档,更是生活上的挚友。他们彼此以“方老师”和“周同学”互相称呼,有着同样的发色、衣着、对音乐的见解……


“我没有考上大学,方文山也只念过小学。”周杰伦在2013年北大的演讲中这样说。他的演讲主题是“不平凡”。而在几年前,方文山也造访过北大校园,他演讲的主题是“平凡”。



△方文山


总之,文化不等于知识,将所学转化为文化积淀并且运用在生活领域才是它们应该拥有的归宿。无论流行音乐还是其他热门元素,大多与社会文化环境脱不了干系,正如方文山所说:


“音乐跟民族气质有关。北方比较盛行摇滚乐,比如像北欧这样的国家,冬天漫长无趣,生活也比较艰辛,需要摇滚乐。而摇滚乐不太容易在南洋存活,因为南洋物产比较丰富,生活容易些,人就比较慵懒,音乐也是一样。流行什么样的音乐跟人们的居住地区有关。”


音乐如此,其他事物亦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