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动战争,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


站在战场正中央的,是美国、中国这两个世界级大国。虽然这两个国家没有直接参与俄乌冲突,却主动、或被迫卷入这场“金融战争”,成为主角。


正因为如此,当前这场金融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已经远超于俄乌冲突本身。




金融战争震动全球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集团的军事冲突,很快演化为金融、资本的冲突。


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项金融制裁,主要内容有两项:


一是将俄罗斯大型银行移出SWIFT系统,从而限制俄罗斯企业获得美元及使用美元交易的能力,最终达到将俄罗斯排除在世界贸易市场之外的目的;


二则是冻结俄罗斯央行使用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因为俄罗斯央行持有的600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中,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存放在外国证券或国外银行中,冻结举措已经直接影响到俄罗斯近40%的外汇储备;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这两项制裁举措,致使在俄罗斯的外资恐慌性出逃,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严重的威胁。


在货币领域,俄罗斯主权货币卢布,在俄乌战争后的一周内贬值40%;


俄政府强制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稳定卢布币值


而在股票市场,俄罗斯上市企业也已经跌到几乎只剩下“残渣”。


例如俄乌冲突仅一周后,俄罗斯最大银行——联邦储蓄银行,市值下跌99.72%,换言之已经几乎“跌没了”。


欧美在其他方面的制裁还包括:


在高科技产品领域,限制俄罗斯主要高科技产品如半导体、航空航天、计算机等产品进口;


在能源领域,欧盟表示将在2022年年底前,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3,并在2030年之前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化石燃料,同时俄罗斯向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北溪-2号”也被叫停。


如此一连串的金融制裁,让俄罗斯难以招架。


可以说,除了俄罗斯能源产业之外,欧美已经完全断绝了俄罗斯其他产业,获得外部资金的能力。


而这也让世界第一次领略到,现代金融战争的威力。




静悄悄的金融战争


然而就在一大批人觉得,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会间接减轻对中国的压力时。美国却在静悄悄地,对中国进行着另一场金融战争。


去年3月,美国通过《外国控股公司问责法》,强制要求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向美国政府上交敏感信息。


如果抵制上交,中国企业则会被美国政府强制退市,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此法案威力巨大,推出前后的15个月内,中国在美上市股票下跌了近10万亿人民币市值。


而就在今年3月、俄乌战争激烈之时,美国政府又将5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列入有退市风险的清单。


此招一出,国内外金融市场再度陷入震荡。


很多人疑惑:为何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之时,美国不顾及欧洲战事,却反过来加大对我们的金融威胁?


这是因为,战争开启后,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国际资本对政治风险正是敏感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美国对我们施加金融威胁,意图不过是“惩罚”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诱导在华外资恐慌性出逃。


不得不承认的是,美国的金融胁迫,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数据来看,3月份外资流出中国的规模,创下了历史之最。其中,内地股票市场流出外资450亿人民币,债券市场流出外资980亿人民币。


外资加速流出中国股票、债券市场


受外资出逃的影响,3月11日中概股陷入暴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超过10%,刷新了“次贷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3月14日创下最大单日跌幅11 %。一天后的3月15日,上证指数更是跌破3100点关口,单日下跌4.95%。


中国股市迎来的“至暗时刻”告诉我们,这绝非单纯的市场波动,而是大国间金融博弈的现实!




金融是科技发展的加速器


从长远来看,美国对华施加金融制裁,还有另一层意图——那就是隔绝中国高科技产业获取融资的途径,从而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打断中国的上升势头。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高科技产业,和现代金融业是“相辅相成”的。


高科技行业,如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由于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回报不确定等特点。


这类行业,不像房地产、钢铁,一笔钱砸下去,肯定能看到盖的楼房、出炉的钢材。有可能钱砸下去之后,什么水花都看不到。


因此,高科技企业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难度很大。


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因为有充裕的资金、完善的风险投资和利益共享机制,高科技企业才能获得资本持续“输血”,并顺利成长起来。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那也必然会孕育出顶级的科技企业。


看美国就知道了。


今天的美国有全球领先的科技实力,与其发达的金融市场脱不了干系。


例如我们熟知的美国微软、苹果等高科技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崛起的关键,正是得益于美国金融体系对科技产业的扶持。


美国金融市场与高科技企业相辅相成


而同为发达地区的日本、欧洲,则因为金融体系相对落后、金融资源缺乏,错过了上一波的互联网创新浪潮。


再拿今天红极一时的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来说。


在2010年上市以来的十年中,特斯拉累计融资11次,融资金额共计177亿美元。而仅2020年一年,特斯拉又从美国资本市场中,筹集了120亿美元的巨资。


可以说,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特斯拉都不会融到这么多的钱,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正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先进和庞大,才成就了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龙头特斯拉。


而美国也因此,站在了下一次科技浪潮的最前沿。


2021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世界首富——马斯克




我们的金融短板


而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制约我们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金融体系的落后。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并不缺乏科研资源。中国科研人员众多,每年产出国际专利技术6万多项,排名世界第一。


但由于受制于落后的金融市场,专利发明出来后、没人投资,转化为商品的专利仅占其中的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缺钱么?


其实也不缺。看看今天一线城市动辄“十万一平”的房价就知道。


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将资金和高科技相连接的桥梁。


现在绝大多数的钱,都掌握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手里,这些机构只喜欢把钱投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例如房地产。


所以建设一个先进的、能够吸引全球资本的金融市场,专门为中国的科技行业服务,就成为近几年我国的主要战略。


然而,这个战略美国也看在眼里。


恰逢此时,美国选择对中国发起“金融战”,其意图自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国人对我们的金融战手段,一是将中国高科技企业纳入“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元资本、乃至全西方的资本投资。


最开始,美国政府限制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


除了不让华为获得含有美国技术的零部件外,美国政府还设置“投资黑名单”,极力限制华为获得美国资本的投资。


而近几年来,随着美国对华金融制裁范围的扩大,“黑名单”里的企业已经从华为,扩大至半导体、新能源、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乃至生物医药领域。


第一批进入美国“投资黑名单”的中国企业


例如今年2月,美国财政部就首次将数家中国医药企业纳入“投资黑名单”。


众所周知,美国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一直是打着“涉军”、“国防安全”的幌子。


但中国医药企业和医药技术发展,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并且与美国的“国防安全”丝毫不沾边,却依然遭到了制裁。


只能说,美国如今已经丝毫不再掩饰,借金融制裁、打压任何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想法。


而进入3月份,美国人对我们的金融威胁进一步加大。


除了定点制裁中国企业之外,美国政府甚至动用政治手段,威胁、惩罚那些投资中国的第三国资本,试图将全球资本与中国金融市场隔绝起来。


其手段,不可谓不狠毒。




我们该怎么办?


外资流出、股市暴跌,中国高科技企业急需“输血”,我们该怎么办?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想了很多办法。


例如给高科技企业减税降费。从2018年起,国家就给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减免所得税费。


一般企业按照33%的税率征收,高科技企业只收15%,意图鼓励企业将更多的利润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


再例如,国家还亲自下场带头投资创新企业。


自2014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成立两期“国家大基金”,动用财政资金超过3500亿元,真金白银投资高科技企业,解决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难题。


然而,仅仅是政府行动是不够的。更何况,政府的财政资金非常宝贵,还要投入到教育、医疗等其他民生领域。


所以,发展出一个强大的本土金融市场,让社会资本和中国科技产业对接起来,就是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而金融市场想要发展,首先,就是要发展出一个发达的股票市场。


虽然今天,咱们的A股饱受股民批评,段子层出不穷。但需要肯定的是,中国股票市场诞生至今,确实解决了大量企业的融资难题。


例如,2004年中小板的诞生,让众多民营制造业企业融资难度降低;


2009年创业板诞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让中小创业型企业渡过难关;


而在2019年中美金融战的背景下,科创板的加速推出,更让一大批拥有核心实力的科技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从此它们不需要去美国、也能上市融资。


顶层设计的科创板,反制美国金融制裁的重要手段


其次,还要下决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大程度避免美元制裁对我们的冲击。


目前中国开发的跨境银行间交易系统(CIPS),被视为美元SWIFT体系最有力的挑战者,已经有103个国家和地区与CIPS产生了联系,这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而在俄乌战争背景下,独联体国家担心美国利用该体系实施无差别金融制裁,因此加速对人民币结算系统的使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无疑是一个契机。


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上升


第三,还要在金融领域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例如欧洲、日本、中东海湾国家等。分化美国盟友,增加美国联手盟友、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的难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盟。


虽然在众人看来,美国与欧盟之间关系亲密,然而也只是“表面兄弟”。


美国一直将欧盟,视作美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竞争者,并长期通过华尔街的霸权优势,挖走欧洲各国高端金融和科技人才。


而这一次,美国通过煽动俄乌冲突、促使欧洲资本流向美国,更让欧洲的金融业饱受其苦——而这正为我们拉拢欧洲,分化欧美提供了契机。


1926年,毛主席写作《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开篇中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在这一场金融领域的“战争”中,中国退无可退。只有团结朋友,打击敌人,才能赢得这一场国运之战。


~全文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