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汕头2022年税收政策(2019年小规模企业所得税税率)

11月21日上午,濠江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濠江区委书记彭聪恩出席会议,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黄鹏伟代表濠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过去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濠江区政府旗帜鲜明、方向坚定、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领导同志定点联系有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圆满汕头完成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近4年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濠江”步伐坚实,“再造一个新濠江”起势方兴,打造“粤东明珠”信心十足。







未来五年


濠江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小规模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省领导同志定点联系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115”工作思路,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粤东明珠





再造一个新濠江,濠江区政府将重点做到“八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咬定目标、压实责任、精准发力,力争做到“季季红”“全年红”“年年红”,确保到税收政策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强化经济监测 提升调节能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提高经济监测水平。精准把握新动能、新周期、新机会,在大项目、大产业上下功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鼓励对外贸易,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渠道的支持力度。




坚定企业信心 激发市场活力


落实助企纾困,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坚持放管结合,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平台经济的监管,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稳定发展。




抓好财政收支 发挥撬动效应


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强税源培植。抓好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用好用足债券资金,加快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等重点建设。




注重风险化解 提高应对水平


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财经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便捷高效、公平法治、合作共赢、活力迸发、安全通畅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动能激活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全面优化政务服务


深化赋权强区,科学放权强街。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创建省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在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企业所得税面探索更加灵活的创新举措。




全面改善市场环境


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以深汕深度协作为纽带,推进产业协同、要素对流、人才互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发挥广澳港、汕头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作用,争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4家、市场采购企业6家。




全面厚植创新沃土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2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55家,推动大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创建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建设。优化“引育留用管”全方位人才生态,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全面提升交通环境


加快构建“一港”(广澳港)“两站”(汕头南站、疏港铁路站)“三轨”(城小规模际轨道、疏港铁路、汕汕高铁)“四射”(闽浙射线、深广射线、广湛射线、梅赣射线)“六通道”(牛田洋快速通道、礐石大桥、汕头海湾隧道、海湾大桥、闽粤观光通道、汕南大道)立体交通格局。协同加快广澳港三期和疏港铁路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完成港口“两搬”工作。推动汕头海湾隧道按计划如期通车,2023年底前汕汕铁路、牛田洋快速通道(濠江段)、虎头山隧道及南延工程等项目全部建成通车。2022年建设达濠客运站,实现省内核心城市1小时、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小时通达。







(三)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头等工作”,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


围绕市委“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和区委“产业强区”的部署,牢牢把握实体经济主攻方向,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规划建设,完善控规全覆盖,加快42平方公里产业园区扩围提质,推进滨海临港产业片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等建设招商,新建一批现代主题产业园,加快构建“三区”(能源发展区、先进装备制造区、多元产业区)“三圈”(高铁经济圈、临港物流经济圈、三屿围综合配套经济圈)临港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前瞻布局精准拓链


围绕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做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首期4200亩的海上风电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推动重型装备码头落地,加快智慧电网建设,集聚技术研发、运维中心等上下游企业,探索“风电 储能”场景应用,打造海上风电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卫伦生物、固升医药、健信制药等为龙头,提升生物制品、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水平,大力拓展精准医疗、康养医疗、智慧健康等服务功能。




综合施策招商引资


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开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引进一批产值税收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力争五年新增落地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超600亿元。




靠前服务惠企助企


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化政企“直通车”机制,落实挂钩联系制,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培育梯队,力争五年新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限上企业50家以上。







(四)坚定不移推进“一江两岸”整治开发“一号工程”,加快建成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多规合一,严格规划管控,加快推进“一江两岸”整治开发“一号工程”,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建设多元相融、人城相宜的活力城区


加快“一江两岸”整治开发。围绕“1年打基础、3年成规模、5年见成效”目标,以茂洲中央商务组团为主中心、三屿围新兴产业组团和青洲临港经济组团为副中心,推进规划面积45.87平方公里的“一江两岸”整治开发“一号工程”,打造山、水、城、人、景、产相融共生的黄金水岸、潮人家园。


统筹优化新城布局。加快构建中信滨海新城、东湖新城、濠2019年江新城、汕头南商务滨海新城“四大新城”协同发展新格局。中信滨海新城加快商住配套,完善教育、医疗等功能布局,建设独具特色魅力的“一湾两岸”南岸滨海新城。东湖新城进一步优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发挥教育资源集聚优势,推进校地融合,建设粤东教育高地。濠江新城结合“一江两岸”2022年整治开发,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汕头南商务滨海新城加快高铁汕头南站和周边配套建设,促进站城一体化发展,打造高铁经济圈。




塑造生态和谐、绿色洁净的美丽空间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全区污水市政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治理率。建成配套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顺畅的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加快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税收政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打造配套齐全、服务优质的惠民家园


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164”路径,计划投入约50亿元,推进“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教育质量和品质提升、教育信息化2.0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学前教育补强”等六大工程,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加快金中南滨学校、区特殊教育学校等建设,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施健康濠江战略,以“1 7 N”区域紧密型医共体为基础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支持民营医院做大做强,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优质服务圈。大力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每千人口拥汕头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探索“旅游 ”融合发展模式,构税率建“一心”(濠江城市CBD税率发展中心)“两片”(南滨城市发展集中片、“一江两岸”城市发展集中片)、“六大旅游组团”(礐石山地休闲度假组团、河浦山地田园旅游组团、南山湾滨海与乡村田园组团、北山湾滨海休闲度假与居住组团、好望角旅游度假组团、达濠古城区休闲旅游组团)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五)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加快河玉围近4000亩盐碱地改造改种,打造全省美丽田园示范点。创建省级现代水产产业园,擦亮“达濠鱼丸”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招牌。加快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渔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1~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优化、创设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推动美丽城乡深度融合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争创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农村供水老旧管道更新改造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实施农村燃气“瓶改管”工作,完善天然气管网输配体系。持续打造“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串珠成链打造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带。




围绕农民2019年富裕富足,促进集体增收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驻镇帮镇扶村、万企兴万村,促进多方共赢。支持经济合作社跨社区抱团合作、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向市场化转变,到2022年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企业所得税到2024年农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基本达到15万元以上,到2026年培育产生一批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的示范村。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现农业从业人员按需培训全覆盖。







(六)坚定不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打造实至名归的全省基层治理样板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在平安建设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法规政策,建设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打造“双拥活动月”濠江品牌,加快创建双拥模范区。




全面筑牢公共安全保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校园、防溺水等全链条监管体系,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重拳根治交通乱象顽疾。加强应急队伍、物资体系建设,推动防灾减灾社区全覆盖。




全力维护社会平安和谐


建立“条块联动、重心下移”管理机制,健全社会风险研判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完善“雪亮工程”“数字城管”“互联网 智慧餐饮”等数据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用心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高质量推进“双百工程”。强化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精心打造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七)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加快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


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画好爱党爱国爱乡同心圆,把“侨”打造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点,在侨乡提质建设上“再造一个新濠江”。




强载体聚侨心 守护“侨”根脉


加快东湖、葛洲社区“最美侨村”示范建设,推动华侨开放公园、乡村侨驿站等建设。重视文化教育合作,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




优服务护侨益 为“侨”办实事


探索实施“侨管家”服务,开通24小时侨商侨企服务专线、微信群等便捷高效办事平台。完善依法护侨机制,强化华侨权益保障。研究推行村集体房产优待侨胞等举措,解决华侨返乡生活问题。




抓引领汇侨力 做强“侨”经济


紧抓汕头创建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契机,拓展新侨工作,争取更多产业回乡、资本回乡、人才回乡。









(八)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法治导向,坚持务实高效,坚持担当作为,坚持廉洁从政,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实现“再造一个新濠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