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金银之属谓之宝”: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之路

文|郭晔旻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银同黄金一样,以其自身价值贵重而又易于保存的特性,很早就作为货币在中东、地中海地区的文明中得到广泛使用。早在公元前6世纪,大名鼎鼎的大流士一世统一了波斯帝国各地芜杂的币制——在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

而在当时的东亚,却是另一番情景。先秦时代中国的货币种类繁杂(也有战国时期的银币出土)。一直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之后,才明确规定“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按理说,黄金体积小,价值大,不锈不烂,分割也不太困难,更适宜作货币。但其产量毕竟太少,价值高昂,主要用于赏赐、馈赠,而甚少流通。至于民间日用,则主要是铜钱。此后的两千年间,除了个别年代,铜币一直通行于世。其影响十分深远,以致今天江浙一带的老年人,仍然习惯把纸制的钞票,称为“铜钿”;而深受中华文化浸淫的越南,其货币名称“盾(đồng)”,实际也是来源于汉字“铜”。

秦半两,现藏上海博物馆

在嬴政眼里,白银与“珠玉龟贝锡”一样,归于“器饰宝藏”之列。于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白银用作货币的“美名”,就留给了百年之后与“秦皇”齐名的“汉武”。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采用了新的“白金”。白金的币面分三等: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方形的马币值五百钱、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所谓“白金”,实际上是银和锡的合金。银少锡多,作价虚高,自然会发生贬值。加上银贵锡贱,利欲熏心者更是私下铸造劣币牟利(“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这样一来,白金只用了一两年就废止了。从元鼎元年(前116)起,五铢(铜)钱已作为唯一的钱币,独步于大汉王朝的广阔疆域。

五铢钱铜色浑厚匀称,文字端庄俊秀,堪称一代名“币”。可是篡了汉家皇位的王莽却不以为然。此人极端迷信于所谓的“复古改制”,以为效仿先贤制定了新制度,天下自然会太平。他取国号叫“新”,把各地的地名更换得面目全非,就连原本好端端的币制也被弄得乱七八糟。始建国二年(10),王莽下令实行最为荒唐透顶的一次货币改制,即所谓“宝货”制。这真是世界货币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景:用金、银、铜、龟、贝五种实物作为币材,定出了六种二十八等不同的货币。其中的白银以每八两为一流,分二品,分别价值一千五百八十钱及一千钱。这一货币制度,突出地反映了王莽其人迂腐可笑。日后明清时期白银、铜钱并行,官方几次想规定一个固定比价,无不以碰壁告终。而王莽竟要维持六种货币间的固定比价,显然是根本办不到的。结果,随着短命“新朝”的覆灭,白银货币又一次退出市场,中国历史又回到了铜币主导的轨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