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黄光裕内幕交易赔偿案股民败诉(黄光裕案已申请提起再审)

据6月24日京法网事官博放出的消息,身陷囹圄12年的枭雄黄光裕,以短暂假释的形式提前8个月回到了公众视野。


在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国美股价应声大涨,中盘涨幅达20%。一只股票因为一个人的回归,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并不多见,足见在很多股东心中,黄光裕早已成了“国美”的代名词。


黄光裕的创业经历充满传奇,白手起家、江湖气质、桀骜不驯、中国首富都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他的横空出世,从某种意义上,满足了大众对草莽英雄的崇拜心理和对阶级跨越的渴望。


意气风发的黄光裕


01、阶级跨越有多难?

阶级跨越有多难?可以先从宏观数据入手。


202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经过40多年的卧薪尝胆,中国人终于拿到了通往发达国家的门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56美元到如今的10000美元,人均GDP增长64倍。


与此相对的是人均收入,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年收入不足1600美元,仅为人均GDP的六分之一。


1000块够在北上广做什么?连一间像样的出租屋都租不到,一场演唱会就能花个精光。


在深圳的三和人才市场,生活着一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群体。他们只打零工,不需要任何社保,没钱就上一天班,日薪不超过150,做一天玩三天。


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中,三和大神能靠1000出头的收入,“潇洒”的生存下去。


等待工作的“三和大神”


吃两块钱的“挂逼面”,喝1.5元的“大蓝水”,包10元一宿的网吧,买五毛钱一根的散烟。


这样居无定所,成本极低的生活,有的大神一过就是十几年。深圳一套房要800万,实现阶级跨越,变成深圳人,对他们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有位大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文化没文化,要钱没钱,进工厂太累了,回家种田嫌丢人,只能在三和混着。”


三和游走在城市的边缘,大神们进不了城市,回不去农村,被主流社会抛弃。


这便是中国社会的底色,所以黄光裕实现阶级跨越,从潮汕的一个“烂仔”翻身成为中国首富的传奇故事才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02、男怕入错行

黄光裕的成功始于家电。


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国内居民对家电的需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时,普通的城市居民如想购买一台彩电,需要托关系搞到足额的工业票,有钱也买不到家电是常态。


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暴利的家电行业。据前南德集团创始人牟其中透露,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进口家电所得。


“1984年,我揣着2000元来到北京,发现冰箱供不应求。国家为了提升国内产业水平,不让进口小型冷藏设备。我就跑到韩国定制了一批大型冷藏设备,回国后拆分组装,一年时间赚了1500万。”


上世纪80年代的1500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的15亿不止。


牟其中成功的一年后,潮汕的黄光裕正式出道,那年他刚刚16岁初中毕业,便下定决心不再读书,与哥哥一起学做生意。


改革开放初期的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黄光裕的家境很不好。他父亲结婚时,家里太穷拿不出彩礼,做了上门女婿,跟着老婆一家人过日子,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黄光裕小时候一直随母亲姓曾,直到小有成就后才按照潮汕人的习俗,认祖归宗,改成了父亲家的黄姓。


村民介绍说:“现在黄家是显赫了。想当年,他家在村里连分地的资格都没有。”


在农村,土地就是一切,黄家竟破落到不能分地,其家境比99%的农村人要差,可以说是社会底层中的底层。


绝望的生活把黄光裕逼出农村,在城市中,身无分文的他,硬是靠一股闯劲扎下了根。


当时的珠三角聚集了一大批家电初创企业,如今耳熟能详的美的、格力、格兰仕等均在此起家。黄光裕每天蹲在工厂门口,捡被废弃的残次品,带回家改装成新品,卖给附近的居民。


紧俏的家电


之后他又和哥哥北上闯荡,他们的家电在南方如果能卖500块到了北方至少翻一番。这样,黄光裕摸到了一条财路,促使他下定决心在北京发展。


短短5年功夫,1992年底,黄光裕已在北京拥有了七家门店、几十万现金和一辆夏利车,并创立了国美品牌。


到此为止,我们仍看不出黄光裕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只是上亿“倒爷”大军中比较成功的一位,把南边的货拿到北边卖而已。真正让黄光裕脱颖而出的是他对家电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对资本的利用。


20世纪90年代,家电产能出现过剩,市场从原先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国美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做出改变。


黄光裕利用在珠三角的人脉,迅速与一批家电企业达成了包销协议,抛开中间的层层代理商,国美直接从工厂拿货,压低成本,用低价征服市场。这种供应链整合创新,为90年代末家电卖场模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黄光裕“价格屠夫”的外号不胫而走,国美品牌响彻北京市场。但想要冲向全国,他还缺少一样重要的支持——资本。


1988年,深交所开市,渴望财富的中国人


03、女怕嫁错郎

1993年,黄光裕在北京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杜鹃。当时,急于扩张门店数量的黄光裕把事业的中心从卖货转到了“找钱”上,他没事就往各大银行跑,寻求贷款机会。


恰巧,杜鹃是中国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一名经理,两人接触多了,产生了感情。


可从出身上来看,两人并不般配。


黄光裕出身广东农村,初中学历。而杜鹃出身北京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是当时少有的大学生,在中国银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黄光裕虽然有钱,但文化不高,身上还带有些许“江湖气”。或许,吸引杜鹃的正是黄光裕的“江湖气”。3年后,两人登记结婚。


黄光裕入狱后,剃了短发的杜鹃


杜鹃给国美的腾飞送来了急需的资本。


资本犹如一个富二代,具有天然的“高冷性”,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女人,爱答不理,对于自己爱的女人,资本会拿出真金白银展开疯狂的追求,直到征服对方为止。问题是,如何让资本看上国美?


杜鹃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一边利用自己在中国银行的贷款从业经历帮助国美获得大批贷款,一边跑到香港,与各大资本接触,向他们描述国美光辉的未来,她一手把国美“打扮”成了资本舞会上最耀眼的“贵妇”,引得无数资本拜倒在石榴裙下。


按照香港的规矩,商场上,大家尊称杜鹃为“黄太太”。黄光裕知道后,有些不高兴对杜鹃说:“我看以后还是叫杜总好。”


夫妻齐心,合力断金。


2004年,两人结婚后8年,国美电器在香港风光上市,市值达800亿。黄光裕坐拥430亿资产,首次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


开一家火爆一家的国美电器


04、巅峰与谷底

2000年后,中国商界新闻关注的焦点是谁?自然是国美与苏宁的“美苏争霸”。


双方商业模式相同,都走上了家电大卖场的发展道路。为了攻占更多市场,双方展开了一场比拼开店速度的“军备竞赛”。


刚开始,黄光裕利用从股票市场带回的资本占尽了优势,先后收购了陈晓的永乐电器和张大中的大中电器,2006年,国美门店规模达800家,而苏宁仅有300多家,处于劣势。


黄光裕不无得意地放言:“收购苏宁是迟早的事情。”


但苏宁也不是吃素的,国美上市后不久,苏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国美利用的是大部分是香港资本,苏宁则吸收了大量大陆资本。双方的争斗的本质是港资和陆资之争。


黄光裕与王健林


苏宁张近东坚持不收购其他电器门店,走自营开店的模式。虽然短期内门店数量不及国美,但长期看,苏宁的自营模式更有利于供应链和服务上的管理,消费体验更好。


果不其然,国美收购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的后遗症很快凸显出来,内部的供应链管理无法协调,出现了价格混乱和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


2007年-2008年,国美对苏宁的优势非但没有扩大,反而下降了,2007年,苏宁开店数量已达800多家,离国美的1000家,近在咫尺。


喝上交杯酒的张近东、许家印


苏宁给的压力让黄光裕喘不过气来,为了筹集更多资金用于扩张门店,黄光裕耍起了金融手段。


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美与另一家上市公司在中关村达成了交换股权的协议,双方相互入股,这无疑是则利好消息。


在消息正式公布之前,黄光裕非法利用上百个他人账户疯狂购买中关村的股票,消息公布后,中关村股价大涨,黄光裕借此累计套利将近4个亿。


显然,黄光裕并不是首次涉及这种内幕交易,据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黄光裕便通过行贿等手段,阻挠调查工作开展。


2008年,东窗事发后,黄光裕锒铛入狱。


国美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05、江湖还在,盟主已换

2008年,黄光裕被捕时,国美年销售额1200亿,淘宝30亿,京东10亿。


2020年,黄光裕出狱。2019年,国美年销售额594亿,淘宝天猫5万亿,京东2万亿,连曾经的冤家苏宁都有3997亿。


新时代的零售巨头


12年的时间,零售江湖早已风云突变。


国美与阿里、京东、苏宁完全不处于一个数量级。曾经的武林盟主,如今可能只是江湖上的一个小门派,盟主之位早已被马云夺走。


客观的说,黄光裕的崛起充满着“江湖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宣判书中,他犯下了内幕交易罪、行贿罪、非法贷款罪等,每一个都游走在灰色地带。


就拿内幕交易罪来说,仅仅中关村一个股权交易的契机,他就鲸吞了4个亿的财富,原本这4个亿是应该分配给购买中关村股票的中小股民,而他选择揣入自己的腰包。


黄光裕把自己的财富积累成本分摊到全社会的财富中,我们在欣赏草莽英雄阶级跨越时,别忘了,他的行为伤害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股民。


如今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如同马云、任正非、雷军一样,在成就自己财富增长时,又带动社会发展的企业家。


马云用支付宝重建了社会诚信体系,任正非用5G技术提升了中国科技实力,雷军用小米手机征服了印度市场,让中国品牌名扬国际,赚取外汇。


黄光裕给中国商业发展留下的也许只有草莽英雄的故事,就如同梁山好汉一般,曾经轰轰烈烈,人走事了,留下一部《水浒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