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无疑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每提高一点,都会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尤其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低收入群体,更是关系到生存的大事。
另外,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更有可能对我们每个人的社会保障权益产生影响。因为很多地方的社会保障权益是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的。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这么多优点,它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那它会有什么弊端呢?
请各位读者先行思考,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解读,而是让读者朋友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事物最本质的底层逻辑。
先插一张图,开发一下你们的大脑。
好,直接来给出答案。
1.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2.也可能让低收入群体落实无休止的加班困境。
你想到了吗,如果你想到了,那你的思维逻辑又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想到,看到答案,你能构建起其中的逻辑关系吗?
首先,最低收入的提高,必然会导致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产品的价格上涨,销量降低。如果企业不想涨价,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裁员这就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另外,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是基本工资,而是包括各种福利以及加班工资在内的,企业主为了继续保持原有的竞争力,就会通过提高加班工资,降低基本工资的方式既符合政策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又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人可能会问,国家为什么不直接规定基本工资最低标准。因为毕竟这是为了保障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的生存的权利,如果规定基本工资最低标准,那有些躺平族可能真就躺平了,这也不符合我们发展经济的要求。
这期的例子很简单,希望对善于思考的你能有所启发。Do you get it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