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财务公司成本核算流程(了解企业成本核算项目以及成本核算流程)


文 | 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







企业最根本的财务目标是净资产利润率。


衍生出两个重要的方向是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


影响最终目标的财务三支柱是收入利润率、经营管理效率和财务杠杆。


业财融合需要在经营管理上从四个方面入手:员工 流程 客户 财务。


打穿组织壁垒,实现业财融合,可以融合制度和表单,将各类流程集成为系统,实现各类功能。


定策略、建组织、布人力和置系统,需要在顶层开展设计,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和战略调整而动态优化。





预算管理是将长期目标转化为具体年度的行动计划并匹配合适的资源,以保障目标能够分阶段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把预算管理称作”战略管理工具”。




本质上,预算管理还是目标管理,最终是需要通过相应的机制、措施,激发组织内的个体围绕企业共同目标推动自我管理和合作、协同。




预算管理是围绕整体财务目标进行的立体分解。




在整个价值链中,除了面向客户的创收以外,各个环节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成本和费用。




成本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头等大事。




成本决定利润和定价。




看到这句话,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我们在后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01


什么是成本




要把一个事情说清楚,还是要先统一语言。




关于成本的定义,五花八门,真正要是去分门别类的学习、分析,把成本的概念搞清楚,不是专业的人员,还是很有难度的。




只是概念就把人搞糊涂了。







一般定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5、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或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定义?




为什么成本的定义会这样绕口,文字如此让人难以理解?




成本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口径是什么,大家理解的成本一样吗???




那么看看下面这两种说法,是不是更让人挠头:




成本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成本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不解释,谁能看得懂?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看看成本到底为何物?




假设一家礼品店,需要纸包装盒,每天固定需要200个,原来是从外部采购,每个3元。




礼品店的服务员张三跟老板说,这个盒子我可以给你做,2元可以给你供货。只要您把这项工作包给我,您不用给我发工资了,就按每天给你提供的盒子跟我结算就行。




老板一听,眉开眼笑,每个盒子能够节省1元,这么好的事儿,立马同意。




服务员张三说,您在店里给我提供一个固定位置,再给我配一下桌椅,保证盒子比现在的质量更好。




老板和服务员张三达成协议,服务员马上就开干。




服务员张三从纸店买来了统一规格的纸壳,同纸店老板谈好了,长期采购,协议价格每张0.5元,一次先购买了400张,够用两天。另外买了贴纸等用来美化和装饰纸盒,一共500件;服务员张三又从文具城买了剪刀1把、胶水3瓶、丝带20卷(20米/卷)等物品。




服务员张三心灵手巧,手艺娴熟,剪切、粘贴和装饰都算上,平均每个纸盒制作需要2分钟。




问题来了,一个纸盒的成本是多少?




为了核算纸盒的成本,我们需要做好基础的统计:




1.直接材料:0.5元/张纸壳
2.辅材:胶水,一瓶胶水3元,够用一天,可以粘贴200个纸盒,平均每个纸盒的胶水成本是0.015元;贴纸每件0.1元,每个纸盒消耗两个,贴纸成本合计0.2元;丝带等,平均每段0.05元/1米。辅材合计:0.265元。


3.器材:剪刀,10元/把。如何分摊到每一个纸盒上?


4.人工:服务员张三承接了这个生意,老板不再给他发放工资,整个生意转到的钱都是他的。人工成本如何计算?




通常很多人的计算是,成本=纸壳400*0.5 贴纸0.1*500 胶水3*3 丝带20*1 剪刀10=289元




当天做出200个,从老板那里取得收入=200*2=400,利润=400-279=111元




会计专家说,这样算不对,剪刀可以使用很久,属于资产,不能全部计入费用,要分摊到每一个纸盒的成本中;人工没有计算,成本不完整;材料没有耗尽,不能全部计算成本。




于是,我们需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1.剪刀的成本如何分摊到每个纸盒中?




第一种算法是,假设剪刀可以用五天,五天就需要换一把新的剪刀了,那么每天的成本是2元。如果每天制做200个纸盒,每个纸盒应该承担的剪刀成本是0.01元。




有人反对,这不对,如果某一天服务员没有做到200个,只是做了100个纸盒,是不是每个纸盒分摊的剪刀成本就是0.02元?同样的一把剪刀,不同日期产量不同,分摊的剪刀成本就不同了,明显不合理,影响成本准确性。




于是有了第二种算法,假设剪刀可以加工1000个纸盒,每个纸盒应该承担的成本是0.01元。每天生产多少个纸盒,就按数量和每个纸盒的剪刀成本计算相应的成本,没生产就不分摊剪刀成本。




2.人工成本如何计算?




服务员张三说我自己做这个生意,不用雇人,没有人工成本。




财务专家说,不对,你给老板打工,老板会给你工资,你现在做了这个生意,老板不发你工资了,这叫机会成本,我们必须按照机会成本核算。




假设老板每天支付给服务员张三的工资是150元/天,按照财务专家的说法,成本=纸壳400*0.5 贴纸0.1*500 胶水3*3 丝带20*1 剪刀2 人工150=431




利润=400-431=-31,亏了。




会计专家说,不对,纸壳、胶水和丝带还没全用掉,成本不能全部计算进去,成本=纸壳200*0.5 贴纸0.1*2*200 胶水3*1 丝带10*1 剪刀2 150=305元。盈利95元。




每一个纸盒的成本=305/200=1.525元。




服务员张三心里欢喜,觉得这个生意可以扩大一下。




于是服务员张三继续跟老板谈,建议给顾客一个新鲜的体验,他可以设计出折叠的盒子,然后顾客可以自己自选贴纸,自己贴上,更个性。




老板犹豫了一下,觉得可以试试,不过要是效果不好,就还是由服务员张三统一做好。




服务员张三说,我把旁边蛋糕店的手提袋也包下来,然后我负责两边的指导,同时帮着两个店互相引流,让两个店的顾客都有新鲜的体验。




老板立刻拍板,这事儿可行。




服务员张三马上跑去跟蛋糕店的老板谈,一个提袋2元,一拍即合。




于是,服务员张三承接了礼品店200个纸盒和蛋糕店200个提袋的任务。




服务员张三设计好图纸,雇了两个学生帮忙剪贴,制作折叠纸盒和蛋糕提袋,每个提袋给学生手工费0.2元。




制作提袋耗用的材料与纸盒相同,服务员张三又买了剪刀等物品,配给两个学生。




于是成本发生了以下变化:




纸盒成本=纸壳200*0.5 贴纸0.1*2*200 胶水3*1 丝带10*1 剪刀2 学生手工费200*0.2 服务员管理费150/2=270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270/200=1.35元。




纸袋成本(假设与纸盒构成相同)=纸壳200*0.5 贴纸0.1*2*200 胶水3*1 丝带10*1 剪刀2 学生手工费200*0.2 服务员管理费150/2=270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270/200=1.35元。




利润=200*2*2-270*2=260元。




服务员张三干了几天之后,利润可观,想要继续扩大生产,想把整个街区的相关店铺的纸袋、纸盒的生意都接过来,每天至少有几千元的收入,于是在附近租了一个公寓,支付了6000元房租/月,招了4个员工月工资3000元/人,准备大张旗鼓开干。




刚开始4个员工,每天只能做1000个纸盒,服务员张三计算纸盒成本=纸壳1000*0.5 贴纸0.1*2*1000 胶水3*5 丝带10*5 剪刀10 员工人工费100*4 服务员管理费150 房租200=152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1525/1000=1.525元。




服务员张三带着两个学生每天还能做200个纸盒和200个提袋,原来管理两个店的供货,服务员张三的人工费可以平摊,现在把人工全部摊入到4个员工的成本里似乎不妥。




于是第三个问题来了,服务员张三从现场管理的员工,肩负起了管理的责任,服务员的人工费用如何分配?




会计专家说,你现在是管理者了,你的人工费是管理费用,不算成本,费用和成本是两个概念,在会计上,成本归属于产品,有特定对象,费用不是为特定产品对象发生的。




有没有你的参与,学生和员工做出来的纸盒和提袋成本都一样。




按照会计专家的说法,成本需要这么计算:




1.礼品店纸盒成本=纸壳200*0.5 贴纸0.1*2*200 胶水3*1 丝带10*1 剪刀2 学生手工费200*0.2=19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270/200=0.975元。




2.蛋糕店纸袋成本(假设与纸盒构成相同)=纸壳200*0.5 贴纸0.1*2*200 胶水3*1 丝带10*1 剪刀2 学生手工费200*0.2=19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270/200=0.975元。




3.手工作坊纸盒成本=纸壳1000*0.5 贴纸0.1*2*1000 胶水3*5 丝带10*5 剪刀10 员工人工费100*4 房租200=137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1375/1000=1.375元。




4.管理费用:服务员张三的人工费150元。




5.利润=收入(2*200*2 2*1000)-成本(195*2 1375)-管理费用150=885元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没有扩大规模时的成本,按照会计专家的说法,成本下降的原因能够解释清楚吗?




财务专家站出来说话了,这样算不对,服务员张三的人工费150元是基于原来服务员给礼品店老板打工的工资计算的,在他开始做纸盒的生意开始,他的人工费用就是150 260元了,他不扩大规模,就能够赚410元了。




到底按什么标准计算服务员的人工费用?这个问题能够讲清楚吗?




如果基本的计量标准都没有,是无法计算成本的。




尤其是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




有人会说,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有什么用,有总成本和总收入就能算出利润了,何必如此麻烦的计算。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故事的发展。




看到服务员的生意竟然如此红火,礼品店的另一个服务员李四跳了出来,跟老板谈,做一个纸盒1.5元,我给你做。




老板嘿嘿一笑,行啊,你们谁做的便宜就给谁做。




看到原来关系还不错的服务员李四竟然抢自己生意,张三怒火中烧,你1.5元,我1.4元,反正我最高的成本是1.375元,还有微利。




结果,李四也跟着降价,最终礼品店和蛋糕店的400个订单被李四抢走。




张三剩下的1000个订单/天,每天利润=收入(2*1000)-成本(1375)-管理费用150=475元




张三冷静下来思考,事情不能这样干,不然生意越做越难。




张三找了个专业设计师朋友,把自己的生意和现在的情况跟他聊了聊,并邀请设计师朋友帮自己进行产品改良,折纸更加精巧,并增加配饰样式,设计了几款更精美得纸盒和纸袋。




张三承诺,每一款产品给设计师0.2元/个的分成,按销售量定期兑现。




同时,张三把四个员工重新分工,每个员工负责不同的工序,从剪-折-粘贴-分等等几个环节把四人分开处理不同环节,效率大大提升,每天可以产出2000个。




张三要求四个员工,每天生产普通款纸盒纸袋1000个,生产新款纸盒纸袋1000个。




张三想要用普通款的纸盒纸袋跟李四打价格战,新款纸盒纸袋则用来维护高端用户,不但不能降价,还要提高价格。




两类产品应该如何定价?




定价决策离不开详细的成本测算。




假设原来的材料都没有变化。




1.手工作坊普通款纸盒成本=纸壳1000*0.5 贴纸0.1*2*1000 胶水3*5 丝带10*5 剪刀10 员工人工费100*4/2 房租200/2=107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1075/1000=1.075元。




2.手工作坊新款纸盒成本=纸壳1000*0.5 贴纸0.1*2*1000 胶水3*5 丝带10*5 剪刀10 员工人工费100*4/2 房租200/2 设计费0.2*1000=1275元。每一个纸盒的成本=1275/1000=1.275元。




张三直接将普通款纸盒定价为0.99元,新款定价2.68元,一举将李四击垮,同时新款也非常火爆,供不应求。




张三每天利润=收入(0.99*1000 2.68*1000)-成本(1075 1275)-费用150=1170元。




上面只是用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几个事情:




1.成本是管出来的,也是算出来的。成本需要定义,根据需要定义,就有相应的算法,算法按需要来。




用专业的话说呢,如果经营管理需要精准和详细的成本信息,就需要按照经营管理的需要设计成本核算体系。




上面的故事进一步发展的话,会增加设备、厂房,成本结构会进一步复杂;随着工序的增加和调整,会出现半成品、产成品,产品品类也会增多。这些都会导致成本核算的复杂度增加。




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考虑需求并充分衡量成本效益原则,为了把成本算清楚,建立一套复杂的成本核算体系并耗费人力物力,结果没有创效的事情,还是尽量别干。




2.测算利润有时候有总数就行了,但是,要精准报价,需要测算单个产品的成本,这就需要有基础的统计,材料、人工等,都需要有统计,还保持真实性,在明确核算原则方法的情况下,才能核算出单个产品的成本。




3.财务会计考虑的问题更多的是规范通用语言,让所有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比较,可以看得懂。信息需求是要求标准化,而不是差异化。而经营管理的目的和会计信息需求,往往是差异化的。




经营管理需要配套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根据经营管理需要从顶层设计,并建立从底层操作到高层决策的完整体系,并提供不同层级、不同功能需要的成本会计信息。




财务专业人员习惯使用表格来表达和呈现经济业务,为了让故事简单易懂,上面都是用基本的数学公式来说明问题,似乎还是有些绕口,希望能够讲清楚一部分理念问题吧。




总结一下,什么是成本:




1.成本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把纸壳做成纸盒或纸袋能卖出去赚钱)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材料、器具、场地、人工等各种资源)




被放在管理费用里的张三的人工费用,是否应该定义为成本?




这个问题能够解释清楚吗?仍然存有疑问。




2.先要对成本定义有一个通识,再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使用通用定义或者经营管理需要单独定义。




在例子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思考,纸盒做出来能够使用了就满足了成本的定义,不论谁来卖,谁来管理,成本是不变的,比如张三顾了一个员工专门负责作坊的管理和门店的对接,张三自己不再管理,难道产品的成本就要调整吗?




如果连续两个月的销售数量都有较大的波动,产品成本也要相应变动吗?




这里不但涉及到管理费用是否要纳入成本的问题,也涉及到固定性的场租和人员费用按什么标准计入产品成本的问题。




这些不同的核算方式,直接影响成本和定价决策。




所以,搞经营的,不懂成本核算,怎么能够搞好经营呢?




02


标准和定额




作为一个老板,或者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先问一下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收入的构成是什么样的,成本占比多少?销售费用占比多少?管理费用占比多少?利润率多少?




如果这些都不清楚,需要检讨一下。




通常来说,任何一个行业,这些比例都会有一个惯用的行业数据,可以作为行业内的企业作为参照。




很多企业也把这个称作”对标”。




对标做什么?




找差距,挖潜力,增效益。




同样的市场价格,成本和费用比例低的企业,利润率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




在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上,可以分解收入利润率的指标,拆解成本、费用,进一步深入分析,对比行业标准,分析差距。




对于成本,不单要对比总体比率,还需要进一步拆解成本构成要素及相关的比率及标准。




还用上面的例子,一张纸壳制作出一个纸盒或纸袋,是对应该尺寸规格的纸盒或纸袋一个标准,在张三手里,没有一个废品,没有一点浪费,这是张三的标准。




但换成张三雇来的员工,或者李四,未必就能没有一张废品,即使张三,也不可能永远保证没有废品。




那么就会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废品率的比例,比如1%,一百张纸壳允许出现一张废品。




那么在报价时,是按100%没有废品测算纸壳的成本还是按1%的废品率测算纸壳成本?




显然,是要考虑废品率的。




四个员工,每人负责不同的工序,日产2000个,假设剪的环节,有的人能剪800个/天,有的能够剪1000个/天,有的能够剪1200个/天,相应的标准就可以定为剪1000个/天人,人工100元/人天的话,每个产品的人工标准就是0.1元/个。




每天8个小时工时的话,每个小时生产125个,每个产品需要耗用0.48分钟,也就是28.8秒/个。




这就是生产每个纸盒的工时定额、人工费用定额。




经过长期积累,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一项作业,都可以形成标准和定额。作为衡量工作效率、质量的依据。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成本体系。




上面的例子是将成本核算工作简化了,并假定了标准和定额,以一天的成本为例,进行了成本核算和报价测算,但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形成产品的单位成本,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核算的成本也会非常高。




还是以上述故事为例,张三规模扩大,雇员增加,每天会形成剪好的半成品、折好的半成品和完全粘贴好的成品,每天这些产品都在不断跟随订单滚动,数量不断变化,每天去计算单位成本的工作量会越来越大,也没有意义。




日常的管理只要控制好废品率和产出数量,基本就可以做好成本管控了。




成本核算都是定期开展的,比如一个月。




那么日常的成本核算如何做?




基础的管控和统计必不可少:




1.各类物料、器具的采购、出库,需要台账登记和确认保管和领用责任。




2.员工完成的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工作量统计,每天都要登记。




3.产品销售的统计。




按照基础统计和核算数据,成本会计在日常半成品、产成品入库和销售时,先按定额标准核算成本,并统计每日的收入、成本报表,月底时,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在逐项对比材料、人工等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




材料、人工、器具等标准和定额比较好核定,场租费用的核定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例如,假设张三租用的作坊,每月6000元房租,面积是100平,存放材料、器具等,占用20平,四个员工作业,每个人4平方米,四个人不足20平,剩余的面积,张三配备了餐厅、办公桌、宿舍,占用60平。




按照这个假设,产品成本中,场租成本该如何分摊和计算?




再进一步,房间的电费、水费、空调费,是否也要计入到成本中?




假设确定每个员工操作工位面积4平/人,每平方米租金60元/月,每平方米租金2元/天。




以剪纸为例,定额1000个/天人,每个产品的定额租金为0.002元/个。




按照定额核算标准成本,好处是避免了闲置期间场租、人工等固定性支出在产品成本结构中比例增高,而在产量扩大时比例降低的情况,让成本数据无法解释。




按照定额核算标准成本,首先需要解决定额的合理性问题,定额不合理、不准确,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也就失去了成本核算的意义。其次,需要定期修订,也是对能力和成本的挑战。另外,需要做好差异的核算,一方面揭示效率、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实际成本核算要求。




03


作业成本




传统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产品(例如纸盒、纸袋)按成本要素结构进行核算,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器具费用,等等。




产品复杂并有中间半成品的,成本核算进一步细化到半成品核算,并衍生出很多种核算方法。




如果每个半成品都由不同的车间负责,那么半成品的核算,成本就对应了相应的车间,责任归属也非常明确。




这就相应的衍生出”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




同一产品、不同责任中心下,重要的作业过程如果是独立班组,甚至独立岗位,需要细化核算的,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贯穿价值链始终。




如例子中的设计、剪、折、粘贴、分发等。




根据经营管理需要,成本核算体系也是可以设计为立体结构的。




1.满足产品成本要素结构核算,即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区分材料、人工等费用要素核算。这是基础核算。




2.增加核算维度,增加责任中心,即成本管理的责任主体,以明确成本责任中心归属。




3.增加作业维度,增加整个价值链作业环节,即作业主体,以明确成本作业归属。




4.增加定额维护和差异分析环节,日常按定额核算,定期分析差异。




上述成本核算方式的选取,需要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突出重点。因为增加任何一个核算维度,都意味着成本会计的日常核算工作要成倍增加,如果成本信息没有使用者,就是无效工作,徒耗人力。




04


结束语




用简单的例子,简单的把成本核算这个事情做了个介绍。




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工具,以及成本分析的手段,非常多。




作为经营管理者,如果不懂成本核算,不懂成本分析,基本上就是不及格的经营管理者。




如果企业不重视成本核算,不重视成本管控,企业也无法持续经营。




原创推荐




简洁财务 | 要用预算配置好资源,要先解决关键的问题


简洁财务 | 只有掌握这些你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财务人员应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简洁财务 | “定策略-建组织-布人力-置系统”是标准化打法


简洁财务 | 经营管理四件事:员工 流程 客户 财务


简洁财务 | 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财务管理底层思维


管理人员最需要具备什么财务管理能力?


业财融合、仪表盘、导航仪、经管驾驶舱等好的经营管理系统都必然具有最关键的共性


经营管理驾驶舱 | 微利时代老板最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都在这里(一)


财务管理思维 | 目标管理思维,以终为始,协同组织


财务管理实务 | 业财融合的财务组织架构设计底层逻辑


财务管理实务 | 中小企业财务组织架构设计


重磅推荐|富士康经管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的架构设计典范


重磅推荐|制造企业典范:富士康经管系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