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业内多家聚合支付公司纷纷上调支付费率价格。业内人士认为,支付渠道费率的上升,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可视作一种理性回归。支付行业跑马圈地、过度压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过目前上调的数额还比较低,对商家和消费者影响有限。但专家也提醒消费者需要警惕费率上调带来的转移风险。
多家支付机构商户费率上调
监管趋严 上调成趋势
对于支付机构陆续上调费率,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而言费率水平偏低,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在监管部门近两年比较严格的整顿之下,费率水平才更为市场化,实际上也是市场逐步回归健康状态的体现。“实际上,只有费率水平更为市场化,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才有可能拿出更多资金去研发新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以及回馈用户,费率过低,市场主体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他说。多位业内专家也表示,费率上调属于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极低价格会引起各种乱象。由于移动支付推广采用的互联网模式,前期大肆补贴圈人,形成流量,然后再行收割,事实上造成了前期市场推广中的价格幻觉。由于支付具有吸引流量和聚集数据的功能,很多机构尤其是支付巨头并不把支付业务作为利润中心,他们通过其他业务条线对支付进行补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则认为,支付机构上调费率与近日合规性成本提升,尤其是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后利息收入降低等直接有关。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支付机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已定,巨头们进入利润“收割期”,支付费率上调是一种必然趋势。易观发布的2018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指出,目前支付宝、微信占据市场绝对份额,两家的市场份额达到92.53%。
创新须持续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支付渠道费率的上升,将使支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行业稳定发展,但由此带来的费率转移风险也需警惕。
易观金融中心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随着费率的调整,没有了不正当竞争引起的价格战,支付市场将更趋于稳定。整个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慢慢向头部靠拢。
盘和林指出,此轮支付机构费率上调主要是针对商家收款的,从表面上来看,并不直接增加消费者负担,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率归根结底还是会体现在营运成本之中,最终可能会转嫁到产品及服务上。“不过目前上调的数额都非常低,对商家和消费者影响非常有限,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