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原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




2020年1月27日晚,华资实业发布了一个公告称,2017年1月20日公司与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资金信托计划信托合同 》,公司以自有资金1.2亿元认购合同项下的信托产品,理财本金 1.2 亿元及净收益能否收回存在着重大不确定性。



星空君翻了下公司的2020年三季报,账面现金只剩下2700万,几乎是勒紧裤腰带,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了信托。



看到这家信托公司暴雷,星空君先去查了下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资实业的关系。



先说华资实业,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是肖卫华,肖卫华是著名的明天系实控人肖建华的弟弟。



华资实业本质上也是明天系的一个马甲,公司一年的营收规模只有一个亿(2019年)左右,从事的核心业务非常虚,一部分是制糖,一部分是租赁,号称投资管理。



用沪深两市最新的退市规则来衡量,公司营收规模一旦低于一个亿,两年亏损直接退市,精准定位的目标就是这类空壳公司。



再说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也在包头。



天眼查显示,新时代和华资实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客户关系。




华资实业参股投资了恒泰证券,一家叫潍坊科微投资的公司也参股投资了恒泰证券,同时潍坊科微也投资了新时代信托。



也就是说,华资实业这笔损失,存在着利益输送的重大嫌疑。



一、真·核心业务



公司历年财报显示,2009年以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就一直是负数。所谓的制糖业务,不过是个幌子,公司的糖压根就不赚钱,销售的产品很难按时回笼资金。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利润表显示,公司的业绩波动非常不确定,而主要盈利来源,就是来自于恒泰证券的投资收益。



所以当公司的信托业务暴雷的时候,星空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益输送。



二、上市公司爱理财



2016年以来,绝大多数有点闲钱的上市公司,都开始买理财。



在2019年之前,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保本理财,对于追求稳定的上市公司来说,这类理财非常受欢迎。



但是随着银保监会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加强,不允许销售无风险的保本理财,上市公司买不到保本理财了。





如果仔细研究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会发现各家情况不完全一样。



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稳健型的。



有保本理财的时候,买保本理财,没有保本理财了,就买风险比较小的大型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一般这类企业都是不差钱的大白马,现金流充裕,公司经营比较稳健。



二是激进型的。



所谓激进型,就是高风险高回报。这种类型,对资金管理团队的要求比较高,星空君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时候,发现洋河股份的财务团队非常强,投资理财观念比较超前,公司的理财收益也非常可观。



三是冒险型的。



和激进型相比,冒险型的主要区别,就是容易暴雷。



和银行的传统理财产品相比,信托的收益比较高,风险也相对高一些,但如果和靠谱的信托公司合作,风险也是可控的。



还有一种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私募。比如,下文我们提到的扬杰科技。



三、理财血泪史



星空君认为,上市公司买私募产品理财的,风险极大,属于碰运气了。



2018年11月12日晚间,扬杰科技发布公告,声称之前购买的5000万元理财产品可能面临无法取得预期收益或损失部分本金的风险。



原来,这笔理财并非从银行购买,而是购买的私募的产品,该私募资金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这笔钱打了水漂。



当然了,扬杰科技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当属美的集团。



公司旗下的合肥美的在2016年购买了7亿元名为“财通资产-创赢1号单一客户专项资管计划”的理财项目,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通过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



放款后2个多月,美的公司调查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材料,均系伪造。



在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骗局的同时,美的集团还有3亿元理财资金遭遇了相似的情况… …



幸亏美的集团财大气粗,10个亿淹进去看不大出来,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不大。如果换成别的公司,就是相当惨烈了。



四、核算窍门



2016年以前,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怎么买理财,如果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有钱,简单的看货币资金就可以了,如果占资产比例比较高,那这公司风险比较小,偿债能力比较强。



但现在不行了,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可能不算多,可是可能买了很多理财产品。



那么,理财产品放在哪了?



2019年还比较好找,绝大部分都放在其他流动资产里,从年报半年报的明细附表里即可找到。



但2020年又不一样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根据理财产品的性质不同,被列入了不同的项目: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被计入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也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依然计入其他流动资产;还有的被计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么复杂的列支方式,带来一头雾水。



其实星空君和广大财务工作者一样,对于逐渐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也是一肚子吐槽。



有没有简洁的办法来识别上市公司的理财安全性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