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哪些(货币资金属于哪一类金融资产)

文本摘要(2022) 0330



——流动性分析概念


——流动性的总量观、比价观和增速观


——分析流动的本质是告知市场有钱没钱



今年,我预估错一波行情3月初那段快速杀跌, 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这么说吧!我在二月下跌时有意识地选择深度价值风格(确定性 估值,放弃景气度)的股票,甚至一度还赚钱,为何会亏呢?主观认为深度价值里的货色,估值已经很低,可以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为什么我与别人从三要素分析得出迥然不同的结果?


我认为首先对历史数据的客观认识不足,另外对未来赋予太多主观性看法,尤其三月初我说的估值预判,具体会从三要素中分析会出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幻想一个指标就可以预测市场,需要从市场投资要素分析方法的意义是从三要素角度,参考各种不同的指标去测度市场背景,并进行合理外推。


之前,用美联储加息缩表角度分析过流动性,解释美联储两次加息缩表后,A股市场的变化,今天主要分析国内流动性。


流动性指标是大类资产配置的度量器,研究流动性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流动性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下图所示。



要回答流动性何来何去,必须明白流动性的含义


我国现行的货币供应分为三个层次:(1)流动中的现金(m0),是银行体系外的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


  1. 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单位在银行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之和,通常叫准货币。



首先,我们脑海要有总量观,我国2021年m1和m2分别是64.7万亿和238万亿。2009年,这一数字分别是22万亿和61万亿,明显增加不少。


然后是比价观,比如m2/GDP、m2/总市值,2021年GDP是114万亿,货币指标M2总量比GDP多出124万亿,比值2.08这个比值,在2009年时1.75还高,意味着如今需要2.08元M2才能创造1元的GDP。


这也反映出货币投放量效率越来越差,靠印钞票拉动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效率越来越差,最终还是得靠技术带动效率的增长上。


这些多出的钱成了热钱,由此造成虚拟经济(股票、房地产、古董或其他市场)被严重冲击,直接影响的便是股票上涨。


不过,从09年至今,比值增幅28%,13年来不算太多,说明经济增长更偏技术带动效率,且16年我国主动去杠杆,挤掉不少水分,同时在疫情期间的货币政策也是侧重于谨慎。目前,我们从疫情期间特殊货币政策,转变为更注重效率的财政政策。


流动性的度量


度量方向


指标


频率


出处


货币供应量


M1、m2



央行


货币活跃度


M1、m2





货币乘数


货币预期


季度


央行


基础货币投放


基础货币净投放


季度


央行


货币缺口


M2-名义GDP增速


季度


央行/国家统计局


利率水平


短期存款利率


日/月


央行


货币在资产配置的的重要性除了总量观,还有存量概念,及增量概念。


资产配置一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存量资产的替代配置,比如同样处于m2中,但是居民储蓄搬家到股票市场变成保证金(也可消费、买房),m2总量不变,只是资产置换配比发生变化。


M2内货币资产和其它货币性质的金融资产之间有较高的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会使m1为代表的货币需求函数变动不稳定,不过这种替代关系是由公众自己决定,政府只能适当引导,而这些资产之间的相互替代就很可能导致经济的总供需失衡,并引致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记得财务分析趋势表就是分析波动性和成长性。



从图表可知,09-21这十三年来三次趋势上涨,2011-2012年著名的4万亿刺激经济,2013年美联储减债,我们降准降息,开启大牛市,在2016-2018年宏观去杠杆,2019年流动性转暖,2020年疫情特殊货币政策,2021年谨慎货币政策。



而诡谲的是,2009-2013年货币在投放幅度很大,可股市却在跌,这钱去哪里了,肯定不是股市,要么在实体经济,要么在房地产去了。


2015-2018年,货币投放幅度减弱,股市虽然在跌,但是市值在增加,说明钱多半还是进了股市,即便股市再跌。


2019-2020年,货币投放幅度在减弱,股市再涨,更加说明钱进入股市了。


另一个事增量资产配置,也就是新增货币将配置到什么资产中,一般来讲,货币职能一个流通媒介,一个价值储藏,而狭义货币多执行流通手段,广义货币中准货币则大致发挥着价值储藏功能。因此,这里新增货币最佳度量是M1同比增长和M2-M1。


增量资金,放在股市就是成交量放大,放在货币总量中,就是钱变多了,可以是超发货币,也可以是输入性货币,比如2020-2022年就是外部输入性。


同比和环比侧重点不同,环比会突出显示数据的短期趋势,会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同比更加侧重反映长期的大趋势,也就规避了季节的因素。


同比增长公式:同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本期数×100%。


环比增长公式: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观察m1与m2同比增速以及波动性的特征,从2009-2021年,从最高近30增速连续多年下滑,拐点两个一个是2014年开启了一波牛市,二是2018年开启三年大牛市。


再从,股指与m1相关性看,每一次大级别行情拐点,m1与股指涨跌变化相关性很强,而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是同涨同跌的。


不过,m1同步回落不一定意味着股市周期性回落,只有同步数据正确反应环比累积的时期,同步数据与股市周期性才一致,但当同步数据反应的基数效应时,则同步周期可视为无效周期,而此时环比数据更具参考意义。



上图,环比没有与同比数据保持一致,因此在M1同步增速与股市相关性21年就不同。环比中,2月出现大幅度回落,体现在股市上,就是二月暴跌,同样7月也是环比回落6个点,7月也有一波下跌,后降准推回正值上方。


还是那句话,单一指标不能预判市场,要不同指标相互验证,合理外推。研究图表趋势,两个作用一是找到拐点,二是找到趋势。



M2年度(季度)增速-名义GDP年度(季度)增速的分析在于理论认为M2增速反应的是实体经济(实体与虚拟经济)新增货币的需求,而名义GDP反应的是反应的是实体经济新增货币的需求,两者相减反应的是虚拟经济的实际需求。比如,2007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m2-GDP缺口闭合,资金不宽裕,结果是2007年10月股市见顶。


上图,明显感觉出,虚拟经济(金融资产:股票等)出现下滑,可是股市反常态的上涨,在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我们是输入性资金。


又如,2022年一季度M2-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也是闭合的,可见一二月m2数据,但是一季度GDP还未公布,预测是低于预期。


疫情期间,我们并未大规模放水,而我们股市不缺钱,就是外部输入性,而一旦外部输入出现美联储加息缩表,则股市就会出现下跌,同时房地产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连续性季度性下跌,钱去哪里了,只能去股市,而股市过万亿体量,不仅是输入性,还有房地产。


而目前,各地房地产松绑,则意味着疫情三年的钱多思路,会慢慢变少。


流动性分析还有很多,今天就不写了,字数多了,你们也看不完。


关于影响股市趋势变化的三大核心要素,肯定是一个系列,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