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州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时期广州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到2025年初步实现“病有良医”
《规划》聚焦“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以5个专栏的形式提出“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强化两定机构管理的主要任务”“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机制建设任务”“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工程”等5项主要任务及工程,将规划确定的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建设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
积极贯彻应对三孩生育政策战略要求
《规划》提出,优化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积极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三孩生育政策战略要求。维护女职工生育医疗保障权益,做细做实生育保险和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促进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简化申领生育保险待遇的手续和证明事项。实现二险合并后在缴费标准、责任机制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衔接。
《规划》还提出,支持广州创新药物及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后,按规定尽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探索将符合规定的“互联网 医疗”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多渠道为参保人提供慢性病药品。
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机制
《规划》提出要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机制。
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相关医疗费用不纳入医保基金总额预算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落实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以及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的政策;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医保基金与公共卫生财政资金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中的统筹使用机制。
《规划》还提出,要创新广州市就医信用无感支付。推动“互联网 医保 信用”深度融合,通过医保服务银行为参保人提供普惠型的医保专项信用额度的创新服务,实现参保人在上线该服务的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简化参保人就医缴费流程,减轻就医费用垫付压力,探索建立广州医保参保人个人信用激励机制,助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粤港澳健康湾区建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障互联互通发展亦在《规划》中有所布局。广州将贯彻落实港澳居民在内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细化港澳居民在本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流程,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医保互联互通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的形成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广州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州投资办医。推动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完善疫情监测与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转诊合作机制,开设非急救病人转运和公立医院转诊合作的绿色通道。
将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将以合理的医保政策支持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将针灸、骨科康复、治疗性推拿等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突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健康服务。
具体而言,广州将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医优势病种及中医为主治疗,将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核心病种;探索将中西医协同治疗病种采用中医药治疗比例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辅助分型调整系数规则;探索中医康复床日分值付费。探索设立中医单病种支付,术前检验检查费用纳入指定手术单病种统一结算;将治疗性的中药饮片、中药类医院制剂及确有疗效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相应的门诊特定病种目录范围。优化中医药目录价格政策。积极协调省医保局,争取将本市符合条件的中药类医院制剂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推动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按规定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和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申报评审。
【通讯员】穗医保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