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东莞市寮步工商局工作人员(东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横沥镇友善公园围绕该镇“小城大爱”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以“友善”“大爱”为主题进行打造,成为该镇文明宣传、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麻涌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环境优化美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双赢。图为麻涌新基村,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莞城志愿者协会开展“清洁莞城,市场卫生巡查”活动,以行动传播文明。


在新常态下,东莞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和社会转型都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好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支撑作用,使“两个文明”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是新时期东莞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央领导近期在东莞调研时指出,要补齐东莞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努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工商局


在过去的一百多天,东莞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推进文明创建“四大提升工程”和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公益宣传氛围大幅提升、镇容街貌明显改观、示范镇形成带动效应、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加强、文明创建引来各方积极参与、创建成果深得民心。


随着文明创建“全城总动员”的不断发酵,这座城市正在发生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化学反应”。“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有厚度、有深度,有韧性、有活力,对得住人民、经得起检验的文明城市。”东莞全市上下正在用行动践行市委书记吕业升描绘的愿景。


打响整治攻坚战


全市清理卫生死角超25.5万处


近年来,东莞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树立了“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形象。但由于特殊市镇两级建制,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和文明程度还与市区存在一定差距。


中央领导近期在东莞调研时指出,精神文明创建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丰富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东莞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面对中央和省对东莞提出的更高要求,力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东莞快速响应、全面部署。东莞市委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联寮步系东莞实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形成共识。


6月8日,东莞召开了市镇村三工商局级干部1000多人参加的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动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镇街环境整治和为期一年半的提升行动。会议部署实施文明创建“四大提升工程”和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并将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成85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并设立了直接责任人。


顶层设计之下,是基层多元智慧与活力的迸发。全市上下掀起一场全民“补短板 促提升”的“大会战”。


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全面铺开城乡环境“六项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道路设施、违章户外广告、违法建筑、城市“六乱”和打击“黑煤气”专项整治),组成33个督导组深入全市593个村(社区)实地督导整治工作。与此同时,开展“艺术牌匾一条街”创建活动。


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集贸市场也旧貌换新颜。市工商局牵头开展集贸市场彻底整治,督导镇街每周对辖区内各集贸市场检查不少于1次。


市住建局推进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小山小湖”社区公园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旅游厕所建设、村(社区)环境整治等工作,让市民共享文明创建的成果。


镇街基层文明建设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打响攻坚战。横沥、茶山、麻涌三镇,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高标准规划和大手笔投入,加足马力创省文明创建示范镇。麻涌镇在短时间内清淤165万立方米,清理养殖场窝棚16.5万平方米。环境改善后的麻涌,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落地。


7月13日,全市各部门各镇街负责人参加的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推进会在麻涌召开。麻涌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环境优化美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双赢的做法,在东莞全市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


9月1日,全市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示范点推广会召开。横沥、茶山、麻涌试点三镇的镇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30多批次市内外文明创建工作代表团前往考察。


截至8月30日,全市拆除违章户外广告超查询过7.4万块,增设核心价值观宣传等公益广告约13.23万块;清理卫生死角超过25.5万处,关停市内“牛皮癣”电话号码906个;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9万多宗;处理违章建筑东莞市8646处,签约“门前四包”户数达30.3万户。


改善城市环境


十里旧街旧貌换新颜


秋风起,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依然绿意盎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十分醒目。走进小区综合服务中心,70平方米的阅览室窗明几净,4000多册藏书成为小区居民的“知识粮仓”。住户刘慈苑说,每天走在小区里,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宣传栏,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心灵,让大家感受文明氛围、养成文明习惯。


“以前确实有人随地扔垃圾,但现在真的很少见了。社区党员天天带头捡垃圾,居民也不好意思乱丢了,居民还主动给物业部门建议增设垃圾桶……”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是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的物业管理负责人,说起小区卫生的改观,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横沥镇很多社区像瑞康花园一样,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对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整洁、干净、充满文明气息,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


曾香桂说,如今横沥街道干净、河流清澈,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游客沿着江边漫步,不仅可以看到繁华的商业街景,更能体会“秋水长天落彩霞”的诗意境界。市民茶余饭后都在谈变化、话成绩,为文明创建工作点赞。


不仅是横沥,茶山镇的变化也让市民感到欣喜。昔日是违法广告牌、满墙“牛皮癣”,而今是锃亮的瓷砖墙面、大小和风格统一的商业牌匾,从茶山镇站前路直行至茶兴路,十里旧街已换新颜。这条全长8.9公里的道路通过旧墙改造工程已经成为集“生态、文明、展示”为一体的文明创建示范街道。据介绍,自文明创建工程实施以来,茶山镇政府投入3000万元对沿街旧墙进行清洗,重新喷涂油漆,并对沿街建筑表面进行重新包装,目前已经完成约200米长的建筑墙体改造工程,沿街商家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往来的客人。


从茶兴路向前走就到了东莞火车站,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条条核心价值观标语不仅嵌入了路灯箱,还和茶山镇的村名、村景结合在一起。站在东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从“茶山八景”到“茶山歌谣”,从“茶山旅游地图”到“茶山味道”,昔日的商业广告都被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广告所取代。


自6月份开展“补短板,促提升”行动以来,茶山镇推出多项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镇容镇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美丽城镇芳容渐显。


以超朗村为例,作为示范点之一,该村建成了一批民生配套设施,村里的破旧墙面变成了文化墙绘,无规划的田地变成了小学生DIY菜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老人们在日间养老室里看电视,拉家常。“村里整洁干净、社会文明有序,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民麦惠棠颇有感触。作为茶山镇示范村,超朗村的变化正折射出茶山镇文明创建的积极成果。


“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这三句话是茶山镇伟建工业园区箭冠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牢牢地刻在每一位员工的心里。据了解,这家企业先后投资60多万元打造“车间里的价值观”,目前已成为茶山镇精神文明创建示范企业。


为了将“车间里的价值观”落到实处,箭冠不仅在厂内建成了“和园”“兴园”“创园”三个主题花园,营造文明的工作环境,还工作人员成立了科研实验室、创业学院、箭冠爱心社、志愿服务者队,举办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员工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问责机制巩固成效


一湾新基河环绕麻涌新基村,依依垂柳和古榕旁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村民莫萧敏说:“现在我们好像住在花园一样,出来就看到‘一番清水绿,两岸朝花红’,村民都好开心,希望环境一直能这么好。”


在东莞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政府部门对文明创建工作长抓不懈。事实上,除了阶段性治标工作,针对城市治理中的顽疾,东莞也创新性地进行了一些治本的探索。


“城市牛皮癣”一直以来被称为城市“疮疤”,屡禁不绝。近几个月来,随着横沥镇商场、市场、园区、广场等处100个便民公用信息发布栏的安装,正面广告信息有了发布渠道,“牛皮癣”小广告则无处藏身。该镇还发挥700多个高清视频监控点的作用,将张贴“牛皮癣”行为作为重点监控内容,目前,公安部门抓获并依法处罚了127名当事人。


与此同时,东莞创新性地在全市建立了城市“牛皮癣”号码停机处理工作机制。由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监管力度,推广高频呼叫号码的信息提醒,从源头上遏制“牛皮癣”。目前全市共收集“牛皮癣”号码近2万个,已关停市内“牛皮癣”电话号码千余个,“牛皮癣”基本得到遏制。东莞还将治“癣”工作纳入市容环卫年度工作考核和每年市内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推动各镇(街道)持续巩固治“癣”成果。


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清癣”也是创新之举。一方面,东莞对城市建筑物、市政设施等进行防粘底材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粘贴型“牛皮癣”,还可以使涂写型“牛皮癣”变得容易清理。另一方面,各镇街疏堵结合,在新建1895个实体便民社会信息发布栏的同时,建立“网上便民服务信息公告栏”,按村(社区)划分区域刊登信息,进一步方便市民。


针对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市工商局在整治上也亮出新招。一方面,指导镇街通过资金补贴和奖励的方式破解集贸市场整治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指导镇街政府对市场进行分类管理,组织商务、工商、食药监、城管、消防等部门开展清理市场水分工作,也就是去存量、提质量寮步,对集贸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对于经营规模较小,不符合市场条件的,取消市场资格,更换招牌,交由城管部门改造为“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如今,东坑、大岭山、麻涌、松山湖、凤岗等镇街落实了集贸市场整治提升资金补贴奖励,虎门、东城、万江、寮步、横沥、茶山等16个镇街的80个市场改为摆卖区。


作为茶山镇志愿招募的50名“市民巡防团”文明督导员之一,谢厚全和其他督导团成员一起,经常采取明察或暗访的方式,对茶山镇环境卫生、涉黄涉赌、小区管理、交通秩序、中小餐馆、网吧、窗口服务等进行监督。茶山镇正是通过建立健全这一常态督导机制,对有关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及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并追究责任。该镇还开设“不文明曝光台”,通过媒体曝光倒逼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值得一提的是,茶山镇还启动了创建工作考核末位淘汰机制,至今已经问责3人、提任4人。


横沥镇采取“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选派热心人士、退休教师等进行明查暗访,并向社会公布结果;中堂镇将每周五定为“集中整治行动日”,并朝着建立长效机制的方向努力;松山湖在官方微信设置“曝光台”板块,作为促进园区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持续运行。


为健全常态化的领导机制和科学化的运作机制,东莞在此次创建工作中,建立了规范化的考评办法。由企业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牵头,从文明委相关成员单位抽人组成督查组,每月通报暗访督查情况。凡是没能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限期内完成整改,且对工作推诿扯皮、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由东莞市纪委和组织部门按规定进行问责。


横沥镇、茶山镇、虎门镇、清溪镇、樟木头镇、东坑镇、谢岗镇等镇街,纷纷制定了文明创建工作督导问责办法,建立问责机制。东莞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要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东莞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立志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多项与文明创建整治工作相关的长效机制正在积极施行。


提高文明意识


企业、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


伴随创建工作的深化,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镇街镇容街貌发生明显改观,东莞也走出了一条在创建中提升、在提升中共享的协查询同发展之路。


“一开始群众不是太理解,但见到成效之后,大家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横沥镇新四村党工委书记周学伦说,通过文明创建工作,村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村里的出租房出租率也更高了。现在村民主动打扫卫生、改善环境。今年暑期,村里的大学生们还自发组织起来,以墙绘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良好的村居环境增色添彩。


除了积极做好村容村貌建设,今年新四村还加大力度做好社会治安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内塑气质,外树形象。“只有软环境搞好了,才能吸引来企业,服务好企业,才能提升我们村的收入”,周学伦说。


东莞万好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家荣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之前横沥镇环境较差,企业经常面临留人难的问题。该公司一位经理家在珠海,此前上初中的孩子就是不愿意来横沥,抱怨街道脏乱、环境差。“现在经过整治,环境漂亮了很多,我们招人留人更有信心了。”黄家荣说。


“政府倡导,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工作让干群文明意识迈上了新台阶。抓文明创建,抓环境整治,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生产力。随着横沥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横沥的营工作人员商环境不断改善,文明创建对城市价值的提升效果明显”,横沥镇镇委书记陈锡稳说。


文明创建不仅改善了卫生环境和经济环境,更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全市以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创建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每天早上八点,高埗镇低涌村的大街小巷里便会准时出现50多名佩戴着印有“低涌村民创文服务队”字样红袖章的村民。这支由本村中老年村民组成的“创文服务队”,专门负责对村内背街里巷和卫生死角进行保洁,还经常劝喻乱摆卖企业的小贩。


服务队队员说,在整治提升行动中,干部的带头作用使他们受到了感染,自发地行动起来。创文服务队从7月成立之初的20人发展到目前已有50多名队员。3个月来,队员们清理了近500吨垃圾。鲜艳的“红袖章”成了低涌村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高埗镇的高埗村、卢溪村、三联村、上江城村等8个村也都相继组建了创文服务队。


今年67岁的黄汝方是横沥镇田坑村村小组组长,他在今年横沥镇镇两会上就提出解决农村垃圾、整顿卫生环境的建议,在此次文明创建的过程中,他积极发动和组织村民整顿市场,规范摆卖摊点,解决了占道经营等老大难问题。


过去的一百多天里,东莞市、镇街干部率先行动,带动村干部和居民参与行动,再接着是企业员工一起行动。紧随其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参与视察调研。正如数据显示,广大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参加的志愿者达94535人次,服务总时数约25.8万多小时。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已逐渐内化为市民心中的自觉。


东莞市委党校教授孙霄汉认为,要提升城市文明,需要市民树立主人意识,爱城如“家”,克服“过客”、“游民”心态,要树立公共精神、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并做到“文明行东莞市动从我做起,改变从现在开始”。


成风化人,这是东莞文明创建最终的期待。久久为功,东莞将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撰文:靳延明 郭文君 摄影:孙俊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