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正常类贷款损失率(正常贷款发生损失的概率)

观点与判断:


2012-14年风险三波浪演进:资金面—经济面—通缩面


结合本期样本和以往跟踪,认为风险三波式演绎:1)第一波2012年,风险源是“资金面”,风险暴露直接原因是:高杠杆遭遇信贷收缩。典型案例如钢贸、光伏,以及一些盲目跨行业投资的企业。2)第二波2013年,风险源增加了“经济面”和“通缩面”,风险暴露直接原因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民间投资下滑后的冲击。典型不良行业如小型开发商、工程机械、化工、有色、石材等。3)第三波2014年,“通缩”风险源继续加重,击破企业成本线,表现为化工有色不良加重,油气设备出现不良。


大周期风险顶点已过,尾部风险尚存


关于风险顶点是否已过?各方判断有分歧,甚至反复。我倾向认为“大周期风险顶点已过,剩余的是尾部风险”。自2011年经济下台阶后,企业界几乎经历了所有宏观负面因素,包括:内需外需下降、传统信贷收缩、资金成本抬升、通缩。而风险演绎已从2011、12年的护城河小的、盲目加杠杆、跨行业投资的“个案特点”,延伸到2013、14年的规模以上传统制造业的“群体特点”。目前企业家(至少是传统企业)主流心态是“谨慎投资、降杠杆、去存货、求质不求量”。从宏观传导时滞、当前微观企业心态、银行风控技术、风险演绎规律几方面综合判断:未来新的、大的风险点应该没有了。剩余的应是尾部风险,诸如商品价格低迷、去库存、资产减计。当然前提是政策面能稳定住经济。我认为,风险暴露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2015年后还会有信用违约、倒闭潮见诸报端,但这已经是滞后性的技术反映了,不必恐慌。从大周期看,风险顶点应该已经过去。


银行业损失率极限值或在5%


对比90年代末的银行业不良率20-25%(各家不同),当时主因是:90年代的开发区热和投资热持续数年,且期间信贷风控不严、98年前后国企改制的政策性贷款、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处置让一些“或能追讨”的贷款也借机划入不良。本轮是第二轮不良高峰期,但与98年不同在于:1)2000年后银行业信贷风控明显加强。2)2009年虽有运动式天量贷款,但2010年及时刹车,持续时间短。因此首先认为,本轮不良率不可能是20%的概念。


在上面的样本中,7%、8%、11%的损失率已算是“最糟糕的情形”,他们要么是典型周期性民营企业的贸易垫资,要么是2009年后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发力过猛,要么是企业间的联保互保,都属于风险高发地带。而上述样本中,1-2%的损失率,算是“风控较好”案例。我认为真实的银行业极限损失率可能就在中值5%附近。


从银行贷款结构看,按揭贷等个贷大约占比25%,这块的损失率微小。剩余的75%是工商客户贷款,其中的50%与政府基建、房地产行业相关,25%与制造业相关。如果按照5%评估整体贷款损失率,就意味着工商制造业客户的贷款损失率大约在7-8%范畴,这与我们目前调研的样本基本相符。


未来2-3年是银行处置不良高峰期,有能力“有序进行”。


样本显示,2013年银行、影子银行陆续进入不良处置期,2014年力度主动加码。对于处置不良进程的判断,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为企业纾困动机较强、银行新领导层上任是最佳的处置不良契机、以及管理层更换的频率(一年更换一线业务领导不超过1/3比例),认为未来2-3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处置不良的高峰期。对于处置不良的模式判断,考虑到中国金融系统历来的稳健管理风格,以及银行仍具备很强赚钱能力(20%的ROE,15倍杠杆,50%的贷款资产占比,意味着银行一年利润能承受2-3%贷款损失率),未来银行业不良处置应该是“有序可控的进行”,而非98年式的“一次性出清”。2015年后银行报表的不良率还会逐步上升,但相信一切仍在可控范围内。


投资判断:A股银行股不贵也不便宜,不良资产处置的黄金时期。


关于银行股,基于整体5%极限损失率假设下,考虑到目前贷款拨备率约3%,监管层要求2.5%,超出的0.5%部分(不计入权益科目)可直接冲抵损失率,再考虑银行未来一年净利润约能冲抵2.5%损失率,这样剩余的2%损失率就要要由净资产抵扣(这里也给予严苛的假设,不考虑次级债、混合资本工具的缓冲)。以15倍杠杆、50%贷款资产占比计算,意味着现有净资产就被侵蚀15%,这意味着目前的市场PB估值可以打上85折扣来看待。以此口径对比海外银行股估值,认为A股银行股估值“不贵也不便宜”。


不良资产处置未来2-3年是个好业务。适合银行背景的专业投资机构。资产包甄别能力不强的投资机构,可以考虑“以退定投”的模式介入,如在回购条款下介入。


陈瑞明 宏观策略分析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