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


马鞍山市博望区百峰村


一、基本情况


百峰村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位于丹阳镇西北部,距马鞍山市区10公里,东与南京市江宁区接壤,西北与雨山区毗邻,南与当涂县姑孰镇连接。龙泉山脉、十里长山山脉将全村环抱其中,6座水库和众多塘坝宛如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碧绿色的山林间。史料称“北拱群山、百峰蟠岩”,百峰因此而得名。百峰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类山区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群峰俊秀、苍松劲树、竹海茫茫、四季常青。全村占地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0亩,山林面积14000多亩,植被覆盖率90%以上,全村辖15个自然村,9个网格党小组,1100余户,共3224人,其中正式党员101名。



百峰村


2016年1月,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授予百峰村第九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瓜蒌种植);2019年12月,百峰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2月,百峰村被认定为2019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020年4月,百峰村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2020年11月,百峰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21年9月,百峰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发展策略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功创建了“多彩百峰”党建品牌(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蓝色治理、金色服务、橙色风尚),并依托村内优秀农业企业成立特色专业合作社,利用村淘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做好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同时,百峰村还加大社会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领社会风尚,先后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多彩百峰”


紧抓农村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共致富。在百峰村党总支的直接参与和协调下,10年间共关停了9家非煤选矿厂,完成6口当家塘清淤工程,修缮8条机耕路和1000多米的防汛水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村党总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吸引了太子天地生态农业、百凤金弹子林业、杨子农业和马鞍山市农利达科技农业等4家名优农业企业落户,为120余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村党总支提供招工、协助基础培训等有偿服务,年收入增加3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



百峰村



百峰村


持续治理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村。自2015年初至今,百峰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的开展,村网格党小组长、保洁员、广大村民纷纷参与到环境整治的工作中,村庄“脏、乱、差”的面貌彻底改变。为了使洁净的村容村貌长久保持下去,村党总支牵头制定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制度及保洁考核制度,保洁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水塘


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劲吹和谐文明风。为了树立起文明的乡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百峰村建成了惠民礼堂、农民大舞台、农家书屋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定期开展“五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用身边的人物和事迹给群众树立了可学可见的标准和榜样。百峰村以惠民礼堂为主阵地,制定惠民礼堂管理章程、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理标准等,对村民办酒席提出明确要求,坚决遏制婚丧嫁娶攀比风。



健身设施



公共厕所



垃圾分类


三、经验成效


百峰村始终牢牢抓住建强村党组织这个关键,竭力抓好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创建“多彩百峰”党建品牌,实现全村党员群众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形成了党员带动群众的美好局面。


南京市浦口区“一村一品”


一、基本情况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下辖5个街道(江浦、桥林、汤泉、永宁、星甸),共68个涉农社区(村)和汤泉农场,是南京沿江开发、两岸联动发展的江北中心区域,也是长三角地区向内陆腹地辐射的西桥头堡。


全区以丘陵和圩区地貌为主要特色,拥有“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相比于南京其他涉农区,浦口农业总量不算突出,主要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导,粮油、苗木、水产、果蔬、茶等农产品已初具规模。此外,拥有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浦食浦味”,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11个,GAP、ISO22000、HACPP等认证品牌12个,农产品品牌发展已具备初步基础。


基于地缘优势,浦口直接受南京国家农创园辐射带动,科创高地雏形展露。拥有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雨发生态园),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雨发、星甸、永宁、汤泉),成功打造了西甜瓜、河蟹、青虾、小龙虾4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以及张圩高标准粮油基地、赭洛山茶叶基地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区围绕“十颗珍珠”村、5个特色田园乡村、5条精品线路进行联动打造,乡村旅游逐步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村域产业多元特色初步显现。


浦口通过“一村一品”规划实施,将全区乡村建设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特色田园乡村,逐步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最美花园和国家一村一品发展样板区,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争取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做出示范,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现状图


二、发展目标


将浦口建设为都市圈最美乡村、绿色特产基地、高档康养基地、南京的都市大厨房,促进“一村一品”纵深发展,聚焦都市精品农业,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村集体经济翻两番,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浦口模式”,建立全国一村一品发展样板区。


三、发展策略


突出特色、联动发展


业态多样、融合发展


分步实施、精品带动


合力共建、动态考核


四、品系布局


聚焦精品村、探索潜力村、带动辐射村。



五、一村一品展示(部分)


1、友联村


依托稻米产业基础发展优质稻米,依托现有青虾产业发展标准化生态青虾养殖,同时大力发展以稻文化体验和水果采摘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形成以友联村为核心辐射永宁、大桥、青山和汤泉农场的三合圩稻米集中种植片区以及辐射高庙、双山、王村、石村、周营、林蒲、七联、高华的长江带稻米种植片区。


2、联合村


依托青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生态青虾养殖,在现有蔬菜产业基础上,发展标准化功能蔬菜种植,同时围绕西埂莲乡、青虾文化体验和莲藕采摘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形成以联合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友联、大桥、青山、后圩村的青虾养殖片区。


3、九华村


依托茶产业基础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茶文旅产业和康养度假产业,打造“绿色品牌茶产业+茶文化休闲旅游+康养产业”的发展模式,力争实现“叠翠茶乡、茗味九华”的定位。形成以九华村为核心,辐射十里、双山、山西、茶棚、福音、乌江社区(村)的九华茶叶种植片区,以及位于龙井、龙华社区的老山茶叶种植片区。


4、王村村


依托瓜果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瓜果产业,结合水稻种植和水果采摘特色活动,打造“特色瓜果+水稻+水果采摘”的农旅综合发展模式,力争实现“瓜香果韵、甜美王村”的定位。形成以王村村为核心的特色瓜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九华、十里、双庙、东葛、刘公村(社区)的瓜果产业发展。


5、龙井社区


现有龙头企业的开发带动,构建以功能果蔬为主导产业,以休闲观光产业和康养度假产业为辅助产业的产业体系,打造集“功能果蔬+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农旅综合发展模式,力争实现“果美蔬鲜、食养龙井”的发展定位。形成以龙井社区为核心的功能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大桥、联合村的蔬菜产业发展。


6、白马社区


依托现有民宿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优越的自然环境(位于老山森林公园南麓)与特色文化资源(非遗文化、爱情文化、健康文化)和部分农业产业资源,发展“民宿 体验农业”,力争实现白马社区“山居美宿、自在白马”的发展定位。形成以白马社区为核心的民宿产业,辐射带动大埝社区、滴水珠村民宿产业发展。


7、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1条全域景观廊道大环线,3条特色主题游线



六、经验成效


都市近郊农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培育村域特色产业。坚持“品牌化 服务化”为抓手,做强做特富民兴村产业,形成村域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同时要能打破产业与资源的割裂,走全要素激活、融合发展之路,充分挖掘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着力发展康养产业、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新业态,从而实现从单一农业产业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


无锡新吴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区三带”发展


一、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新吴区鸿山街道以东,涵盖七房桥村、东塘街村、大坊桥村等三个涉农行政村及周边地区,面积约为30462亩。其中耕地面积约为9742亩、园地面积约为3082亩、林地面积约为6094,养殖水面约为128亩、其他用地63 亩。总体呈现“一村两水三林三分田”的分布格局。


项目区以粮食和园艺为主导产业,围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定位,以醉美鸿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及吴韵江南风光带、融合发展样本带、现代农业创新带“一区三带”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优化农业农村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为关键点,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环境、塑造美丽宜居乡村,以厚植吴韵文化、加快强村富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康体养生、研学教育等业态。


该区积极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开创城乡融合新篇章。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民生富裕富足,为勇当无锡市高质量发展“全能冠军”、争做排头兵做出农业农村贡献,为新吴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围绕“一区三带”建设主体,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和鸿山物联网小镇建设,深度挖掘苏锡一体化融合发展桥头堡优势,打造城乡融合先导区,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放大鸿山农业、文化和旅游三大产业优势,将项目区打造成为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标地、华东最具特色的农文旅目的地、无锡市乃至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地。



三、产业布局


以“规模化、智能化、融合化、景观化”作为发展方向,构建以“优质稻米、精品果蔬”为基础产业,“农产品电商物流业、农业社会服务业”为特色优势产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康体养生”为新兴潜力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项目展示(部分)



1、七房桥村(院士故里,国学圣地)


依托钱氏故居的文化魅力,深挖国学文化与院士教育精髓,聚焦七房桥国学文化和农业资源,以国学“农耕”文化为理念支撑,着力推进瑞可颐农场物语、智慧葡萄物语、都市农业生态园等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配套餐饮住宿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游客消费留在七房桥,增强其社会经济效益。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采摘、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体验地。


2、东塘街村(科技东塘、农耕水乡)


以“智慧农业、科普展示、农耕体验”为主题,依托嵌入物联网 3.0 版智慧农田,以绿色生产、智能管理为主线,推进农田土壤修复和无人化机械耕种收。以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为载体,设置数字农耕体验馆,开展农业科技教育活动,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示范地。依托“吴韵农耕”文化,注重展示古代农耕文明成果,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和传统手工制作活动,打造渔樵耕读体验园。聚焦于传统与现代农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农事体验活动,将农耕教育落到田间。打造集农业文化展示、科普展示、技术示范、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公园。


3、大坊桥村(古韵金家里,醉美夜坊桥)


以“文化体验、江南风情、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主题,依托伯渎港两岸保留自然村,以提升改造特色宜居美丽乡村为契机,利用伯渎港与忘虞河水系,打造江南水乡美景。依托智慧梨园及特色农村生态风貌,积极发扬江南原乡文明和党建爱国文化,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产业。


4、原梁鸿村


立足于梁鸿村稻米生产与生态保护功能,加快园区智能化与数字化建设,推进主要农作物(稻米)智慧化生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丰富园区业态与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依托有机稻米生产、稻田立体种养、优良农田资源,打造集休闲体验和高端农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5、原南塘村


依托现有市属蔬菜基地和留存宅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势,引进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设备,打造智能化高端植物工厂。立足于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项目区农业资源目标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化农服中心。



金家里



坊桥老街



粮仓



新江南人家



大坊桥村



梨园



农田风貌


五、经验成效


项目区属于城市化地区农区,是供需矛盾最突出、功能拓展最强烈的区域,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都市农业开发模式,服务城市居民、富裕城郊农民,引领农区农业发展,达到绿色高效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公众服务完善、生活方式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要加强对项目区农业农村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研究和高效资源整合,彰显项目区独有的农文旅特色,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型产业融合。有效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逐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旅游业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实现城乡关系重塑,乡村全面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