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占比(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的持续服务能力)

2.0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随着《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我国西北地区首个都市圈已然勾勒出雏形。从西安、咸阳奏响的“双城记”到构建多城协同的都市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产业圈,从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创新圈……西安都市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发挥带动辐射效应,成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


都市圈:从“双城记”到多城协同


西安-咸阳一体化始终是打造西安都市圈的重点工作。自2002年西安和咸阳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到2010年2月西咸新区成立,再到《西安都市圈规划》出炉,20年间,西安、咸阳两地联动机制愈发成熟,互动往来愈发频密。


在西安、咸阳两地互动频密的基础上,“一核、两轴、多组团”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初现。陇海线及包茂高速两条交通大动脉将沿线城镇纳入都市圈发展格局中。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越来越多的城市组团融入都市圈的大怀抱之中,成为“一小时通勤圈”的受益者。


从“双城记”到多城协同,一个包含西安及咸阳、铜川、渭南部分区域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西安都市圈正在形成。


产业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推动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成为西安都市圈的产业发展蓝图。


作为西北“龙头”,西安是我国“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工业基地,具有厚实的工业基础。由此西安也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的总装配车间内,轰鸣的设备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这里每6分钟就能下线一辆重型卡车。“凭借智能制造和生产流程再造,我们在不增加一线员工的情况下,单台生产效率比2005年提高了4分钟,一年就多生产3万多辆重卡。”总装配车间副主任季翔说。


西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势较好,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2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7.6%,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在带动辐射效应下,以高陵、临潼、三原为主体的渭北先进制造业,以富平、阎良为主体的航空产业,以临潼、蓝田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业,以武功、周至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以乾县、礼泉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正蓬勃发展。


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未来西安都市圈将重点培育核心产业,发展都市圈内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协作水平,加强都市圈内企业跨区域创新合作,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新圈:从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此次获批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发展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地位,着眼于发挥西安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把创新作为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3月陕西启动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为未来西安都市圈创新要素聚集、科研成果涌现的核心源泉。


“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是由陕西省国资委牵头组建的平台之一,目前陕西已有16户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进驻该中心。据陕西省国资委创新合作处处长黄峰介绍,这些企业分布在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下一步这些企业将依托“秦创原”积极“联姻”高校和院所,开展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让更多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目前,入驻该中心的陕西省属企业分别与陕西省内高校在清洁能源、传感器、半导体、智慧城市等方向确立了超过70个研发项目。“集团预计五年内投入资金30亿元,资助一批经过遴选的高校、院所科研项目完成小试和中试,并将其中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进行产业化。”陕煤集团创新中心主任孙振洋表示。


由此,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主力、市场为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创新体系已搭建完毕。根据《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区域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以上,“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到2035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