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互银行联网平台企业相关金融业务整改有序推进。”银保监会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2022年要坚决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在金融领域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筑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防火银发墙”,加强对股东的穿透式监管,严防银行保险资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杆”。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规则,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
“综合2021年至今的监管处罚、新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精神,可以预见监管现场及非现场检查会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杨丰禹向经济观察网称,一是持续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大局、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1年至今发布的发布公司治理准则、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大股东行为监管、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等监管规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都会是监管检查的重点。二是推进合规、有序竞争,净化市场环境、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会持续强化针对营销及中介渠道环节、互联网平台监管套利、甚至无牌无照经营等的违反违规行为监督检查及惩戒文件力度。三是通过监管评价及检查加强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在内的消费者权益保护。2021年银保监会推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同年11月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开始生效,监管机构必将从银保机构的主体责任、信息披露、监管评价及检查等全方位推进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银行机构应严格对照(监管机构)各项规定要求,为建立与健全企业统一的内控合规制度流程体系,深入查找并及时调整公司内控合规的薄弱环节,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集团层面的并表管理。”《2021年度银行业监管处罚分析》显示,展望2022年,仍然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后疫情时代经济总体趋稳的态势有利于银行业的基本面发展,政府对银行业的重视和支持为银行261号文业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要求银行机构加速创新步伐,逐步实现业务的线上化,服务的智能化,以及内控的数字化。新业态下的风险防范,内控体系搭建以及银行业各方面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是银行机构正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新挑战
当前,中国金融行银发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监管科技能力也在快速提升。中国人民银行渤海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
在中国银保监会1月26日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第六项风险防范明确指出,加强创新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建立稳健的业务审批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及新模式的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估范259号围应覆盖消费者保护、数据安全、合规销售、产文件品及服务定价、声誉风险、反洗钱及反恐怖融资等方面。2021建立有效的业务变更管理流程,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的技术和业务逻辑变化、服务提供关系变化进行评估,针对相应风险制定管理策略。
“更加规范的监督管理有助于金融业务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要保障这个行业的蓬勃创新和有序发展,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和监管。”索信达控股(03680.HK)首席执行官吴辅世表示,对于部分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本身数字化能力不足够、业务拓展能力不强,在严监管的状态下想要依靠全新的场景或259号者产品来崭露头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如何在监管力度和尺度中平衡,保障管好风险的同时又要给机构和企业腾出弹性发展、优质竞争的空间,也需要逐步探索。当前在金融与科技结合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务边界模糊化、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甚至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借着科技的名义开展金融业务,却并不在261号文监管范围内,容易给社会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另外,一些商业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传统的借贷业务,这个过程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会在借贷业务发生过程中出现客户的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泄漏等风险,为此国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规划一起保障金融及金融科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对金融监管的支持。
“监管部门应按照金融科技的具体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第动纳入到统一的管理范围,完善监管范围缺口。”吴辅世认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一是按照要求进行业务边界整改,应按照监管要求,将涉及网络贷款、理财等与金融行业重合的业务进行分离,做好业务整改工作。二是应做好客户隐私保护。目前,个人数据隐私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为规范一些科技银行公司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我国也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渤海科技公司要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依法开展平台运营。
1月26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第24年)》,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三年行动的牵头2021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公安部。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并将于3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