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工作个体是什么意思(工作单位个体是什么意思)

把20%的时间用于工作,另外80%的时间都用来做闲事,这样的生活恐怕是“社畜”们的至高梦想——也只敢在梦里想一想。


但确实有人能靠自己动手而不是家里的矿,单位把生活过成了闲适自由还吃穿不愁的样子。曾经在《最强大脑》挑战微观辨水项目的“水哥”王昱珩,从清华美院毕业后只上了几天班,就果断辞了职。


“我无法忍受那种制度化的生活。”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从此成了一名自由设计师。








因为做得特别好,所以水哥可以为别人设计植物景观挣钱,“一平方米,1.1万元起。”


水哥还会制作各类装饰品:吊坠、扇子、玻璃工艺品、羊毛毡、软陶、版画、树脂画……他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店,部分产品供不应求。


但是,比起埋头挣钱,他更多地花时间在闲事上。“其他人如果能做十个活的话,就接十个,甚至接二十个,而我的做法是我能接二十个,但是我只接两个。我只要把这两个做好,另外那十八个就不会走。”


很多人都羡慕水哥这样“玩着就把钱赚了”,想尝试自由职业,后台也有好几位小伙伴和我们说,想看KY写一份自由职业者的从业指南。到底什么才算是自由职业?自由职业就意味着生活从此轻松无忧吗?如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01.


什么是自由职业?




提到自由职业,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自由撰稿人、自由摄影师等职业身份,也就是freelancer。在英文语境的定义中,freelancer指的是独立作业的个体经营者,以兼职或临时合约的方式受雇于不同的公司。在一些文献中,创业也是自我雇佣的一种,但是创业并不是自由职业,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我们在KY粉丝中进行了有关自由职业从业情况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47人中,有14.96%的受访者现在是自由职业者,或曾有过自由职业的经历。而在另外85.04%的受访者中,63.95%想要成为自由职业者。







为什么这么多人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否有关实际自由职业的经历,“自己决定工作内容”、“不被上班制度束缚”和“可以掌控工作节奏”都是人们选择自由职业最重要的三大理由,也是大家认为自由职业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但是,在想要意思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受访者当中,只有不到1/4的人有计划实现自由职业。







对于其余76.6%想要自由职业但没有实际计划的受访者来说,“资源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独立实现理想”和“害怕收入不稳定、没有福利保障”是最主要的三方面阻碍。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人们对于自由职业有一些普遍存在的误解。


*对自由职业,人们普遍有哪些误解?


误解1:自由职业者都是目标坚定、有信心的人。


事实1:相当多的自由职业者会一边从业,一边自我怀疑。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70%的人认为,自由职业者都是目标坚定且有信心的人。但事实上,自我怀疑在自由职业者当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独立数媒营销顾问Col Skinner曾谈到,“就我个人而言,我肯定会时不时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经验。”但他认为,这样的自我怀疑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会驱动一些自由职业者去不断努力,来证明自己足够胜任自己喜欢的事业。


误解2:自由职业可以避免人情世故。


事实2:自由职业者确实可以不用限制在固定的人际关系网之中,但是未必能够避免与人打交道。


比起在企业上班,部分自由职业者的确可以接触更少的人情应酬,但另一些则不得不单枪匹马去“混圈子”,才能拓展客源。许多领个体域的自由职业者都需要与利益相关是什么方沟通和谈判,特别是在交付、宣传、采购等关键环节上。


误解3:自由职业就是可以经常给自己放个假。


事实3:比起996的上班族,自由职业者更需要自律和自我管理。


离开企业体系后,我们不再有外部规定的时间表要遵守,也没有了明确的KPI要完成,所以必须要自己做计划、制定目标。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营小生意的人来说,为了生计,更需要围绕客户的日程来安排自己的作息。




02.


自由职业要面对哪些特殊的挑战?




我们访谈了一些正在自由职业或曾经自由职业的人。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们发现,相较起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可能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挑战。


1. 收入不稳定


自由职业就是不太稳定,有时候好有时候差。好的时候会很累,但是可以满足物质方面的日常需求,差的时候可能是要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样提升业务量了。考虑最多的是下个月房租啊、吃饭啊,七七八八这些很多。自由职业很单位考验一个人的心态,看你收入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是否能抗得住。




——小五,男,29岁


自由摄影师,从业3年


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与个人业务能力、行情、客户预算等各方面因素直接关联,这为自由职业者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很高风险。特别是对于常年从事自由职业的人来说,当最初的激情冷却,收入不稳定引发的焦虑就变得尤为明显。


2. 与孤独感同行


有天晚上的时候,在电脑上码着字,死活没有灵感,就觉得自己特失败。正好那天有个线上学习会,可能因为我的书成绩一般,申请失败了。那一瞬间,就感觉自己特别孤独,想吐槽都没地方吐。因为稿子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写,所以没人可以给我建议,也没人可以分担我的痛苦。




——我一天吃五顿饭,男,25岁


自由作家,从业近1年


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自由与孤独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自由职业者是自己的老板,没有同事,从业人数较少又分散在各个领域里,也少有同行互相支持。在困难时刻,无人倾诉的孤独可能会让自由职业者感到雪上加霜。


3. 社会价值感薄弱


一个人太久不上班,会有种脱离社会的感觉,担心自己的前景,甚至怀疑自己是没有社会价值的。忙碌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但是闲的时候就会。




比如,上午9点了,大家都上班去了,整个小区好像除了退休人员或者儿童,就你一个年轻人在家。这种情况下就容易想很多,是不是会活得越来越局限?会不会有一个体天就被社会淘汰了?




——梁协,女,31岁


文玩核桃售卖者,从业4年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社会价值感来源于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给我们的反馈。自由职业者游离于企业组织之外,尤其需要有意识地去收集这些反馈,否则可能会因为社会价值感减弱而陷入焦虑。


4. 对自制力有挑战


我自制力比较差,自由职业对我来说实在太自由了,整体生活就变得不太积极健康。每天醒来已经是下午两三点,然后去工作室写稿,吃外卖,睡个觉,醒来就是十二点多,再写到两三点回家。完全是昼夜颠倒的状态,想改都改不过来。




——瓶子,女,26岁


曾自由撰稿1年,现创业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自由职业的节奏。对于那些需要借助外部规则来建立个人意思日程的人来说,“打卡上班”也意味着规律的作息,而自由自在的生活节奏反而是一种挑战,会为个人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由职业?想要在自由职业中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03.


自由职业取得成功,有哪些关键因素?




1. 自我主导职业管理取向


一个自我主导职业管理取工作向的人,会认为自己事业的成败主要责任是在自身,而非其他因素。因此,ta们也更有动力去主动探索、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Lo Presti等人(2018是什么)在去年对自由职业者的职业态度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自我主导职业管理取向的自由职业者,更愿意投身于职业发展,也相较起其他人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


2. 无疆界的思维模式


但是,建立了无疆界思维模式的人在精神上是更加灵活的。Ta们在工作中更愿意突破那些既定的框架,比如参与跨组织的项目合作。研究指出,当自由职业者建立了无疆界的思维模式,更积极地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职业技能,会更容易取得个人成就


3. 终身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