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未上市企业分红前后估值(企业估值怎么算)

中国银行业是万业之母,前后财务报表则是经营企业的结果。银行业既要受到宏观经济强烈约束,估值也要受到政府抑制的强烈约束,故而银行业若要研究透彻表面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价值投资表面上是认知,本质上是人性。认知是理性的基础,认知表面上是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本质上是超越现象的思维能力。那么,银行股到底有没有投资机会?这个问题一直围绕整个金融投资界,各大投资家观点不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银行股到底有没有投资机会?


首先我们先按照投资之道原则:顺道而为 逆性而动 道法自然 这三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来分析——顺道而怎么为:有没有投国运?有没有顺应规律?有没有违背中庸之道?然后我们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通过现有的线索去回顾历史。


投资国运政策面现象分析:


1.中国经济从200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政策扶持下也给了金融行业辅佐企业共同估值发展大的环境背景。金融三驾马车:券商、银行、保险都存在业务变化,由此也给金融行业留下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第一上市时间4万亿的救市政策,当时主要的受益领域是:交通运输、铁路、水泥、机械、建材、钢铁、高速公路、农业、房地产、物流等。而直接融资端则是银行,间接融资端是券商以及其他信托等金融机构。


3.2015供给侧改革,2016、2017年去杠杆、去产能,2018年迎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从过去的重工业逐渐转型到轻产业,从过去的不动产转型到流动的金融资产,金融行业也出现了巨大的升级,这一次是整个产业革命的升级,影响的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方向。


综上:从现象上我们倒推历史,这个现象曾在2005年出现过,在改革开放出现过。在发达的金融市场美国出现过,在英国出现过,那么这绝非是我国才有的现象。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存在的现象。那么,我们思考人类的需求是怎么进化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而现在可以说是物质需求转化精神需求的初期阶段。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那么未来即将迎接的是全球资产的涌进,我们中国资本市场面临巨大的投资机会。当然格雷厄姆曾说:你必须要站在永恒的视角看待问题。投资的基础就是投资国运。


顺应规律的未上基本面分析:


先分析一下银行业业务收入、支出的基本结构。


银行业净利润=收入-成本-减值损失(计提不良资产)-所得税


银算行业的收入分为:净利息收入(2/3)、非息收入(1/3)


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分为:净利息、贷款规模


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分为:净手续费及佣金、其他业务收入


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主要看:不良率、拨备率、新增逾期贷款


这些变量找出来了,我们先看一下当下的银行数据是什么样子?然后假设一个判断,再推演出历史的情况,最后得出来一个最符合自然算的结论。然后,我们在寻找历史的数据来进行判断,最后验证自己的结论找出来事实真相。是不是看似很像侦探破案,没错。侦探破案跟投资其实是一样的,最核心的就是人性和自然规律。我们先看一下现在能看到的银行业现象。通过银行年报或者半年报、季报统计,或者通过投资数据:https://www.touzid.com/查询。通过近两年的数据来分析一个现象。举例招商银行(仅作为举例来说明数据现象)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综上数据:可以看出来收入好转,利润好转,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还在加大,不过幅度不是很大,不良率持续下降。拨备率仍然处于相对比较高的区间。银行业基本面数据在逐渐转好。


顺应规律的估值分析:


数据来源于投资数据网


从2005年的估值修复到2008年,随后出现回落,2009-2010年处于估值修复反弹阶段,之后进入了六年的漫长调整。2019年、2020年分别出现了极度低估的现象。2020-2021年呈现出来大反转的情况。


那么,我们通过银行基本面以及估值两个部分都能看出2020企业年-2021年处于修复的初期阶段。那么2005-200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当时导致了估值的快速修复呢?企业我们分别去依次观察其他的上市银行:国有行、股份制、城商行等多个银行均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假设为中国银行业从当下开始即将要开启估值修复上升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估值修复阶段。


带着结论我们去寻找历史数据: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


综上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出来第一个观点:2005年到2012年的分红估值修复是来源于基本面的数据不断变好,即使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的四季度很快恢复正常,延续到了2012年仍保持20%以上的利润增长。2013年之后开始下滑,甚至到了个位数。直到2017年又开始恢复到了10%两位数的增长,同样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疫情影响,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修复。我们观察出来的第二个观点:非息收入的增长,从2005年开始,2007年加速,到现在为止是逐年增加。但是,在2017年之后加速增长。我们再对比其他的银行发现,国有行、一些股份行都出现这样的非息收入均在2018年之后明显迅速增加的现象。


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为什么是2018年?不是2015?或者2016年?


2013年我们可以看出来银行业的减值损失计提再加大,2015年坏账集中爆发,2017年出现了反转的迹象,2018年当时出现了几个政策:1.资本市场去散户化,转机构化。在未来2023年之前实现散户/机构占比从二八到四六。2.资管新规整顿资本市场 3.科创板、注册制政策颁布,公募基金(战略基金)配售,促进资本流动性 利好券商、银行业。银行业的非息收入进入了一个增长期。另外一方面是银行业减值损失计提从2013-2018完成了五年时间,并且息差当时也存在相对较低水平。如果信贷规模出现了增加,而非息也在加快增加,那么之前08年4万亿下产生的不良也能更快速地出清。2019年确实出现了息差 非息两个部分收入均增加,导致净利润的释放,推动上市估值阶段性的修复。直到银监会发出要加大处理不良,可以判定为接近尾声了。从2020-2021年的数据来分析,我们也看到了出现新一轮的好转,这也是为我们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银行业低估且基本面全面好转,当下才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有没有违背中庸之道怎么:什么是中庸之道?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是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理性,就是不偏不前后倚、中正,遵循自然、天理大道。客观地去判断和观察人和万事万物。分红我们投资不是只为了赚钱,而是修心、修德,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金融市场,使得健康发展,为我们子子孙孙留下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那么,我们如果是这样的思考问题和这样的投资心态。我们的投资将会变得简单。


投资原则1:选择长期永续的行业、低估优秀的企业。


投资原则2:用企业经营角度去考核企业运营,选择行业垄断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投资原则3:以尽可能便宜的价格买入,但不能因为自己的买入而伤害其他投资者。也不因自己的卖出而伤害其他投资者。


投资原则4:不要专注多个不懂的领域,要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投资原则5:控制人性的本能,逆向买入,等待估值修复,相对高估卖出。(不使用目前场内做多期权以外的风险杠杆,不能让主动的投资变得被动。)


投资原则6:长期赚取企业的分红和估值修复收益。不做空市场,也不做空股票。巴菲特是非常善良的,作为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没有一个人是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


巴菲特所经历的美国经历过了25年的经济大萧条,也赶上了杠杆基金并购潮,经历了市场的疯狂,也经历了基金资金的非理性行为。但是他仍然没有对美国失去未上信心而是一直看好自己的祖国。投资的基础就是投资国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