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徐州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个体工商户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吗)


通讯员 王祥波


长期以来,财政收支矛盾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市财政部门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探索徐州路径,培植、发展、壮大财源,坚持以系统性思维破解财政收支矛盾,使财政收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据统计,1-3月份,徐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吗入147.2亿元,同比增长29.8%,收入总量、增幅分列全省第六位和第四位,圆满实现“十四五”首季“开门红”。


坚持开源为根本


做大财政收入总量


财政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市财政局坚持以开源为根本,做大财政收入总量。一方面,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优质税源。持续推动产业基金设立和落地,吸引更多优质徐州税源,夯实财政收入增长基础。制定靶向扶持企业方案,建立重点税源企业项目库,按预算级次落实挂钩帮扶责任。加强财政金融工具运用,扩大“苏科贷”“苏微贷”“富民贷”贷款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存贷比例、调整贷款结构,释放更多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纳税人


另一方面,强化协同共治,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强化综合治税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与税务部门数据互联共享机制。加大罚没收入征缴力度,保证合理正常的罚没收入足额征缴。研究加快罚没资产的拍卖及处置办法,对字画等专业性较强的资产,借助社会专业性力量,做好保存、评估及拍卖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价值。全面提升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效益,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处于征收空白区核定的市政公共设施、空间工商户、地名等冠名权有偿使用收入,公园绿地等城市绿地内配套服务设施及场地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厘清个体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提高出租、处置收入水平。


坚持节流为导向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将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杠杆上。市财政局坚吗持以节流为导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养民为先”,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刚性、非重属于点、非急需项目支出,削减或取消低小规模效、无效资金。在对2020年结转小规模指标进行清理后,收回一般公共预算结余结转指标4.49亿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55亿元。同时,加快资金分配使用,避免“钱等项目”现象。


进一步研究完善各类支出标准,积极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化管理。规范奖补政策,梳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奖补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对未建立支出标准项目进行成本核定,制定徐州市支出标准。


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预算严肃工商户性。严格施行零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原则上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再安排预算单位经费追加,对于确需超预算安排的资金,加强全流程审核并且纳入绩效评价。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评审机制,确保一般性项目预算支出审减到位。据统计,今年以来,已完成评审项目157个,送审金额141.67亿元,审定金额128.56亿元,节流财政资金13.11亿元。


坚持增效为抓手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市财政局坚持以增效为抓手,着力在及时、精准、有效上下功夫,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新增重核定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形成徐州市级财政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和绩效自评价质量。


把科技创新投入、产业基金项目等涉及产业发展的支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动态掌握全市支出情况。加强决算数据分析利用,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以监督促管理,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坚持改革为引擎


增强财政发展动力


为增强财政发展动力,市财政局坚持以纳税人改革为引擎,加快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起草了《徐州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同时,持续深化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引导金融不断输血实体经济。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属于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保障各项财税政策有效落实。据了解,市财政局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征收。


坚持防风险为基点


守住财政安全底线


为守住财政安全底线,市财徐州政局坚持以防风险为基点,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债务”原则,创新开展债务“削峰行动”,争取全年压降债务成本不低于10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抓实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清单式管理、预警式分析、穿透式监管、下沉式督导、精准性处置、零容忍问责”重大举措,建立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防范各类风险向财政传导,密切跟踪政银产品、政策性担个体保业务、应急周转金等财政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实时动态监控风险,在财政资金和经营资本之间建立防火墙。开展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出资风险排查,规范产业基金出资管理,加强投后管理征收,确保产业基金运作安全规范。


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就业、“三农”、环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政策,防范政策执行出险。充分发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作用,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