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赞美农业生产者的文章(赞美农业工作者的句子)

国士无双今泪别,稻菽千重空悲切。尽管上午经历了谣传——辟谣——再证实的过程,我们还是无法相信袁隆平先生已经千古。当我们从官媒上确切看到消息,顿感山河无泪,大地震颤。国家失去脊梁,我们失去亲人,看着餐桌上的米饭,叹息声声,呜咽悲恸。眼前出现袁隆平爷爷的一个个瞬间。




1953年8月,刚刚从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校任教。那时候的中国人,还要为三餐温饱忧愁,如何解决挨饿的问题,开始成为袁隆平的毕生追求。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他,比谁都能够体会粮食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学问,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这是袁隆平立志要坚持的梦想。



农校的日子里,袁隆平整日与试验田为伴。吃住在此,研究娱乐也在此,他的第一代杂交水稻也从这里诞生。那是1960年的一天,袁隆平惊奇地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尽管国际上早就有关于杂交水稻的理论,但是西方的科学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没有再往前走一步。不服输的袁隆平,要用自己的力量,培植出人工杂交水稻。



此后的数年间,袁隆平俯身稻田,扎根乡邻。科研的道路上,最痛苦的就是孤独和失败。培育成功前,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一次次的失败中,迎来的是质疑和嘲笑。袁隆平没有气馁,既然是千秋伟业,就不能奢望轻易成功。为了更详细的资料,为了更充实的数据,他辗转云南、广东、湖南等地,终于在1973年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自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奔腾在更高、更强的杂交水稻天地里。


禾下乘凉梦,造福亿万人民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饥饿问题就始终存在。滚滚长河,历朝历代,粮食与土地,民生与国运,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尤其是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关乎民族复兴、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幸而我们有袁隆平,是他让水稻亩产一次次突破,是他填饱了中国人的肚子。正如袁隆平所言,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



从亩产500公斤,到亩产800公斤,再到如今的亩产3000斤的梦想。袁隆平和他背后的团队,一次次突破科学的极限,为我们创造着巨大的财富。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国界,在袁隆平看来,水稻的更高产量,就是他的一次次新课题。走下田野,观察生长,查看长势,记录数据,每一次的成就都离不开他们艰辛的付出。



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万公顷种杂交水稻,那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袁隆平的胸中,装着全人类的吃饭问题。当他在中国取得成就时,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经验。上世纪的80年代初,在我国开设的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里,袁隆平作为专业老师,把杂交水稻的技术,传授给了更多的国际友人。



在东南亚的稻田里,在北美洲的平原上,到处涌动着杂交水稻的丰收。农田里能生长,盐碱地也可以种植,2020年的6月,袁隆平的团队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成功种植出高寒耐盐碱水稻。禾下能乘凉,水稻遍全球,这是何等的伟大胸襟。当国家把共和国的勋章授予袁隆平时,我们由衷地向先生致敬。


初心不改,一个“90”后的奋斗

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媒体时,总是能够保持孩童般的笑容。他笑称自己是“90”后,还要活到100后。对于老师的评价,“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在他看来就是“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而他谈论带博士的言论,更是笑翻了网友们。“带博士生要死脑细胞的”,看着是戏谑之言,实则表达着先生的责任感。既然培养新人,就要负责到底。



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能工作就行了。”活到老,干到老,袁隆平的身上,一点都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就在住院期间,他最关心的仍然是自己的杂交水稻。当他问到医护人员今天的气温时,不禁忧心忡忡道,“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自己的身体都到了最后,依然想的还是毕生的事业。



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袁隆平喜欢打排球,自称“排球小王子”。他有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国际大会上时常全英文讲解。而他的经典语录,更是成为了青年人的偶像。业余生活中,喜欢游泳、会拉小提琴,偶尔的浪漫,更是羡煞旁人。而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袁隆平的麻将情结。打麻将可以让人保持活跃,锻炼脑力的同时,时刻保持着思维的清醒。



老爷子是真性情,经常在正式场合,蹦出意料之外的词语。一次演讲时,不知为何怎么都翻不到第二页,袁隆平直接来了一句,“麻烦死了”,瞬间让严肃的会场,响起阵阵笑声。在他的生活中,完全就是普通人的一天。“有些孩子气,完全不讲究吃穿,偶尔会去逛街。”穿着最普通的衣服,做着最伟大的事业,作为伟人和科学家的袁隆平,给我们的感觉就像自家的老爷爷。


后记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般的人物。他的成就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的精神,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帮我们做到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