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套期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例27(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 录



2020年第1期 总第869期




内容摘要



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使命、任务与属性的认知


袁广达(教授)


【摘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应用经济、管理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逻辑推演和因果分析,对资源环境成本管理的环境会计功能进行理论阐述,重新认识环境会计的历史使命、目标要求、基本属性和主要内容,并就环境会计的信息价值、经济实质、技术工具、核算模式、文化形成、治理作用和基础信息支持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当今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应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宗旨,围绕资源环境成本管理的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提供支持。同时,以宏观环境经济政策和微观环境治理措施为主要内容,侧重于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在具体方法和管理实践上回归会计基础理论,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方法与技术集成。


【关键词】环境会计;资源环境成本管理;价值管理;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03-7




基于管理者行为的掌趣科技商誉减值剖析


何 瑛(博士生导师),李雯琦


【摘要】商誉减值是管理者投资低效的典型表现,2019 年年初我国上市公司现象级商誉减值浪潮引发了资本市场对管理者溢价并购和商誉减值的持续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以掌趣科技为例,从管理者行为视角出发,结合管理者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系统地研究掌趣科技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发现:并购商誉受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羊群行为和代理行为的共同影响,商誉减值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盈余管理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表现为大股东的财富转移及公司的业绩“大清洗”。


【关键词】商誉减值;管理者行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掌趣科技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10-9




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外部董事治理与盈余管理


张江凯,宋 常(博士生导师),王玉龙


【摘要】以理性经济人假说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2014 ~ 2017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董事在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前会进行负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管理层权力越大,盈余管理越显著;在区分高管类型后发现,相比于其他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只有CFO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更为显著;外部董事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权力较小的外部董事,权力较大的外部董事对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盈余管理抑制效果更好。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外部董事治理;盈余管理;高管;CFO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19-8




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优化


苏 蕙,郭 炜(教授)


【摘要】近年来,小微企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急需建立切实可行且高效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在此背景下,以Z银行为例,首先介绍Z银行现有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不足之处;然后优化定性指标中的准入规则指标,保证小微企业在准入环节提交申请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再进行人工审查复核的重复性工作;最后通过稳定性检验,筛选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分卡的无效指标,保证评分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准入规则;稳定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27-6




客户集中度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吗——来自发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孙 洁(博士生导师),殷方圆,宁金辉


【摘要】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均具有重要影响,而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又是评级机构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以2007 ~ 2017年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客户资源视角,考察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信用评级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受企业信息质量、行业竞争程度以及评级机构异质性的影响,且企业经营绩效是客户集中度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此研究结论揭示了大客户信息在信用评级中发挥的重要补充作用,也为企业提高自身信用评级水平提供了新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客户集中度;信用评级;信息质量;行业竞争程度;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33-9




“PE 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与公司价值创造——以博雅生物为例


林 兢(教授),郑楠楠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希望借助产业资本完善产业链,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在此背景下,结合医药上市公司博雅生物案例,探讨“PE 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全过程。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设立“PE 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价值、提高企业价值和财务绩效。但是,上市公司应明确基金设立的投资方向、降低基金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注重基金的运作过程并激发并购基金的创新力,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


【关键词】PE 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协同效应;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42-8




区块链下财务管理专业业财融合教学模式革新


刘 阳(副教授)


【摘要】借助区块链技术革新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打造去中心化的公有链教学平台,使学校、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协会、教育机构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者参与到去中心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共同拟定融入业财融合理念的教学内容。在私有链平台上围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凝聚不同区块链模块,以供联盟链平台上的学生个性化动态、自主地选择学习,并实施有效反馈,最终革新基于区块链的财务管理专业业财融合教学模式,培养出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私有链;业财融合;混合教学;去中心化;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50-5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行为引导——以伊利股份为例


孙金钜


【摘要】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关键词】股权激励;上市公司行为;伊利股份;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55-6




关于套期会计准则的思考


袁小平,刘光军(副教授),彭韶兵(博士生导师)


【摘要】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为分析对象,对其部分条款的行文描述、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界定方面的条款、部分案例的实务操作指引、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进一步润色套期会计准则的条款行文;重新界定套期会计处理方法,需特别强调套期会计的核心特征——对称性;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套期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案例;全面认识和管控公允价值选择权等。


【关键词】套期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61-5




成本动因选择研究——基于南方航空的案例分析


黄冰冰,马元驹(博士生导师)


【摘要】将成本动因归类为基于价值量的成本动因与基于作业量的成本动因,并提出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成本动因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成立的关键在于验证选择基于价值量的成本动因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为此,以南方航空2010年一季度 ~ 2018年四季度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散点图比较分析、相关系数比较分析、拟合度比较分析以及成本预测比较分析来论证选择营业净收入作为成本动因是合理的、可靠的,其不亚于选择传统的作业量成本动因。研究结果表明:营业净收入与传统的作业量相比,在与收入动因成本的相关性、对收入动因成本预测的准确性等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替代传统的作业量作为成本动因。


【关键词】成本动因;价值量;作业量;营业净收入;收入吨公里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66-6




整合性报告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张肖飞(副教授),张 彤,史璐寒


【摘要】随着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增加,现有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整合性报告应运而生,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梳理整合性报告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分析整合性报告出台的背景、必要性及使用现状;其次,从报告目标、计量标准和报告成本三个方面剖析整合性报告的影响因素;再次,从公司治理、盈余质量、非财务信息等方面分析整合性报告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整合性报告的未来研究方向,如整合性报告框架构建的研究,我国企业采用整合性报告的典型案例研究,整合性报告经济后果的拓展研究,特别是其决策有用性等。


【关键词】整合性报告;财务报告;非财务信息;公司治理;报告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72-9




探索信息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之路


谢诗蕾(副教授)


【摘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使会计行业面临改革巨变。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职业的挑战,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转型升级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增量式、渗透性的整体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团队、多元化教学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提出涵盖培养理念、方案设计、实施策略的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治理;会计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81-5




《财会月刊》刊文计量研究:核心作者、主要机构与热点主题


陈晓芳(博士生导师),蒋 武


【摘要】在《财会月刊》即将迎来创刊40周年盛典之际,探究《财会月刊》的发展过程,发现其经历稳步恢复期、逐渐提升期、高速增长期与高质量发展期四个阶段。目前,《财会月刊》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载论文越来越学术化,论文质量也越来越高。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财会月刊》所载学术论文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识别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热点主题,以期为广大财会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财会月刊》载文的热点主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献计量法;财会月刊;热点主题;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86-6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之中日比较研究


仙场胡丹(副教授),干胜道(博士生导师)


【摘要】审计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因素起着正向作用,有的因素起着负向作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在不同国家的表现有没有差异呢?对日本与审计质量有关的法律背景、审计市场、企业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将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并对日本学界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期望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深入认识二者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倾向得分匹配法;日本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92-7




瑞华受罚事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谨慎性反思


乔鹏程(副教授)


【摘要】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证监会暂停承接新业务处罚事件,值得瑞华和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对职业谨慎性进行深刻反思。分析表明:以瑞华为代表的国内所因内部管理效率较低和职业谨慎性不足等问题使处罚事件发生成为必然;审计职业谨慎性丧失和不当压缩审计投入是根本原因,深层原因包括审计环境的群体性浮躁、政府监管趋严、资本市场中各方利益困境、合并后的暂时困难等。


【关键词】职业谨慎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瑞华受罚事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099-6




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用机制、存在问题及完善路径


马志娟(教授),曾 雨


【摘要】环境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环境治理和政策纠偏工具,可以促进环境政策的有效落实。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和免疫系统理论,阐释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作用机制,以2015 ~ 2018年审计署相关公告为研究对象,分析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践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环境治理;审计公告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05-5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


李 明(教授),徐雅琴


【摘要】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划分为外部环境风险和内部经营风险两大类。从理论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明确了“股东至上”逻辑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而“不完全契约”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温床”。在此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风险传导进行理论解释,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的形成机理模型。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股东至上”逻辑;不完全契约;风险传导;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10-8




B2B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


谢文静,鲍新中(教授),董文妍


【摘要】风险是影响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而电商平台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影响因素与传统供应链融资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此,全面分析B2B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风险可能的影响因素,运用德尔菲法对风险因素进行了筛选。并建立B2B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五家典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例,对其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关键词】B2B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风险因素;德尔菲法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18-9




论纳税人溢缴税款退还制度之完善


翟 帅(博士)


【摘要】新税法实施衔接过程中,因税务机关、代扣代缴人与纳税人对于税法理解的差异以及财务处理失当等因素,在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等程序中产生纳税人溢缴税款的情形。由于税收征收管理法与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所构建的溢缴税款退还制度因权利性质不清晰,配套制度设置混乱,有碍纳税人退税权利的行使。因此,必须明确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公法之债”性质,将纳税人退税权利定位为请求权,适当扩展溢缴税款退还的主体,明确溢缴税款退还情形,对纳税人申请溢缴税款退还制度予以诉讼时效改造,统一溢缴税款返还的范围,以期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权利。


【关键词】纳税人;溢缴税款;退还制度;返还请求权


【中图分类号】D912.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27-4




澳大利亚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经验与启示


范云朋,赵 璇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供给创新层出不穷,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和防控新型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6年12月正式批准设立“监管沙盒”机制,其设置“监管沙盒”的目标是将澳大利亚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与投资的顶级市场之一。澳大利亚“监管沙盒”机制运作至今根据金融科技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提高监管政策的适应能力,进而为澳大利亚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健全完善提供助力。我国应在充分借鉴澳大利亚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监管沙盒”发展长期规划,从组织机构设置、参与人员管理、准入退出机制、评估标准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健全“监管沙盒”框架体系,打造“中国版监管沙盒”,以提高我国金融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金融监管;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31-8




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检验


李梦阳


【摘要】对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的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行测度,利用1996 ~ 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在长期和短期都尚未发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作用,甚至在短期制约着人民币在国际上储备职能的发挥;同时,国家经济实力、货币惯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汇率的作用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货币职能;货币惯性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39-7




人工智能发展效应:美国的政策与启示


舒亚琦


【摘要】人工智能正广泛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人工智能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存在三方面的正负效应:在经济效应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存在时滞;在社会效应方面,促进高质量就业,但可能存在替代效应;在安全效应方面,其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一直处于世界最前沿的位置,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效应;财税政策;劳动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811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46-5




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


向鲜花(副教授),石意如(教授)


【摘要】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四重四轻;成功经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51-5




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互换、征信体系与算法框架构建


常冶衡(副教授),李 双(副教授)


【摘要】通过对金融互换、征信体系、算法等问题进行关联性分析,以企业征信体系与金融互换、个人征信体系与金融互换的动态匹配为基本思路建立金融互换、征信与算法基本框架,对社会融资、消费与内需、业务渠道的拓展、新行业的衍生、资本效率等方面进行经济效应分析,最终针对征信系统的建立与利率差别化定价、动态匹配、资金缺口、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征信体系;金融互换;算法;动态匹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1-0156-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