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管不住自己
我身边的许多父母都有同一个疑问: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聪明程度相当,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而“自家的孩子”呢,怎么学都是班上垫底的那一个?
听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我的孩子一做功课就喊累,这跟自律有啥关系?是不是他的脑子真的没别人好,所以学得比别人累呢?”
孩子的聪明程度对学业表现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科学还告诉我们,自律比智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因为不自律的孩子甭管多聪明,一旦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不会主动学习。
↑ 戳这里,成为“有格局”的父母只要128元!
原理分析:自律的本质
相信很多父母感同身受,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孩子有两大行为问题:
一是无法到点停下手里的游戏,开始做应该做的功课;
二是无法履行规则与规矩,比如准时上床,按时起床、上学等。
那么,这两大行为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
“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发表的专家调研报告是这样说的。自律性强的孩子都具有一个共同性,就是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比同龄孩子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冲动和欲望,具有良好的“延迟满足”的能力;还有呢,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比如,当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时,他们不会说“我必须这样做,因为爸爸妈妈要我这样做”;相反,他们更加会从自己的立场来思考和权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由此看来,一个自律的孩子具有高责任心、高自控力,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而专家们为这些优良品质取了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名字,叫“非智力优势”。
这向我们证明了,如果家长忽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内在驱动力,只是一味地靠外力来灌输知识,逼孩子被动学习,最后非但成绩上不去,还会把孩子逼到厌学的境地。因此,与智商相比,自律对孩子的学业和成绩,乃至成人后的事业影响要来的更大、更深远。
↑ 戳这里,成为“有格局”的父母只要128元!
案例分析
放学后,大家都带着同样数量的作业回家,可是有的孩子会先做“应该做的”作业,而有的则会先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然后久久想不起来应该去做功课了。
看起来,这两组孩子的区别仅仅是做事的先后排序不同,但正是这个小小的不同让结果变得天差地别,有的孩子按时交出了书写整齐的作业,而有的孩子却连作业内容是什么都忘了。这就是“自我控制”带来的不同结果。
因此,即使你生了一个聪明无比的孩子,只要他不自律,不会掌控“该做”与“想做”的前后顺序,那么他就很难自主完成作业,更别说持续获得好成绩。
那么,怎么让一个不自律的孩子学会驾驭好“该做”与“想做”的关系呢?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孩子是否自律,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在父母的家庭养育模式上。
怎么样教育孩子保持自律?
父母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养育模式?
各种头疼的教育问题或许都能通过拓宽格局养育得到解决。
教育专家黄静洁,通过十余年中西教育理论学习,融会贯通,这一次,她将“格局养育”理论丰富,
加入多个实操案例及30 套解决方案模型,
聚焦16个学习和亲子关系痛点问题,
加入16位成年人跨时空对话……
打磨出《父母的格局》有声课程!
45节干货课程教你做有“格局”的父母!
↑ 戳这里,成为“有格局”的父母只要128元!
课程亮点
1、心理可视化
围绕孩子的学习问题,为中国家长解决16个最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
分析亲子冲突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不同心理看法
呈现事件的两种解读视角
2、方案模型化
一个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模型 结合30000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点对点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教育和学习的困扰
3、内容多样化
将中国家庭教育和西方社会发展心理学结合
提供超30 深刻又易懂的教养方案
帮助中国家长成为更有格局的父母
帮助孩子成为更有格局的学习者
4、跨时空对话
16个学习和亲子关系痛点问题 16位成年人采访
听他们真实的成长经历,帮助中国家长跳出家庭教育的各种误区和陷阱
↓ 更多人文、历史好课尽在澎湃好课 ↓
穿越文学经典,看见爱情本色|《梁永安的爱情文学课》
超好听的珍藏版《小王子》 |《小王子》童自荣、叶亦潼配音版
“和大人”来啦!|《王刚:细说和珅》
用金刚经的智慧指导美好生活|《费勇:33堂金刚经修心课》
融会贯通中西管理学精义 |《曾仕强: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