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经历过2020年的动荡之后,
身边好多人都忙着在搞钱。
社恐的人,一问在买什么理财产品,再也不会尬聊~
各类小视频关于理财的的广告也是满天飞~
职场小白学会理财后,摇身一变成了都市女精英~
没收入的全职妈妈,学会理财后,腰杆挺直了~
看得人心潮澎湃,恨不得立马拿出所有的钱去理财,好能赚到一份“睡后收入”。
想理财是好事,据说这是财商高的表现,更是具备了富人思维。
但哆啦还是想提醒一下,跟风理财,结果把血汗钱都亏了,肠子都要悔青。
新的一年,如何正确理财,有哪些要注意的理财常识?
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2021新年理财指南,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如何避免乱花钱?牢记4大法则!
理财的前提是得有余钱,那些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人,你让他拿什么来理财?
可是,一遇上618,双11,双12,
商场优惠活动,就忍不住各种买买买。
于是乎,一不小心就成了月光族。
如何躲开那些“剁手”消费?这4大法则也许能帮到你:
1、避免冲动消费
冲动是魔鬼,但如何避免乱花钱和花错钱呢?
可以分线上线下两个场景:
线上:喜欢先加购物车/收藏,给自己至少3天冷静期,想清楚实用场景和频率。
如果之后,还是觉得很需要,那就买吧。
线下:想买瓶洗发水,结账时却发现多了很多零食、饮料...
这样的经历估计很多人都有,为了避免线下购物的冲动,事前列个购物清单很有必要。
2、余额管理
一到节点,各大网购平台又要合伙抢钱了!
很多人,禁不住短信和推送的降价提醒,手一滑,钱就没了。
我的建议是,支付宝、微信钱包里少放大额现金。
另外,自控力较差的,降低花呗的额度,多余的信用卡也可以注销掉。
3、重返纸币时代
电子支付真的会让人对花钱越来越“没感觉”,
不如回归「纸币时代」,日常消费中,
不妨取出一些纸币来付款,找回对真金白银流失的感觉。
4、抵制各种优惠券
爱网购的人,总是容易被限时秒杀、优惠券冲昏头脑,
其实大促一直都有,没必要为了一时的优惠而血拼。
要忍住花钱,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没钱花会更痛苦。
忍住一时的痛苦,才会给你带来理财的快乐!
接下来分享6个超实用的理财方法,看仔细咯~
6个超实用的理财方法
1、记账
记账,只是个工具,不见得能替你生钱。
但只有持续地梳理和总结,才能替你回答:
“钱都从哪儿来,都去哪儿了?”的问题。
市面上很多记账APP,比如,随手记,挖财,口袋记账等,随便选一个就好。
2、及时取消订阅
平常我们订阅的一些服务,比如,自动续费会员,
如果不再使用,记得及时取消;
不再使用的押金也要及时申请退还,
并查看手机付款是否关联绑定了其他商家服务。
3、定期存银行
银行存款虽然利率不高,但如果存定期,也有稳定的利息收入。
用梯形存款法,既保证了流动性,又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比如把钱分成3份,分别存1年期,2年期,3年期。这样以后每年都有存款到期。存满1年后,再存2年期的,以此类推。
4、投资,让钱生钱
聪明人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投资,让钱更值钱。
投资方式有很多,人群基数较大的有5种:
①银行理财
利率在3.5%-5%,50万以内不用担心,有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不过小众银行卖的高息存款,很快就要被清空,银行APP的存款利率低些。
②国债
国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利率较高,几乎无风险,到期去取即可。
平时也不用操心,只是流动性较差,提前支取的话利息会有损失。
③基金
普通人比较适合基金定投,风险小一些,
但需要经得住熬,才能有较好的收益。
很多人往往顶不住下跌的压力,而选择中途退出。
④股票
股票的收益不确定性很大,风险很高,
适合有专业知识并且抗风险能力强的朋友。
⑤理财险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收益安全稳定,
白纸黑字写进合同,一分也少不了。
利率也都不错,复利3.5%~4%之间。
年金险收益略高些,但规定了领取时间,灵活性较差;
增额终身寿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适合长期储蓄。
5、增加收入通道
比如投资自己,提升一些新技能,让自己多一些本事,
拓展创造财富的可能性。
另外还可以找些薅羊毛的路子,比如招商银行APP,动不动就做活动,发红包,
闲时去抽个奖、签到、浏览什么的,
薅个几百块也不是太难的事。
6、增强体质少买零食
有人会说:什么?这也算理财?
还真算,身心健康能免去不少不必要的医药费,
每天运动半小时,饮食均衡全面,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少买零食也能省钱。
写在最后
理财之路,贵在坚持。
很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最后提醒下:有多少钱做多少投资,避免借钱投资,
尤其是股票、期货等高风险产品;
没有稳定收入时,远离各类网贷产品。
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赚得更多。
ps:
专注保险测评,文中提到的任何产品,不代表推荐。如果你不想买保险,没人劝你买。
大多数人觉得:保险条款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稍不留神就会踩坑;
我用10年的实操经验整理了一份攻略,内含:《社保攻略》、《理财干货》、《保险科普》、《避坑指南》等;
关注@哆啦a保,每天收获最硬核的保险干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