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拟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税收筹划(公司如何让员工持股)



通常在达到解锁条件/实际行权的时点,员工仅仅获得了对股权(票)所有权的法律确定性,并没有在此时获得实际的经济收益,因而,在解锁/行权时发生的个人所得税成本,员工需要在得到实际收益前先行付出,是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不得不为员工考虑的额外现金压力。 因此,企业在设计方案时应妥善考量如何合法降低员工的税负成本及现金流拟预测和合理安排,提升股权激励的持股实际效果。


递延纳税的可行性


考虑员工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产生与股权激励的变现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且股权激励涉及的税收负担往往较重,递延纳税成为了避免合规问题、更好实现员工激励效果的可能途径。


为鼓励非上市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财政部、国家税务平台总局曾于2016年出台《关于完善股权激让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即“财税1如何01号文”。符合101号文规定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税目适用20%个人所得税率。


这一递延纳税的优惠,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员工股权激励的税务难题:享受递延纳税优惠后,员工只需在最终处置股权、取得实际经济收益的时点缴纳税款,股权激励平台各环节的综合税负也将相应降低。这对于降低员工股权激励的税务成本、优化激励效果,上市公司将有立竿见影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01号文“的规定,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须同时满足7项条件;其中之一,是激励标的须为境内居民企业的本公司股权。 然而,出于对公司控制权、行政管理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量,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选择通过搭设有限合伙企业作为股权激励平台,而员工作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直接持有的税收筹划是合伙企业份额,间接持有让公司股权。这样的间接持股结构,能否符合101号文的上述规定,在实务中成为能否享受递延纳税务处理的关键。


对公开案例的研究和实操经验显示,目前税务机关对101号文中激励标的要求的解读均持较谨慎的态度,大多数地区的税务机关,作为实施激励方案的公司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通常仅接受员工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激励形式进行101号文备案,而不接受以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形式进行101号文上市公司备案,因此,能够享受到递延纳税的非上市公司员工股权激励,目前仍为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极少数拟上市公司在上市信息中披露历史期间曾以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架构完成了101号文备案,但根据公开信息,其备案地主要为合伙企业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并非拟上市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获得备案的税务征管效力和后续管理,可能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税务问题


在股权激励实员工践中,合伙企业是常见的持股平台形式之一。 但是该种持股架构,除了存在上文提到的递延纳税的障碍以外,还涉及多重税务处理难题,包括当前市场重点关注的员工处置股权、获得实际收益时的税务处理。


一般而言,在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架构下,为实现减持股权(如在上市后向公开市场出售)的目的,首先需要由合伙企业持股平台减持公司股权,再由持股平台将收益分配给员工,员工公司同步减持相应的合伙企业份额。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自然人合伙人从合伙企业获得的收益,应按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随着各地合伙企业征管更为合规化,以往合伙企员工业自然人合伙人直接适用20%税率,或者申请核定征收的实务操作,已经日趋少见。 若员工获得的收益超过一定数额,适用经营所得处理的税务成本,很可能高于员工直接持股的情况下适用财产转让所得的20%税率。


同时,在员工通过合持股伙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架构下,部分地方税务机关往往不认可其为直接持股,因拟此针对限售股解如何禁后从上市公司分得的股息红利,往往无法享受差别化税收政策。上述问题也对合伙企业作为股权激励的持股平台提出了新的税务筹划挑战。


员工股权激励是一个综合工程,税收筹划除了税务因素,还有例如企业股权集中性,企业控制权的稳定等其他重要考虑,因此我们观察到合伙企业架构目前仍是广泛采用的员工持股平台,企业在激励架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平衡取舍。


(肖鑫系公司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谭伟系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