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宁波姜山个人房屋出租(宁波姜山厂房出租网58同城)


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


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


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


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


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


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


——《老街》李荣浩





老街临河而建,延绵百年


明代中期,村落密布,人口增多,农、桑、牧、渔及家庭副业发展,商贸日趋繁荣,姜山已成为鄞东南商贸重镇、集市中心。



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3年(1877年),姜山镇集较大的集市中心兴起,以东新街、墙弄街为核心建起东镇市和西镇市,有大小商店近百家。


东镇市每逢农历双日为市集,西镇市每逢农历单日为市集。集市交易有渔货(海、淡、咸、湿、干等货)、烟酒、蔬菜、瓜果、畜、禽、蛋及粮食(米行、米店、米摊)、副食品、家庭手工业品(小农具、草席、草帽编织品)、工匠(修伞、钉碗、磨剪刀)等。



1979年初,再次开放集市,后又相继开放粮、油、竹、木和小商品交易,并取消白肉、家禽、蛋、水产品的限制,集市贸易渐趋旺盛。此时集市多以街为市,以路为集。



至今,在姜山镇,这条沿着母亲河而建的百年老街,仍有不少商户在经营着各类买卖。站在姜山大桥上,往东望去,可以看见店主们迎来送往的忙碌身影。




一个地方能留住老街,是幸福的



提起老街,总有人喜欢叹上几口气,觉得它不过是存在于记忆里的光景。时代变迁,老街也许没有了从前的繁华与热闹,可老街上的人情味却随着时间发酵,愈久愈浓厚。


沿着老街走一走,能轻易找回曾经的记忆。所以,老街是多么珍贵的存在。一个地方能留住老街,是幸福的。



▲老朱渔具店


“老朱渔具店”的老板朱良德估计是这条百年老街中最年长的店主了。今年已经72岁的他和妻子守着这家渔具店已经20多年了,从小就生活在老街上的朱良德,对老街有太多回忆可以述说。


如今,老朱还深深记得1945年时候的那个场景,一群英姿飒爽的解放军,从老街经过去接管奉化。小街两边的窗户和门口,探满了脑袋,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听祖辈们说,这条老街原来是500多年前从苏州迁至姜山的大户人家所建,新中国成立以前,沿街的这些店面一直被地主霸占用以租赁。到了1950年左右,政府通过合法手续,将所有店面全都归至老百姓的名下。



当时,朱良德的父亲领到了两间店面,刚开始,他们家把这两间店面分别租给别人卖文化用品和缝纫机。直到1982年,朱良德从工厂离职,便收回了店面,自己开起了点心店。


后来随着市场变化,到1994年,朱良德又转行开了现在的这家渔具店。如今,老街上的渔具店不只“老朱”一家,隔壁还有一家“老街渔具店”,两家店和谐共存了多年。



▲老朱和隔壁家的渔具店


在老街上,不少店面经营着类似的商品,但他们像老朱们一样,和平相处,甚至还相互提供方便。这或许也是属于老街的一大特色,邻里关系胜过竞争关系,人情味浓过利益。




顾客与店家,有份浓浓的人情味



老街上,除了店家与店家之间那浓浓的人情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店家与顾客之间,也有了不一般的感情。



▲旧时光特有的供销社


在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顾客与店家之间的那份人情味,更是显得特别珍贵。姜山老街上的店家往往一开就是几十年,回头客的忠实程度,亦是多则几十年,少则十几年。


老街上的“皱皱毛”杂货铺,凭着优质的商品和贴心的服务,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皱皱毛”杂货铺老板


常常特地骑车过来买糯米粉的洪阿姨,是这条百年老街的老主顾之一。其实,隔壁姜山大桥的两头,街上新店不少、也够繁华,但洪阿姨这么多年来还是坚持到“皱皱毛”杂货铺里买东西。


她说:“老板娘和老板人都特别实在,东西好、价格优惠不说,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冷门货,在他们家总能寻到,哪怕店里没有,老板出门进货时也会顺带捎回来。”



事实上,“皱皱毛”是这家杂货铺老板的外号,因为老板头发自然卷,非常有特色,久而久之,杂货铺的名称倒不如他这个人的特征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一长,这个外号成了店铺的代表,一说到姜山“皱皱毛”,很多老姜山人都很熟悉,因为这家店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两夫妻的厚道和勤快人人称赞。


上个世纪的店铺,大多不讲究华丽的招牌,店家将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家的商品上。“皱皱毛”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低矮的、不起眼的店面内,只要你静下心来挑选,竟能发现不少现在的年轻人叫不上名字的日用品。


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开门营业,晚上打烊关门,一家人靠着这家小店过活,日子虽谈不上多富裕,但还算凑合。



如今唯一的女儿正在宁波大学读书,热情开朗的夫妻俩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盼头。如果可以,他们想守着这家小店一直过下去,因为他们实在是舍不得这些年和小店一起度过的时光,更舍不得在这些时光里遇到的人。


“皱皱毛”的老板说,最开始遇见这些顾客时,老街还不老,而且很多顾客当时还是孩子……




早些年,别提有多热闹



老街上,离姜山大桥最近的那家文具店,开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如果你是80后或90后,又在姜山这个区域生活、学习或工作过,一定会对它有印象。


这家没有招牌的文具店店主陈阿姨,与母亲一起依然打理着它,希望给周边老人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早些年,一到放学时间,我这个小店啊,别提有多热闹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笑意在脸上漫延开来。



那时候,老街边上有很多学校和幼儿园,店里的玩具、图书、文具和各类小零食,对孩子的吸引力别提有多大了。很多孩子就算不买东西,也一定要在这里逛上一遍,看看新近流行的小玩意儿,然后才依依不舍结伴回家。



这一热闹景象,在2013年左右,随着附近学校悉数搬走而消失了。如今的生意虽然大不如从前,但收支基本维持在相抵消的状态。考虑到母亲上了年纪,原本经营网吧的陈阿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娘俩一起打理小店。



陈阿姨说:“店和人一样,这么多年有感情了!而且还是有不少顾客愿意来我们这买东西,尤其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为了他们,我们也会尽力将小店维持下去!”



这或许就是老街的生命力所在。老街由一家家老店组成,而这一家家存在了数十年的老店,在好几代人心中都有难以取代的位置。


老街上不少店家的想法都和陈阿姨一样,哪怕老街到最后不得不被时代所淘汰,但只要还有顾客上门的一天,他们就会坚守在此,开门营业到最后一天。



在这个冬日里


选一个有暖阳的日子


来这条老街走走看看


找找那些似曾相识


那份与记忆里的旧物


偶遇的惊喜


无疑只有到过的人


才能体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