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到现在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年头,这两年中,除了戴口罩这件事变成了所有人的日常习惯,人们的生活也在不经意间被深刻影响着,其中最直接的莫过于出行,尤其是出国,不再像之前那样来去自如。回想以前,我还在自己的创业路上摸索前行,也对“出去看看”抱着向往之心时,一趟美国之行成全了我当时的心愿,也为后来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9月,我独自经过十几个小时飞跃太平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考察。那些异国时光里,总能感觉一阵“轻”风拂面:一个高等发达的国家、一个创造神话的硅谷、一批优秀先进的企业,离不开早已深入人心的“轻盈”模式。这给了我方向,也给了我动力,也让我决定把这种“轻盈”模式引入国内,让企业轻松办公,这也是创办小熊U租的初衷和不断坚持的使命所在。
关于美国的硅谷
到美国简单落脚安顿下来后,我开始跟随朋友陆陆续续到一些当地的企业走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硅谷的走访,这个由Facebook、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等众多高科技企业聚集的地方被视为科技开创者的发源地。
硅谷长期秉持“人才是最宝贵的财产”的先进人才理念聚集了全球精英,也有不少亚裔面孔在这里担任重要科技力量。硅谷的公司会给这些员工们配备高性能的办公设备,并且仅过两三年的时间,旧的设备就会为全新的、性能更好的、适配度更高的设备“让位”。听介绍才知道,这在以“效率”著称的美国企业里是非常常见的标配,紧跟最前沿的数字化、信息化办公模式,也成为让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渗透进员工方方面面重要途径之一。
以往提到办公效率的难题,大多数人会把目光放在人的差距上,站位更高一点的人会从制度和流程的角度去着眼,而办公设备的影响,则在重视程度里排靠后的位置,但这在硅谷的企业里,都是绝对不容许出现的“短板”。并且,通过被广泛接受的轻资产运营理念,这些企业以最低成本、最少负重实现了最短周期的设备迭代,精英人才的高效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释放,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科技的繁盛。
关于中国的“硅谷”
聊到硅谷,想到近期热映的电影《奇迹·笨小孩》,故事在有“科技微创新”之称的深圳华强北上演,和美国硅谷有相似之处的是,这里同样英雄不问出处,诸多开拓创新的传奇从这里生根发芽。电影也揭露了那个时期更深一层的产业发展内涵——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向高增值产业链环节,有一句话这样说:“在华强北,每个人其貌不扬的人,都是顶尖的硬件大师。”二手硬件的高速流转在这里创造过年销售额千亿元的神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影反映的这些现象正也是我在美国考察后的决心和决定。美国的融资租赁还是类金融业务,设备的巨大残余价值没有被挖掘,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成了环境的负担。通过走访美国的一些设备回收公司,他们不但早早解决了上面这些问题,还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租赁业务与客户之间全生命周期的强关联性,于是,打造一条“租赁 回收”闭环产业链的念头在我心里越发坚定起来。这条闭环产业链的价值也正在得到验证,我们作为一个重资产的企业,如今也可以在一个高效的内循环生态里“轻盈”运转。
在继续走访当地一些企业的时候,我们乘车掠过熙熙攘攘的闹市,直到探过窗外,映入眼帘的风景由钢筋水泥变成翠绿郊野......这也让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企业并不是都集中在大城市,甚至对于一些企业,城市都不是他们的选择。不少乡镇“卧虎藏龙”,不同于城市的繁华纷扰,在田园风光中依旧有现代化企业的蓬勃发展,不同的节奏交错,倒是另一番相得益彰。在那一片绿色中我也在想,人们在高效办公时追求与外界美好环境的相互契合,离不开设备迭代与成熟完善的企业IT设备回收机制同轨并行,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