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陕西省周至县税务局历年局长(陕西省周至县历任领导班子)




-----我家祖孙三代都是21岁入党


在建党百年华诞,举国同庆之际,惊喜发现我的家庭与党真有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的伯父、父亲以及我自己、女儿、儿子,祖孙三代五人都是21岁入党。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我们家庭的荣光。


醴泉县城老照片


祖父马凤鸣与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他热情好客,勤劳致富,置田掌家,思想先进,鼓励支持伯父和父亲耕读传家,接受先进文化思想教育。伯父马作正出生于1921年,先后就读阡东完小、店张中学,1940年醴泉昭陵中学创建,开设四个班级,伯父是首批学生之一,受党组织的熏陶,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青年,与同学阎振维一起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参加救国救亡运动,1942年伯父经昭陵中学地下党员赵弘道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临近毕业的一天晚上,伯父与同学们一起冲进了国民党醴泉剧院砸了戏院,当他们从戏院返回学校的途中,被国民党县保安团发现,只听“砰”地一声枪响,与伯父并肩行走的潘宗仓同学倒在血泊之中。伯父及时回校说明情况,在校长赵斌生保护下离开学校,返回老家,在南屯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隐姓埋名,掩盖起自己的真实身份。不久,国民党陕西党、政、军、警开始在全省进行大规模逮捕共产党“嫌疑分子”。同年12月,由于醴泉敌特和叛徒的出卖,国民党省党部调统室主任李犹龙,在醴泉共抓捕教师、学生、商人等48人,其中共产党员23人,被送往西安特联组审讯关押,醴泉党组织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伯父在党组织提前保护下,逃过这次劫难,为以后重建党组织保存实力。随后几年间,伯父的足迹遍布在陕南、渭南、泾阳、三原等地,秘密为党组织传送情报,向陕北革命圣地延安,偷渡运送党的领导干部、党员达20多人。


伯父马作正青年照片


1946年7月,伯父在王育英的亲自领导下,与范森、赵天琪、侯建业、王启儒等人共同开展党组织的重建工作,建立东乡党支部,成为七个支委之一,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的实力,先后介绍张永昌、尚忠合、马瑞兴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18日醴泉县城后,伯父与县委书记王育英、县长康志安等创建了中共醴泉县委县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伯父与县政府秘书陈家惠、通信员窦云峰等人一起工作,1953年伯父被组织委任周至县糖酒烟总公司经理、书记职务,后任周至县商业局、税务局局长,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1949年马作栋(右一)与醴泉昭陵中学同学合影


&父亲马作栋于1934年出生,九岁时开始在村上读私塾,十五岁从阡东完小毕业,考入醴泉县昭陵中学,1953年,19岁的他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校(长安大学前身)学习,在伯父感召和鼓励下,1955年的5月25日,年仅21岁的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千名师生唯一入党的学生,同年9月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专业学习深造,成为我们村上解放初期的第一个大学生。1957年8月父亲从同济大学毕业,回母校任教,并担任校教师党支部书记。1958年9月组织上派父亲带领六名教师赴青海西宁市,筹建青海建筑工程学校。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作为该校最初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父亲他们边基建边招生,使学校很快初具规模。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带领着百余名师生到青海湖畔的天骏县边教学、边开荒种地,度过了最为艰苦的一段岁月。因为出色的表现,1959年到1960年底,父亲先后参加了全国劳动与生产相结合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和青海省群英大会,受到了表彰。1962年8月,父亲调回醴泉县委工作,先后担任县委机关团委书记、青少部部长、纪检委常委、政工组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接待室主任、安置办主任、建筑公司经理、县人民剧团团长,以及第一中学、西张堡中学书记校长等职务。


父亲马作栋青年照片


1966年,父亲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时任县委安置办主任的他负责安排省、市下放干部、居民落户、知青插队等工作,出席省、市三下放代表大会三次,安置下乡知识青年3763名,下放干部87名,下放居民33户。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却安排得井井有条。其间他曾先后带领全县20个公社的书记、社长及680名师生,分别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去北京参加毛主席第十次接见红卫兵检阅活动,圆满完成任务。父亲在担任县剧团团长,在他的主持下,排练了多部现代秦腔戏,招收并培养了张保卫、刘克忠、胡屯胜等一批国家级的秦腔艺术家。1971年至1980年,父亲分别担任礼泉县第一中学、西张堡中学书记兼校长,1977年参加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培训会议,在此期间,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成绩显著,被省上确定为重点高中。


改革开放后,父亲担任建筑公司经理,在单位他大胆实行定额管理,使企业产值倍增;他现场蹲点办公,建成了醴泉剧院、县委办公大楼等一批精品工程,受到了县委的高度肯定。父亲在建设局工作,获得建筑工程师职称,于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房工作会议和1991年在宁夏召开的全国城镇建设会议,并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介绍经验。他曾接待建设部及省市县参观团近百次、数千人。


如今88岁康健的父亲是一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干部,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做笔记,关心国家大事,参加组织生活和公益活动,“不忘初心听党话,牢记使命跟党走”,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学习、工作历程与新中国同龄,见证了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他的一生丰富而多彩,平凡而伟大,他的勤奋、进取与执着,他对党事业的无限忠诚,让我们做儿女的备受感动、备感自豪,激励我们下一代继续进步前行。



国徽党徽铸忠魂,红色家风代代传。在伯父、父亲谆谆教导下,八十年代末,当时还就读礼泉第二中学的我,抱着对军营生活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弃笔从戎,穿上橄榄绿服装,成为一名光荣武警战士,在刻苦训练,执勤之余,参加各类函授学习,身影常常出现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在部队和地方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百余篇,连年受到部队嘉奖。在担任部队文书和军械管理员期间,多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1989年国庆节后,我奉命带领两名司机和两名战士,从延安出发到西安陕西武警总队仓库换发新式武器,这个押运任务艰巨,责任特别重大。当车辆从西安返回中午行驶到宜君塬时,发生严重堵车,看着蜿蜒崎岖山路上停放一百多辆汽车,为防止意外发生,我及时求助距离最近的黄陵县武警中队官兵,临近傍晚时分,当看到十多名战友来支援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战友们让我们先回中队吃饭休息,让他们留守警戒,疏通车辆通行,直到当天半夜时拉运武器装备的车辆才回到黄陵县武警中队大院。当我往返十天顺利完成任务回到部队后,就接到党组织通知,21岁的我已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1990年春天,我从延安部队回到县城,被组织安置在电视台从事媒体工作,肩扛摄像机,翻山越岭,下乡入村,采写近千篇新闻稿,20余篇荣获陕西新闻奖和咸阳新闻奖,先后出版了纪实文学《丰碑》《绿色,那就是你》《九嵕山下我的家》等文集,成为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4月我被组织提拔为县广播电视局(台)副局长、副台长、党支部书记,随后分别担任总编辑,文体局和文旅局副局长。在此期间,2014年我兼任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宣传组副组长,2017年兼任县委巡察组首轮组长,开展为期一年四轮政治巡察工作,组织满意,干群好评。值得欣慰的是,我人生每次进步,都处在繁花似锦的春天,感谢党组织培养提携,感恩我的每个春天。



女儿、儿子出生后,我经常给他们讲述父辈人的学习工作经历,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开好头,起好步,走好人生每一步。常常鼓励他们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社会上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爱党爱国爱学习。女儿马兴先后就读西安美院本科和长安大学研究生。2016年国庆节前夕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也是21周岁。她在学校多次获得国家和学校奖学金,一直担任校团体干部,被评为长安大学优秀研究生。儿子马驰坤就读西安高校后,我鼓励他学好大学每门课,积极上进,很快也成为学校学生会干部,2020年建党99周年前夕,21周岁他在学校被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特别的缘分,特别的荣光。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我们祖孙三代五人都是21岁入党,机缘巧合的背后是我们这个家庭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我们这个党员之家会将红色家风薪火相传,让国徽党徽铸进子孙后代的忠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