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网友们关心的一样,我第二天去银行柜台打印流水查询转出金额账户信息,但打印出来的流水还是没有转出金额账户名和账号。当时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就让我填了一张申请表,提交总行查询。
昨天又去找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回复说,转出账户之所以显示不了账户信息,很可能是因为转出账户为我自己注册的“数字人民币”APP上开通的银行钱包。
我一脸懵,数字人民币APP是什么?我根本没听过“数字人民币”APP,更没有下载过这个APP。银行工作人员还说,这个APP不能在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只能通过二维码邀请才能安装。
然后银行工作人员让我扫了一个二维码,我点进去安装了“数字人民币”APP,然后注册,发现果然注册不了,然后我试着登录,然后点找回密码,通过验证码找回了密码。登录进去了,发现这个APP下面有两个银行钱包,一个是交通银行钱包,一个是邮储银行钱包。两个钱包都绑定了我的银行卡。查了交易记录,骗子先从我的银行卡把钱存入这两个钱包,再从这两个钱包把钱转到其它钱包的。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才了解到“数字人民币”这个还在少数城市试点使用的新鲜事物的几点常识:
1、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和我们钱包里的人民币功能一样,只不过是以数字形式存在于电子钱包里。目前可开通的银行是:中、农、工、建、交、邮政储蓄银行和网商银行。数字人民币必须绑定本人的个人信息,才能区分是谁的钱。
2、数字人民币目前只在深圳、苏州、上海、成都、海南等10余个省市试点,采取的是邀请制,无法从各大应用市场直接下载APP。
3、数字人民币可根据实名强度不同分为五个类别,一类(强实名)需在柜台开通,无余额支付等限制。二类(较强实名)、三类(弱实名)、四类五类(非实名)均不用到柜台,要求条件最多的二类也只需: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手机号(包括验证码)、银行账号四类信息。
数字钱包分类 | Ⅰ类钱包 | Ⅱ类钱包 | Ⅲ类钱包 | Ⅳ类钱包 | Ⅴ类钱包(交通银行) |
钱包属性 | 实名钱包 | 实名钱包 | 实名钱包 | 匿名钱包 | 匿名钱包 |
认证方式 | 银行面签, | 远程认证, | 远程认证, | 远程认证, | 远程认证, |
开户数量限制 | 一人同一机构限一个 | 一人同一机构限一个 | 一人同一机构限一个 | 一人手机号/邮箱同一机构限一个 | 一人手机号(含境外手机号)/邮箱同一机构限一个 |
绑定账户 | 绑定一类本人银行借记卡 | 绑定一类本人银行借记卡 | 不可绑定任何账号 | 不可绑定任何账号 | 不可绑定任何账号 |
余额上限 | 无 | 50万 | 2万 | 1万 | 1000 |
单笔限额 | 无 | 5万 | 5000 | 2000 | 500 |
日累计限额 | 无 | 10万 | 1万 | 5000 | 1000 |
年累计限额 | 无 | 无 | 无 | 5万 | 1万 |
备注:上述常识和表格源于网络
了解了上述基本常识,我更疑惑了,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主动下载及注册“数字人民币”APP,更没有开通这两个钱包,我本身也没有在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开户,而数字人民币注册及平台上和银行钱包开通是必须绑定个人信息的,那么我的钱是怎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数字人民币银行钱包转走的呢?
回忆整个受骗过程,我好像探知到了真相:骗子获取了我的个人信息,然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注册了“数字人民币”APP,并且开通了银行钱包。
骗子以我的身份信息开通的是Ⅱ类钱包,开通需要远程认证,人脸识别,身份证件,手机号,银行账户。
从我被骗过程看,骗子先是知道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骗子以我的手机号和身份证号注册了“数字人民币”APP,然后冒充警察,打电话给我,让我下载钉钉并共享屏幕,然后用共享屏幕功能监测或者指引我操作手机,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我的银行账户信息。
那么,人脸识别信息他们是如何获取呢?我推测骗子很可能是利用了钉钉的“共享屏幕”功能录制了我的人脸视频,然后用技术手段(骗子可能攻克了人脸识别技术)骗过了平台的摄像头。
相信利用“数字人民币”APP转账的诈骗案件我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从我的案件中,可以得出:冒充公检法套取个人信息,共享屏幕(获取人脸信息、验证码信息)、数字人民币 是骗子的惯用技俩。请友友们千万警惕。最后:
1、请友友们擦亮双眼,遇有陌生人要求使用会议软件视频,要特别警惕,陌生人很可能是在盗取你的人脸信息。
2.请数字人民币APP研发单位结合真实发案,尽快升级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不给骗子利用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