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九重镇邮政银行开户行是啥(重庆九龙坡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村支书张家祥


△淅川县梅池村村支书项中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两会报道组新成员机器人“大河小AI”,让两位基层村党支部书记“首尾呼应”。


【连线】


两位村党支部书记的隔空对话


一个在渠首,一个在渠尾,“大河小AI”让两位村党支部书记如同“面对面”。


“小AI,你好!连接视频。”张家祥说。


“好的,已连线。”小AI回答。


“张代表,你好!你在渠北头,我在渠南头;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在咱淅川老家。千里之隔,南水北调让咱连着心。”项中山说,“我们村还有25户45人没有脱贫,你作为来自淅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希望你能给我讲讲‘致富经’,让我们村彻底脱贫,村民生活奔小康。”


梅池村的村情如何?本报记者曾亲眼目睹。2017年6月14日上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脱贫攻坚记者蹲点”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梅池村就是大河报选定的脱贫攻坚4个蹲点村庄之一。


梅池村位于西簧乡政府西12公里处,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05户1305人,山林面积17154亩,耕地面积1030亩,当时全村有贫困户296人。当地虽有几十年的香菇种植历史,但是这里山路崎岖、沟壑纵横,由于交通闭塞、信息滞后、物流不通……香菇卖不出去。


记者蹲点期间,当地政府已开始在该村打造“十里香菇长廊示范项目”,帮助村民全力脱贫,并抓住“互联网 ”发展机遇,倾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推广建设“供销e家”服务网点,试图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讲述】


脱贫致富路上的“三部曲”


了解了“同行”项中山的问题,张家祥根据自身的经历做出回答。2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生涯,张家祥讲述了他带领群众致富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辣椒启幕


768户,3298人,这是张家祥所在村庄的人口情况。在1996年,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植小麦、玉米和小辣椒。如何增加村民的收入,是一块压在他心头的大石头。


种小辣椒,费工费时,产量一般销售还慢,村民收入增加不明显。能不能种其他的作物或其他效益好的品种?张家祥决定走出去看看。


从1997年到2000年之间,他自费外出“取经”,走遍山东、河北、湖南、云贵川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的地方,行程上万公里,最终找到致富“密码”——种植加工型鲜椒——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湿度适合种该品种的辣椒,而且这种辣椒产量高、易采摘、经济效益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信心满满的张家祥回到村里后,连忙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大会,却遭到群众的反对,不少人持观望态度。


理由是,种了万一卖不出去咋办,村干部会不会吃回扣,从中渔利……


“如果哪个村干部从中赚了老百姓一分钱,这钱我们就用来给他买棺材。”当时一句“不中听”的土话,解开了部分村民的心结。


2001年,村组干部、党员以及有经济基础的村民率先“吃螃蟹”,第一年试种了800亩。结果是,亩产4000多斤,每亩收入差不多2000元,是其他种植小辣椒村民的3倍。


加工型鲜椒的“火辣”效益,让其他村民乃至周边乡镇的村民“眼红”,纷纷加入进来。第二年,张河及周边的村庄拉开种辣椒大幕,规模已有上万亩。


第二部曲:带动效应


一村种辣椒,村村种辣椒。让张家祥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只想着本村发展的初衷扩散开来,种植辣椒的规模上来了,销路要求也宽起来。


不能让群众辛辛苦苦的汗水白流,张家祥再次选择走出去。


首先,要保证有辣椒集散的场所。2002年,他建议在村里建设农副产品市场,规划了一个宽45米、长600米的农产品加工收购市场。


为何建这个加工、收购一体化市场?张家祥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鲜椒个头大、新鲜易破、不宜长途运输,这需要就地粗加工,直接把采摘的成品粉碎打包,这样不仅销售方便,运输也便利,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其次,他从源头上寻找加工型鲜椒的消费大户——郫县豆瓣酱。当时他在四川、重庆等地多方辗转联系奔波,最终确定多个豆瓣酱生产厂家,对口供应。


2003年,带动效应凸显。加工型鲜椒不仅在淅川县九重镇广泛种植,在淅川县以及周边多个县市也有大规模种植。鼎盛时期有30多万亩,特别是七八月份收获的季节,每天上百家外地客商来收购,仅张河村里的农产品加工收购市场就车水马龙,日交易量上千吨。


在这期间,张家祥又带领村民种植高糖南瓜、青皮豆等“舶来品”,错茬种植,保证村民持续增收。


第三部曲:华丽转型


从2001年到2011年,种辣椒让当地群众富起来。在张家祥看来,家家户户的小洋楼,村里停着的自用小轿车,这些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就是明证。


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干渠从张河村穿村而过,约2公里。张河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保水质、护运行义不容辞。辣椒种植中施肥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水质保护与群众致富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张家祥带领村干部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郑州仁和康源农业公司发展软籽石榴产业,种植软籽石榴不需要施化肥,不会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于是,全村5000余亩土地流转给该公司,每亩地每年800元。


在张河村的带动下,周边程营、太平、九重、张楼、孙营、张家等村共1.5万余亩土地也成功实现了流转,淅川全县共种植6万多亩软籽石榴。


张家祥说,除了旱涝保收的土地流转租金,该村的贫困户纷纷与农业公司签订了长期务工合同,他们主要负责剪枝、除草、帮忙采摘石榴,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