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厕PPP应用,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不仅弥补政府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使广大市民得到更优质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而且私人企业也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实现盈利!
社会投资人的选择和创新能力发挥对PPP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汉斯·瓦尔之前,政府方也采用同样的经营权外包的方式、架构,却并没有汉斯瓦尔经营的的效果好,可见ppp项目中投资人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同一个项目不同的投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
田丽凤专家讲到,PPP本质上是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借助社会资本在资本、相应的经营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来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效率,并最终实现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公众的“多方共赢”,促使PPP项目成功。
物有所值是政府方应用PPP项目的前提条件和最终目标,一定要起到提高公共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效率的效果。
现在存在打着PPP项目的旗号,只做投融资的情况。PPP项目不是投融资问题,而是重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虽然中国地方政府在推动PPP时,发挥其融资功能是重要考虑。但PPP的主要动机是基于解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低效问题,确保PPP风险共担和“物有所值”。做到物有所值的条件是一定要有社会资本方,在金融管理、运营方面等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物有所值”,才能够比传统的供给方式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质量。
其二,不是政府不管,而是政府授权、规制监管和绩效管理贯穿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确保合同执行、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企业可能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成功推进一个PPP项目,达到物有所值的效果,一定要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并把好政府方主导(前期工作做到位)、PPP项目专业策划、充分竞争选择社会投资人、政府方监管等重点环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