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银行存贷怎么开户(如何在民营银行开户存款)


货币不仅包括现金(纸币与辅币),而且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存款。


银行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得到贷款的客户一般不是全部取走现金,而是把贷款作为存款存人银行,以开支票或转账形式进行各种支付;而且,当贷款客户动用贷款付账后,收款方也会将钱存入银行,以开支票或转账形式进行各种支付。存款变为贷款,贷款又变为存款;正是在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银行创造出了货币。但是银行不能将所有存款无限制地循环使用,也就是说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不是无限的。银行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准备金,以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时,可以满足需要。准备金可以是库存现金,也可以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率是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作为准备金留下的比率。国家的中央银行规定了法定的准备金率,银行自身还可以加上超额准备金率,以加强资金的流动性。


下面举例具体说明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储户张先生将10 000元存入银行。假设法定准备金率是20%,银行须将2 000元交给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可以贷出8 000元。李先生前来贷款8 000元,到商场买了一套高清影视设备,商场收到8 000元后,把钱存入了它的开户银行。该行须将其中的20%,即1 600元上交央行,可以贷出 6 400元。这时有王先生借了这笔钱,在家电商店买了一台电冰箱,这家商店把6 400元存入了自己的开户银行。该行把20%的法定准备金,即1 280元交到央行,贷出5 120元。如此继续进行下去,张先生存入的10 000元因不断存贷而放大。如果你耐心推算下去,最后可以算出有关银行账面上增加的存款总额是50 000元,贷款总额为40 000元,央行收到法定准备金10 000元。此时,张先生的全部存款都变成了准备金,这笔存款被放大5倍,贷出款项为存入额的4倍。


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存款总额会从初始的10 000元增加到10倍,达到10 0000元。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5%,存款总额会从初始的10 000元会增加到20倍,达到20 0000元。


可见准备金率越高,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就越少;准备金率越低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就越多。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乘数效应”。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所增加的货币量(这个例子中的10 000元)与银行体系所创造出的流通中货币量之间的比率称为货币乘数。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货币乘数为5,即准备金率20%的倒数。如果准备金率为10%,货币乘数为10,准备率为5%,货币乘数为20,以此类推。


在极限情况下,如果准备金率为100%,银行就创造不出额外的货币了;反之,如果准备金率为零,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货币。在现实中,准备率不可能为100%(这样银行业就无法存在了),也不可能没有准备金(这样会引起挤兑与银行破产),所以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是有限的,取决于准备金率高低。


当然,以上讨论的是简化了的情况。如果考虑到现实中的许多因素,货币乘数并不是简单的准备率的倒数。而比这个数值要小。例如,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借款人持有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也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由于定期存款较活期存款间的稳定性为高,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一般说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其实,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乘数效应”不止数宗,而是无数宗;它们会互相叠加、互相抵消,或互相排斥,其结果是难以精确预测的。


我们日常用的钞票确实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作为全社会的货币供给,还包括了银行通过信贷,经由“乘数效应”创造出来的货币。银行的信誉越好,它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就越大;国家的法定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创造的货币供给就越多。


下面举一个例题,以便较为形象地了解上述创造作用的影响(引自Niall Ferguson 《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2008,Chapter 1:Dreams of Avarice 中译本:《货币崛起》高诚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哈佛商学院一年级工商管理硕士(MBA)学生做了一个简化的“货币游戏”。游戏一开始,名义央行代表政府支付教授100美元,作为教授做咨询的报酬。这位教授把钞票储存到一名学生运作的一家名义上的银行,并收到一张存款单。为了简便起见,假设这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0%,它把10美元存在中央银行,把90美元贷给它的客户;而客户决定把这笔钱存入了另一家银行。因为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是10%,所以9美元存在中央银行,其余的81美元贷给其他客户。


至此,教授要求学生计算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并由此导入了现代货币理论的两个核心定义:M0称为“基础货币” 或“高能货币”,它就是央行发行的钞票;M1称为“狭义货币”,就是除了央行发的钞票之外,还包括了居民的活期储蓄。当钱被存放在三个不同的学生银行时,M0为100美元,而M1为271美元(100美元 90美元 81美元),这简洁地说明现代部分准备金体系是如何允许信贷创新以及货币创新的。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教授之后突然要求他的第一名学生归还他100美元,这名学生不得不拿出他的准备金,并要求第二名学生还贷,由此产生了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货币供应量M1紧缩,如同扩张时一样迅速,这清楚地说明了银行挤兑的危险性。因为第一家银行只有一个储户,教授试图提款的总额是它准备金的10倍。第一家银行的生存明显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及时收回贷款,而第二家银行同样必须准备应对客户收回储蓄的要求,以此类推。这意味着银行在放贷的时候,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能够很容易收回贷款,这个问题本质上与贷款的流动性和贷款人的信用资质有关。


现代经济学中,在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M0基础上,货币供应量(Monetary Aggregates)可以“增生”至三至四个层次,即M0、M1、M2、M3和M4,后文将有详解。


(提示: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


【陈思进作品】(关注我的专栏,学习更多)


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财经金融简单说》专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