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晋商银行存折开户行查询(晋商银行开户行行号查询)



商人,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商业行为的人。其实一开始商人只是单纯的指商朝人,早在商朝还被称为归属于夏朝的商部落时,商部落的经商者就已经出现了。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商的人就是商朝人,名叫王亥,他也是商部落第一任首领契的六世孙,而且商朝的商业十分发达,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之后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等诸多时代,商业的发展商朝时有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以地域划分的商帮, 如其中最有名的晋商和徽商。


晋商指的是整个山西地区的商户,而徽商仅仅指的是今安徽省徽州地区的商户,也就是安徽省的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徽州在古代亦被称为新安郡,在这六县之中,以歙县和休宁县的商人最为著名。而徽州之外的安徽商人则被统称为皖商。原来历史上的安徽,也有散装的时刻哈。


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在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初期,主营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茶木等。徽州商人尤其重视家族子弟教育,商户中的子弟,自幼便会进学堂学习四书五经,而那些生性顽劣的孩子,才会被家族派去经商。而且徽州商人在致富后,为了给家乡的贫困子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还会在家乡兴建官学、书院、私塾等。正因如此,徽州才会被世人称之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







而晋商的历史早于徽商,早在先秦时代,晋商就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活动。晋商主营的是盐业和票号业,其中以票号业最为出名。虽然晋商很出名,可直到隋唐之前,山西的商人还没有形成商帮势力。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是山西的木材商人。




晋商对家族子弟的教育与徽商不同,资质最优秀的孩子自幼便开始学习商贾之道,以至于读书成为了副业,而走上科举道路的,往往是晋商子弟中,资质欠佳的那些。这种不重读书的风气,可谓是特立独行,不过这种风气往往不被实行重农轻商主义的帝王们所喜欢,清朝的雍正皇帝就对此颇有成见。




提到晋商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到明初施行的“开中法”。开中法,又名中盐之制,起于宋元时期,不过在当时不被重视。而到了明朝初年,虽然明军通过一系列战争将蒙元势力,驱逐到了北方草原,可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不容忽视,故明朝在北方蒙元边境处,布置了大量军队以抵御蒙元残部的入侵。







当时明朝刚刚建国,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摧残,当时的明朝可谓是百业待兴,虽说朱元璋大力发展水利和农业,可毕竟为时尚短,且从内地往边地输送粮食,费时费力不说,输送途中的粮食消耗甚为惊人,根本满足不了边军对粮食的巨大需求。


因为蒙元残部的存在,又必须在边地布置大量军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山西的官员给明太祖朱元璋上了道折子,建议朝廷在边地施行开中法,以便满足边军对粮食的巨大需求。


那究竟什么是开中法呢?开中法的含义是: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其实意思就是让商人自行将马匹、粮食、铁等重要物资送往边军中,而边军则根据商人输送物资的价值,道路的远近,商人是否能从中获利等因素,给与商人一定额度的盐引、茶引,再由商人携带盐引、茶引到盐茶的生产地,换取等额的盐茶,再由商人将盐茶运到朝廷指定的地方进行贩卖。







商人为了将利润最大化,于是就召集因元末明初的战乱而四散的流民,到边地附近进行屯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朝廷不用再担心边军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匮乏了,而且由于商人吸纳召集流民到边地屯垦,减少了流民对王朝造成的危害,减少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巩固了王朝的统治。随着边地的百姓的日益增多,也加强了朝廷对边地的控制。


明洪武三年,开中法才实施,当时只有纳粮中盐法。洪武四年,朝廷制定了中盐条例,由朝廷根据道路的远近,运粮多寡和考虑商人是否能从中获利,以确定给与商人多少额度的盐引。


开中法共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指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政府指定的地区销售。后来,朝廷又根据实际需要,陆续施行了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中茶易马法等。


由于是山西官员提出的建议,故朝廷决定在山西大同府试行”开中法“,取得了重大成功,朝廷遂决定全面实行”开中法“,以解决边军对物资的需要。因为山西地处北疆,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晋商们一开始购买粮食,输送到边军中,后来更是直接购置土地,招募流民在边地屯垦换取盐引,这便是商屯的由来。


“开中法”的实行,让晋商们大受其利,越发壮大起来,而徽商们对此则表示了不满。虽说当时的山西也有盐池等产盐地,可最主要的产盐地还是在南方的两淮区域,可以说徽商控制了大量的盐引。







可现在却由晋商们控制了大量盐引,虽说朝廷后来增制了中盐条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徽商们的利益,可原本贩盐这块生意就是由徽商们控制的,现在大量的盐引,却被晋商们夺过了。俗话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何况是那么多的钱财呢。为此,徽商们想尽了办法,预谋夺回这块大蛋糕。


而到了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徽商们就想到了办法,他们通过朝中的户部尚书叶琪(长期收受徽商们的贿赂)更改了盐法,将“开中法”原本规定的“纳粮中盐法”改成了“纳银中盐法”,这样操作下来,商人们不用把粮食运到边军手中再换取盐引了,改成了商人们把银两交给扬州的盐运司,直接在盐运司换成盐引,再由朝廷拿这笔钱购买粮食等物资转运到边军手中。




新的盐法实行之后不久,商屯就不复存在,而此时的明廷早已不是朱元璋时候的朝廷了,变得腐败起来,有不少重臣豪门开始染指原本应为边军购买物资的银两了。就算重臣豪门们清廉自重,这些银两换成的粮食,也有不少都要被消耗在途中,不仅如此,此举也重创了晋商。


而晋商们针对此种情况也想到了办法,既然开中法不复存在了,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当时最挣钱的边贸身上了,可当时明蒙冲突不断,边贸有时一关就是数十年。而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晋商们嗅到了挣钱的机会。







隆庆四年,蒙古俺答汗之孙把那汉吉因不满祖父强抢其未婚妻,遂投降明朝。在交涉这一事件时,主持议和事宜的王崇古向朝廷提出了“封俺答,定朝贡,通互市”的九字政策。此政策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明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张四维等人的赞同。


其实在这场议和中,少不了晋商们的影子。王崇古和张四维都出自晋商大贾之家,两人还是舅甥关系,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既是为了朝廷大局,也是为了照顾晋商集团的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