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9月份核心CPI同比增长3%,为1991年以来新高——日元贬值成日物价上涨主因

东京外汇市场日元10月20日走软,一度打破150日元兑换1美元水平线。图为在日本东京某处的汇率信息显示屏。(新华社发)

日本政府的汇率政策、日本央行金融政策外汇市场的影响,成为决定国内物价动向和前景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日本央行同步实现工资上涨和物价稳定增长的目标前路漫漫,调整金融宽松政策的前景并不明朗。虽然日本政府表示将通过采取综合经济政策以应对物价上涨,但其主要方向是减轻能源领域的负担。由于能源领域的价格涨幅对物价的影响有限,此番投入恐仍难切实解决日元贬值带来的高物价问题。

日本总务省10月21日公布的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日本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长3%,高于上月的2.8%,连续13个月同比上升。如果排除消费税率上调的影响,核心CPI增长达3%,创下1991年8月份以来新高。

具体来看,9月份日本除生鲜食品外的食品价格上涨4.6%,家庭耐用品价格上涨11.3%,住宿价格上涨6.6%。能源价格上涨16.9%,其中电费上涨21.5%,燃气价格上涨25.5%,汽油价格上涨7.0%。522种核心CPI指标中,有385种上涨,91种下降,46种不变。上涨品种数超过了上月的372个。

针对此次核心CPI上涨,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表示,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日元贬值,并再次强调政府关于推进结构性工资上调和向具有发展潜力领域转移劳动重心的意向。

日元贬值已成为日本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日本央行10月13日发布的企业物价统计(9月速报)显示,9月份以日元为基准的进口物价同比增长48.0%,高于上月的43.2%。以合同货币为基准的进口物价同比上涨了21.0%,涨幅连续4个月缩小。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日本从海外进口的原材料大多以美元计价,因此,以合同货币为准的进口物价上涨率主要反映了海外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变化,以日元为基准的进口物价上涨率与以合同货币为基准的进口物价上涨率之差,相当于日元贬值带来的进口物价上涨效果。这一数值在9月份为27%,已经大于以合同货币为基准的进口物价上涨率21%,说明相较海外物价上涨,日元贬值已经成为推动日本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物价持续上涨让日本民众承压严重。据日本媒体测算,如果1美元兑150日元的汇率持续,2022年度日本平均每个家庭的支出金额将比2021年度增加86462日元。东京经济大学总务课长桥本博一称:“因为物价上涨,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吃饭。有的学生一天吃不上三顿饭,穷困的学生一天甚至只能吃一顿饭。”

日元贬值趋势仍在持续,“蒙面干预”效果存疑。自9月22日日本政府被迫实施汇率干预政策后,日元汇率短暂回升又持续下落。10月19日,美联储官员发表收紧货币政策言论,美欧主要中央银行持续加息预期强烈,日元抛售趋势加速。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急速的、单方面的日元贬值是不可取的。对于过度的变动,今后也将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此暗示将再次干预汇率,牵制投机者。在市场上,政府秘密买入日元实施“蒙面干预”的预期不断发酵,暂时减缓了日元抛售速度,然而日元汇率21日仍然一度跌至1美元兑151.94日元,刷新了32年来的最低值。据日本媒体报道,为遏制日元持续下跌的趋势,牵制投机性抛售日元的行为,日本政府已经在21日再次实施汇率干预,其规模可能达到5.5万亿日元,超过此前9月22日的2.8万亿日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不能容忍投机导致的过度变动,对于过度变动将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但当被问及是否进一步实施了汇率干预时,岸田文雄却不予置评,似乎要“蒙面”到底。10月24日上午,自21日汇率干预后逐步走低的日元汇率再度逼近150日元关口,随后突然升至1美元兑145日元水平。市场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又一次出手干预汇率,以向市场显示政府捍卫“150日元”红线的强硬态度。

不过,日本央行维持金融宽松的政策未见改变。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10月21日在全国信用组合大会上致辞称,日本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极高,有必要密切关注金融和外汇市场的动向,以及其对日本经济和物价的影响。他还表示,“日本央行将支持日本经济,通过提高工资的形式实施金融宽松政策,以持续稳定地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分析人士认为,从国内看,日本政府的汇率政策、日本央行金融政策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成为决定国内物价动向和前景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日本央行同步实现工资上涨和物价稳定增长的目标前路漫漫,调整金融宽松政策的前景并不明朗。

虽然日本政府日前表示将通过采取综合经济政策以应对物价上涨,但其主要方向是减轻能源领域的负担,如根据电费使用量定价、减轻城市燃气使用负担、延长汽油补贴时限等。分析人士认为,能源领域的价格涨幅对物价的影响有限,此番投入恐仍难切实解决日元贬值带来的高物价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 陈益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